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2020-11-17李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李敏

摘 要: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内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就是语言、思维、情感以及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修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深化改革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素养人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体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能力,由以往的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当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有效落实,给教学的方向提供了正确的指引,使其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探究性教学。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现语文的课程性质

语文学科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工具性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课程是传授祖国语言和文字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使其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操作技能和语言心智;人文性是指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人文修养,学生需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内容,理解字里行间的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是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它对应了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和思维发展,人文性则是对核心素养的补充和提升,对应了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和文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明确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角色,发挥出课堂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提供条件,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利用情景演示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和运用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语言的积累、整合,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水平。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演示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比如在《雷雨》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先进行文本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然后利用角色表演的方式,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还原出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中认为的语言、语气等,感受各人物的性格、立场和作者进行动作描写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感受文字的魅力,掌握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有效方式。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得不同的学生对语言的形式、节奏和体会等都有不同的把握,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语感水平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进行阅读,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除了运用情景演示的方式,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且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机会。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新闻为例,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新闻类文本的指导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新闻的分析,结合时下新闻报道,归纳出该类文本的阅读方式:首先分析标题,然后抓关键信息、梳理线索,最后进行辨析论述。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巧设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主要是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包含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以及反思能力等。教师需要利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设疑提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等。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分析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部分:“最可怕的事,居然是这里阳光明媚温暖……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了解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一个“死亡基地”,但是为什么作者在新闻报道中用了大量的美好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通过矛盾和对比,让学生产生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探究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首先要知道新闻不是虚构的,这是作者参观时看到的场景;其次作为一篇新闻,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没有按照传统的新闻手法进行报道。最后,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借助阅读者的心理吸引阅读者的阅读欲望—讀者会认为这么美好的场景不该出现在令人悲伤的报道当中。这也就是利用反衬的手法,描述出了集中营的压抑和沉重。利用文本中的矛盾发出质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

3.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加对美的体验。教师需要加强课内外资源的整合,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使其在大量的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打好写作的功底。比如在《雨霖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寒蝉、长亭、烟波、残月等词汇出发去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寒蝉在这里代表着晚秋,但是通常蝉的寿命终止在初秋时。因此该句主要是用来渲染悲凉哀切的,加上“长亭”这个在古时用于送别的场所,离别的哀愁就跃然纸上了。

4.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教育是传承文化,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责任感和理解能力。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各种资源拓展学生阅读经典的渠道,通过经典诵读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红楼梦》,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在描写中使用的手法。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楼梦》名段诵读活动,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在诵读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我国其他的经典名著。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级市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出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胡朝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堂导入分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