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020-11-17金春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金春杰

摘 要: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一些短小的文言文供小学生学习。由于文言文比较难以理解,小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提升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本文围绕如何在读与写、想象和鉴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言文教学 理解能力 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一些短小的文言文。在教文言文时,教师应根据文言文的特点采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避免读、译、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语文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感悟文言文的趣、美、情、理,并促进他们语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学修养的提升。

一、在读与写中提升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文言文语言凝练并富有韵律。教文言文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其次是重点诵读,培养语感,体会语言特色。最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素材,加以运用。

1.不同形式的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选的文言文短而精,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悟。不同内容及题材的文本,朗读重点会有所不同。故事类的文言文,重在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描写类文言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所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说理类文言文,重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蕴涵的哲理。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不喜欢朗读,集体朗读时,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唱读”,有的为了读而读,阅读效率相当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齐读、学生单个赛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变着花样诵读,让他们在读中體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诵读。教学时,先让学生跟教师读;接着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随后是学生自由诵读,可自读、互读、小组读等;教师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读,纠正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并检验阅读效果;最后配乐读,学生齐读。诵读要层层推进,贯穿教学始终,配合多种阅读方式,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积累语言

图画形象、直观,语言文字具有表达作用,把图画与文字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陌生,不易理解,因此他们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文言文中的生僻字、特殊句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他们认为文言文太难懂,从心理上抗拒学习文言文。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教师就要搭建文言文与白话文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魅力,拉近他们与文言文间的距离,感悟文言文语言凝练之美。

3.表达运用

在学生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学写文言文。结合文本语言特色,通过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语言的内化。教师可引导学生续写文本内容或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等,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教《司马光》一文,由于学生普遍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师就可以设计练笔环节,让学生充分想象,详细写出小孩落入水缸后发生的事情。学生愿意运用文言进行表达,可见他们感悟到了文言文的真正魅力。

二、在想象中提升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较简短,含有哲理,蕴涵着古人的某些思想和智慧。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法,让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深刻、活跃。

1.在猜的过程中活跃学生思维

可以猜故事的结尾,可以猜具体情节。小学生好奇心强,文言文短而精,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猜一猜”,可以深化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还以《司马光》一文为例,传统的教学流程是“读—翻译—背诵”,学生会有厌烦心理。教师可以改进教法,采用“猜”的方式,讲到“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时,让学生在读中猜。教师先出示“一儿登瓮”,让学生猜结果会如何,并且要求学生不许说出猜的内容,要读出来。再次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时,学生摇头晃脑,读得韵味十足。学生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激活了思维。

2.在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对五彩斑斓的图画特别感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呈现文言文内容,将文章内容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这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并有助于培养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教文言文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对文言文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这类文言文,故事情节精彩而有童趣。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可以画一画,并说说自己所画的是文章中的什么内容。通过画,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具象地表现出来,促进了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有的教师在教文言文类文章时,借助教师教学用书或工具书把文本翻译成白话并让学生背诵,这样的教学索然无味。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文章描述的内容剥离出来,领悟文言文的魅力及神韵。小学阶段是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教法。小学生爱表现自我,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可把读与演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读与演相结合,比单纯的读效果更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依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个性化表演,有利于深层次理解文本。

三、在鉴赏中提升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语文素养的组成要素有能力、知识、积累、鉴赏、创造等,语文教学中的鉴赏、创造是指教师按照某些审美原则,借助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言文,语言凝练,节奏很强,并有一定的韵律。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感悟文言文中的童趣、独特的美,以及深刻哲理等,从语言文字、结构、人物形象、哲理、情感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1.创设情景,品味文言文之美

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在教文言文时,好的情境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与感染,使其体验与感悟文言之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课件中的生动、直观的画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是他们获得情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波动,利用色彩艳丽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体验美、感悟美、欣赏美。如教《伯牙鼓琴》一文,学生先初步感知文本,感悟伯牙与子期间深厚的友情;接着配乐朗读伯牙为哀悼子期时写的诗。受情境感染,学生能领悟到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创设这一情境,比单纯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2.通过比较,感受文言文的神韵

将内容或结构相同文章对比着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结构、语言进行深入理解。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层次地把握文本结构、语言等特点,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比较阅读文言文时,教师可选择与学生所学文章相关的、学生较熟悉的白话文,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例如寓言“守株待兔”,学生很熟悉。教文言文《守株待兔》时,教师可把白话文故事与文言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阅读。学生通过比较,能抓住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理解文言文就很容易了。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并不难,文言文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如教文言文《守株待兔》时,分析“兔走触株”一句,有的学生提出把“兔走触株”改成“兔走碰株”或“兔走撞株”。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比较“触”与“撞”“碰”的区别,并让他们揣摩“触”字之精妙。让学生演示这三个动作,能让他们有所领悟。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想象空间比白话文大很多,这就是文言文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艳菊《浅议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的作用》,《汉字文化》2019年第23期。

[2] 张红丽《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华夏教师》2019年第20期。

[3] 甘永艳《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