农村初中学校心理环境的构建与营造
2020-11-17姜召军
姜召军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日常的心理辅导课程外,还要发挥校园心理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校园心理环境的不断完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校园文明新风尚。本文通过探究农村初中学校的心理环境构建策略,以期提升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为推动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心理环境;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00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家庭背景和环境各不相同,信息资源获取方面也相对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农村学生教育缺失的问题,进而会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认为,在面对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时,需要双管齐下。首先是在家校合作方面,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集合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其次就是在要在心理环境上做好建设,形成能够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独特文化氛围。
一、农村中学心理环境的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在当前阶段农村学校在心理环境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忽略了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作用。另外,大部分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工作重点放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而在心理环境建设方面不够重视,这将导致心理环境构建质量不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地区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
1.青春期的心理转变
青春期是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转变的主要时期,同时也是初中生产生独立人格意识的起步阶段。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身体的发育初中生在情绪和情感上比较敏感。从心理上来讲,很多中学生在心理上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人格,强烈的自尊心使得學生喜怒不形于色,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性导致有些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处于严重的消极情绪中,拒绝进行外部交流,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性格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阻碍。
2.初中阶段的学业压力
在步入初中阶段后,学生面临着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选择——中考。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内,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学业压力仍然很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学生会产生悲观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损害着身心健康。由此可见,紧张的学业和激烈的竞争是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3.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难以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尤其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关注孩子的个人发展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缺乏与子女的心灵沟通,导致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影响。三是在学生性格方面,当代初中生独生子女较多,加上农村地区父母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学生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
三、构建和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策略
1.构建过程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主要条件。农村地区初中学校要构建其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首先需要从学习中出发,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为主,不断实现课程教育的专业性。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提高农村地区初中生对学习活动、生活实际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上,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思维方式。
2.构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发展
农村地区初中心理健康环境构建工作的重点,在建设融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途径,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积极的主观体验,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是构建心理健康活动的最终目标,通过个性化品质的构建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幸福体验,这是推动农村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3.结合道德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农村地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还是课堂。在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坚决杜绝活动的形式化,要充分发挥德育活动内容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即以既定的活动目标为导向,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意义,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养成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使活动更贴近实际,也更丰富、更有效。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中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是推动学校创建和谐、有序教育环境的长远保障,更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行与健康心理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创建灵活的心理健康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疏导下,形成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的自觉性、自律性,以及解决自身负面情绪的积极性与抑制性,培养正确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平平.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J].才智,2019(8).
[2]费兰.影响初中生焦虑的家庭因素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中学3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