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长江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鲁教版新教材)

2020-11-17王维中

地理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王维中

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该教学设计以河流地貌为教学内容,以长江流域为情境,以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为基础,设置五大环节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长江流域;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本节课的内容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

内容解读:行为条件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行为动词是识别和描述。在教学设计时要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真实有效的情景,让学生对各种地貌有更加清晰、直观、形象、生动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掌握描述地貌景观特点的方法[2-3]。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对鲁教版新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的进一步阐释,是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直观展示,也是构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一。本节内容阐述的河流地貌是整个自然界地貌中不可或缺、举足輕重的一部分。本节教材以某一河流为例,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让学生能够识别主要的河流地貌类型(如峡谷、三角洲等),并能够描述这些河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地形地势、我国主要的河流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并没有对河流地貌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时期,且以形象思维为主。鉴于此,在无法进行野外观察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较为直观、形象的认知。

四、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视频、图像,让学生了解河流的位置,识别主要的河流地貌类型。

综合思维:逐步让学生掌握描述地貌景观特点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河流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利用课堂教学实验,教会学生用地理学思维去观察各种地貌,尽量让学生自主辨识某地貌的类型、描述某地貌景观的特点。

五、设计思路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中的“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进行重新建构,重新选取长江流域作为情境,构思了“探秘长江流域的河流地貌”。相对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已在初中学习过长江流域的学生对长江流域更加熟悉。同时,扬州恰好位于长江流域,学生对长江的感情更加深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表2所示。

八、教学反思

优点:该教学设计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下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基于“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语言凝练而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教学课件简约而美观,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地理之美,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描述地貌景观特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不足:本节课设计的实验并不能真正演示冲积扇的形成。泥沙沿坡面下滑主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非受到流水搬运作用而成。因此,无法借助该实验来判断冲积扇顶部和底部物质颗粒大小的差异。该实验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夏虹.“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教材)[J].地理教育,2020(01):16-19.

[3] 王建芹,崔玉莲.“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鲁教版新教材)[J].地理教育,2020(02):15-18.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