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语文名著教学

2020-11-17尹玉仓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初中语文

尹玉仓

摘 要:名著一直是中学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名著,同学们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巨大帮助。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名著教学,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将烦琐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简化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让同学们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主旨,清晰阅读重点部分,提升阅读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思维导图

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能够启迪智慧,开拓思维,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但是,现阶段,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还不足,文学素养不高,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从而导致阅读名著的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让他们对名著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名著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既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双重优化的教学目的。要知道,知识存在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知识具有普遍性,所以教师应将学生的“思维”作为重点,重新规划名著的教学策略,以此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差异性原则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着不同看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因材施教理念融入其中,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合理应用名著,尽量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案,逐步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将名著中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衔接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阅读思路,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对思维导图与名著教学相结合的思考

1.简化导图的结构和内容

思维导图的作用,决定了它本身必须具备总结性、整体性等性质。立足于名著中的人物思考、主线故事、矛盾情节、前后变化等方面,简化、简洁故事情节,是思维导图的正确使用方式。简化思维导图的结构和内容,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和思考,提炼文章的精华,才能保持章节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2.保持绘制内容的丰富性

开展名著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重视名著本身价值作用的发挥,保证内容的丰富性,这样才能保证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在名著阅读中,不少学生在阅读大部头的小说时,常常受到文本篇幅长、阅读时间断断续续、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数量众多的人物的影响,降低了阅读效率。教师将阅读中的复杂问题,用直观清晰的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让同学们有思考的意识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全面,因此,在文学素养、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上还有较大的可塑空间。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名著情节中的各种“矛盾”罗列出来,能够让同学们在好奇心的作用下进行阅读,并带着疑问思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对细节进行补充、说明,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认知,逐渐呈现出一种“小而全”的特点。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是重点,思维导图应该主动追求美,在主分支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给予学生更為强烈的画面感。整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从简单过渡到复杂,实现综合发展。

三、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策略

1.绘制情节图,让故事脉络更加清晰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形成对事物的认识。通过思维导图的融入,能够让复杂的情节简单地呈现出来,从而让阅读的内容更加简短。

以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教师在为同学们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时,要重视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对课文中的人物关系、情节故事、情感思想进行提炼和归纳,保证思维导图的形象、可视和清晰。以图片展示为主要形式的导图结构,能够让导图的内容更加丰富,相比纯文字,同学们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有的学生主动梳理和概括阅读教材,理解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例如人物的细节是通过何种形式阐述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能力,所以绘制故事情节图也是提高他们学科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2.利用人物分析图,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是构成小说的重要要素。在对人物进行分析时,要重视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但是,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依赖性,不能独立地对文章中的人物矛盾、情感矛盾、情节矛盾等方面进行思考,形成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建立思维导图的同时,要帮助同学们挑选出矛盾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以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为例,教师在对武松进行描述时,可以通过“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几个情节进行分析,以“从最开始的‘被动成为英雄到‘兄长被人残害,为兄长报仇,最后‘上梁山”为故事主线,通过其中的故事“矛盾”,对武松的感情变化进行描述,让同学们对“武松”的性格特点进行理解。

又如,名著指导课《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主动梳理相关的任务和事件。接着,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从故事主线和人物等层面进行分析,如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等,做到以点带面,从多个层面让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

3.绘制感悟图,让同学们产生哲学思维

名著最大的文学优势在于自身的哲学性,让人们在对文章进行思考的同时,反思生活道理。而小学教学不仅是为了传递文化知识,更是学习方法的传递。因此,在小学名著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见解,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和指导,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增长智慧,掌握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文化基础薄弱。教师在对名著进行讲解时,为同学们绘制“名著感悟图”,可以有效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匮乏,使他们能够在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更加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名著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同样以《水浒传》为例,通过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让同学们理解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把握各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物的情感矛盾,以“斗杀西门庆”来说,通过“凭借潘金莲的‘桥梁关系,用‘潘金莲的情感矛盾来说明‘西门庆与武大郎之间的人物矛盾。同时结合‘西门庆与武松的性格特点,进行内在结构的分析”等方式,能够快速让学生理解故事发展的必然性,从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中更深层的含义。将上述表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够让同学们在名著阅读后形成“规律思维”,对故事形成反思,从而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语文名著教学时,教师要正确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理清故事的情节,对人物关系进行分析,让同学们在阅读文章以后,通过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只有正确看待思维导图的利与弊,深刻认识文章内容,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继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梁纹《初中必读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问题》,《文教资料》2019年第9期。

[2] 张彩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0期。

[3] 潘艳荔《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教育信息技术》2016年第Z2期。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