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11-17李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语文教学

李超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还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阅读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以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为核心,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阅读 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的感知较为敏锐,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考试成绩,还能让学生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完善。不过,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分析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1.教师指导不到位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阅读没有正确的认知。加上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难度有所提高,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小学生难以通过阅读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另外,有些小学教师对于语文阅读不够重视,他们认为阅读并不能以最快速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当务之急是教小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学会更多的遣词造句方法,以至于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高质量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另外,有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没有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没有通过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些教师采用的阅读指导方法不够科学,他们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没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的主动性不足

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够、主动性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因为小学生的行为大都以兴趣为导引,哪些事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哪些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小学生对于阅读的主动性不足,一小部分原因在于阅读的确需要耗费一定的脑力,但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的阅读内容。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成功的经验作为参考,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往往无从下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的阅读教学的开展。

3.阅读内容过于单一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教师固守教材内容,力求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忽视了对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有限,但是局限在教材中,对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开拓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外读物种类丰富,比如绘本中有吸引人的故事和绚丽多彩的图画,这些能对小学生产生吸引力。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过于单一的阅读内容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不足,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更不会在课后通过自主阅读来提高阅读技能。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足够的阅读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小学生自律能力较差,要想让他们能够长时间进行阅读,就需要用兴趣作为支撑。如果小学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兴趣,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往往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对课堂纪律进行维持,还要提醒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说,为了让小学生接受更好的阅读教学,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比如,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符合阅读主题的音乐,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感觉,身临其境,进入到阅读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内容中去,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加深认知,丰富阅读体验。

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初级阅读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一些和阅读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为了找到答案,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更加投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还可以让学生脱离盲目阅读的窘境,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不光对文中故事发展过程认识得更加清楚,还能够通过对故事内核的挖掘,形成阅读兴趣。

2.丰富阅读内容

阅读本身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要想让小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储备更加丰富,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教材的阅读,还要积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之前,教师需要保证教材内容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确保学生对教材内容都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和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阅读材料,对阅读进行拓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当对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尽量选择那些和教材内容相关,但是风格、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的阅读材料,这样,学生的阅读教学就会更加全面,情感也会更加丰富。

在教学之余,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下载一些文档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们。教师可以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完成对指定内容的阅读,然后在阅读交流会上分享阅读体验,讲讲文中自己最喜爱的段落。

最后,教师还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于学习语文有帮助,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寻找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对自己提问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会更加乐于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内涵。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阅读方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融合其他高效的教学方法。合作教学法就是比較有效的一种。教师可以预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阅读。在小组内,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得到更加充分的调动,阅读效果也会相应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小组内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形成互补。在小组合作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预先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不光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挖掘其阅读潜力,提高其阅读能力。

比如,在进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并将“找出文章的生字、生词”“分析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和“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作为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整理时间,将小组内的阅读成果分享出来。分组阅读相较于传统的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能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对现阶段的阅读教学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要积极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让阅读教学更加有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坤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16期。

[2] 阚军《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第3期。

[3] 刘淼、周海燕、祝丹兰《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精神家园—国外语文课外阅读管窥》,《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9期。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语文教学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