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2020-11-17马步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问题。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儿童在六岁时步入学校这一知识殿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知识积累比较薄弱,仅限于在幼儿时接受的教育,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更加耐心地引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由于这个时段的学生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一、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十分重要。传统上的教学认为,学生学习语文要能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但是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增加了“思考”这一内容,这是针对小学语文的特点而言的。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能围绕听、说、读、写、思这五项能力来展开。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又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分为了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接下来,笔者将对这四项能力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语言建构与应用,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能够对汉语的运用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这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再创造。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其他三项的基础。

其次,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语文思维,语文思维主要包括阅读理解思维、写作思维、语言再建构思维,等等,这些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语言想要表达的内容。

再次,审美鉴赏与创造,这项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进行文字鉴赏和文字创造的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鉴赏都属于这项能力。另外,学生要能够在文字鉴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最后,文化传承和理解。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能够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并且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都是非常有利的。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基本上包含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对语文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帮助学生体式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亟待加强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固定时间的文本阅读,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自主阅读的时间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所以很少寻求适合自身需求的文本,最后导致学生的阅读量过少。而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要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了解学生的特点,差异化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2.阅读教学观念需要转变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相对固化,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断受到重视,人们也愈发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小学阅读教学,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打破过于单一的阅读教学局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旧有的閱读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1.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的理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外界影响较大,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影响学生,不要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充当点灯人的角色,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塑造一个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方法。在与作者进行共情时,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而要慢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共情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将自身对学生的了解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明确告诉学生家长,让家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尽可能地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外阅读,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3.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慎重选择文章,对文章进行合理组织,标定阅读顺序,制定阅读方案,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文章内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这样可以最大地发挥文章的作用,让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中,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

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文章的拓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表现手法对文章进行分类,进行有效组织和排序,让学生有层次地阅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这样有组织、有规划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创设趣味化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实施一些教学活动,活跃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分配书中的角色,让学生进行朗读,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与想象。由于小学课堂的特殊性,还可以在这种扮演活动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小动物十分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些动物形象的头饰,让学生在表现时更有参与感,以此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5.构建探究式的阅读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探究式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会提出自己发现但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提问题的行为进行肯定,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把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认真思考学生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给予良好的解答,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包容学生。

综上所述,过去灌输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兴趣为动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昌菊《灵性课堂引领,无痕提升阅读兴趣—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年第10期。

[2] 马良松《匠心搭建阅读平台,助力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课外语文》2017年第22期。

[3] 黄锐《与生同读 与书为友—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10期。

(马步东,1975年生,男,回族,甘肃康乐人,大专,中小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