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节庆体育溯源及生存困境研究

2020-11-17逯小龙王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6期
关键词:溯源广西困境

逯小龙 王坤

摘  要:广西民族节庆体育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宗教祭祀与节日庆典、军事与尚武活动,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与促进民族认同感、表演娱乐与竞技健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存在发展空间受限、濒于失传的问题。建议从生态保护的视角,注重民族节庆体育原生性、民族性、经济性,多措并举保护,探索广西民族节庆体育保护新路径。

关键词:广西  民族节庆体育  溯源  困境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b)-0211-03

Abstract: Guangxi National Festival sports originated from production and life practice, religious sacrifice and festival celebration, military and martial activities.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hesion and promoting national identity, performing entertainment and competitive fitnes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t has the problems of limited development space and being close to extinction.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riginality, nationality and economy of National Festival sports and take multiple measures to protect it.

Key Words: Guangxi; National festival sports; Trace to the origin; Dilemma

民俗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体育文化的宝贵遗产。因其是在民族节日节庆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民族体育活动,故又称民族节庆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经各民族长期的生产实践历史发展积淀,融合了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渗透于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民族节日节庆活现的动中体更加明显。积极保护与传承发展民族节庆体育活动,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人类体育文化多样性与繁荣世界体育文化的必然选择。广西“八山一水一田”的自然风貌催生了壮族“山情、水谊、田缘”的个性体育文化内涵[1]。

1  广西民族节庆体育的起源与功能

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民族国家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应自觉地纳入国家民族的建设中,使其不仅具有国家民族的民族特色,而且使其与国家民族的民族认同保持高度的一致性[2]。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的构成,受民族构成影响,形成了以壮族民间体育为代表的多元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大地上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民族体育项目。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东南部、广东西北部和贵州南部等地区,尤以广西居多。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节庆和祭祀活动中,形成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3]。

1.1 广西民族节庆体育的形成

1.1.1 源于生产、生活实践

壮族先民在极其艰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维持生存,需要追逐猎物、攀爬采摘、渔猎、抵御猛兽和入侵,形成与习得了求实与自卫的必备技能,这些技能即为民族体育的基本雏形,经过时代的演化,最终发展成为当今的壮族民族体育项目。比如:古时壮族先民狩猎的“飞砣”即为壮族抛绣球的雏形;“打榔”俗称“打扁担”,是壮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

1.1.2 源于宗教祭祀、节日活动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生产力低下的壮族先民认为万物自有神灵主宰,产生了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思想。壮先民渴望与神灵对话,举行一定的祭祀仪式,祭祀性体育就此出现在了壮民族传统体育中。比如:壮族先民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死”,在这种思想下,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深深扎根于壮民族的灵魂深处,为了祈求生活安宁、五谷丰登,以神兽祭鬼娱神成为壮民族心灵慰藉的最好形式。壮族民间认为掌管上界的是雷神,掌管中界的是布洛陀,掌管下界的是蛟龙,以打渔为生的壮族人民,为了躲避“蛟龙之害”,将渔舟用龙的图案装饰成龙形,在祭祀祭河的活动中,人们为了获得神灵的欢心与赐福,于是产生了争做第一个向神灵祈福的激烈竞争,祭祀娱神的传统水上活动——龙舟竞渡,由此形成,流传至今。

1.1.3 形成于军事活动与尚武活动

战争伴随着壯族先民抵御猛兽和外敌入侵而存在,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部落首领为了维护扩充自己的统制力,将生产劳作的一些技能运用到军事抵御与侵占中,军事体育就此成为民族体育的重要功能。比如: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抵抗倭寇,为了让士兵行动统一、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同穿1双长板鞋进行训练,将士们凝心聚力、斗志高昂,击败了来犯倭寇。后来壮族民众效仿瓦氏夫人的训练方法,在田间地头、农闲之时开展3人板鞋活动,相袭成俗,流传至今[3]。

1.2 广西民族节庆体育的功能

1.2.1 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认同

节日庆典是民众生活重要活动,每个节日蕴含寓意深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4]。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产生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壮族主要分布于崇山峻岭之间,交通不便,相对分散,阻碍了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定期举行的民族节庆体育活动,使各族人民欢聚一堂,促进感情交流和民族团结,增强认同互信。比如:壮族蚂拐节,又叫青蛙节、蛙婆节,也叫“蚂拐歌会”,是红水河畔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是十里八乡居民和民族聚会的盛大节日,也是青年男女寻找心仪恋人的重要活动,更能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期间举行,内容主要有找蚂拐(小青蛙)、祭蚂拐、孝蚂拐、葬蚂拐、山歌对唱、敲铜鼓比赛和跳面傩舞等,最为重要的是唱蚂拐歌和跳蚂拐舞。

1.2.2 表演娱乐与健身竞技功能

表演娱乐与健身竞技性是壮族民族节庆体育受广大民众喜爱并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随着岁月变迁,一些原本用于祭祀娱神的民族体育项目,渐渐失去其原本的功效,演变为具有表演娱乐和竞技健身的民族节庆体育项目。比如:“打扁担”是深受壮族民间喜爱的民族节庆体育活动。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众多的壮族村寨村落,常常可以看到壮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听到“打,打,打嘟打,打打,打嘟打……”的悦耳声音,聚集于村寨空坪和堂前庭院,尽情地打扁担。打扁担充分表达了人们喜庆旧年的富足和预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喜悦心情,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崇尚和谐的人生态度。现今,打扁担依然保存其庆丰收的功能,但更多地被开发為集体性娱乐表演的节庆健身舞蹈表演项目,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而板鞋、赛龙舟、摔跤等需要力量、耐力、协作的民族体育项目则因其良好的竞技性,已被列为国际性和全国性的比赛项目。

1.2.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功能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广西的“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民族歌圩节”系列活动将广西的壮美山水、民俗节庆、民族体育等元素结合,打造广西的旅游名片,既推动了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又使广西的民族节庆体育项目得到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广西民族节庆体育发展存在的障碍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各民族地区,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但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生存环境与空间受到挤压,受到外来新生事物的冲击,保护与传承出现瓶颈已成为不争之实。广西民族节庆体育作为民族体育的重要方面,其发展也同样面临着阻滞问题。

2.1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导致广西民族节庆体育生存空间压缩

民族节庆体育活动多带有深厚的宗教与民族色彩,对其融入现代社会文化会产生羁绊和牵制。同样,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民族节庆体育活动赖以存在的传统社会组织体系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生存的空间难以维持,极大地影响了民族节庆体育的存在与发展。

2.2 传承主体流失严重,许多民族节庆体育项目濒于灭失或已失传

高尔基说:“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5]”。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使得原始的大山深处不再是封闭发展的空间,人口流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广西民族地区大规模迁徙的摩托车大军、大规模的留守儿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发展问题。历经千年形成的民族节庆体育民间传承、自我传承、自然传承的体系遭到破坏,传承主体流失严重,使得大量的民族民间技艺和民族体育灭失或濒于失传。

3  结论与建议

3.1 重视在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的民族节庆体育保护

习总书记在广西调研考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生态金不换。”传统体育来源于人类社会活动并用之于人,人类既是体育主体又是其客体。传统体育生态不仅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6]。优质的生态是广西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本。广西民族节庆体育保护,要从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保护着手,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注重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的建设,为民族体育项目提供原生态文化环境,应立足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放眼未来,注重其民族性、原生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3.2 原生性、民族性与经济性并重,探索民族节庆体育有效发展新路径

一要增强节庆民族体育的现代娱乐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二是与旅游相结合,通过节庆旅游来渗透民族体育意识,这既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又有效传承和保存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广西“壮美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就是较成功的民族旅游品牌项目,使得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抛绣球、铜鼓舞等得到推广与传承。但是,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如芭芒燕、踩风车等)并未成为民族节庆体育旅游项目被了解与推广,应充分发挥民族团体的主体能动性,产生内生动力,为其提供适合发展的原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黄东教.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50-54.

[2] 王广虎,冉学东.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2):1-12,18.

[3] 刘其龙.壮族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及其开发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7,30(1):116.

[4] 黄山鹰.右江流域壮族体育文化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7,30(4):97.

[5] 文冬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现状及前景——以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6):40.

[6] 刘明军,吴明华,陈金鳌.少数民族体育生态伦理的文化渊源与价值拓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9):103-106.

猜你喜欢

溯源广西困境
跟踪导练(一)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有机RFID标签在农产品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箪瓢陋巷”典故研究
“时务文体”溯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