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痛风的理论探讨

2020-11-17杨瑞丽汤小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因病机痛风

杨瑞丽 汤小虎

【摘 要】 痛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已用于治疗各科疾病。临床上针灸也常用于治疗痛风,且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特别对于痛风急性期疼痛的缓解疗效尤为显著,现对针刺治疗痛风的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痛风;病因病机;针刺疗法;理论探讨

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1]。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也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等。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大多数痛风患者急性期就诊。急性痛风主要表现为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疼痛剧烈难忍,呈刀割、咬噬样,进行性加重。目前,急性痛风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为控制急性发作,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复发[2],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所致的肾脏损害。

1 痛风病因病机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等范畴。《丹溪心法·痛风》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医门法律·痛风论》曰:“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即痛痹也。”《医学准绳六要》指出:“痛风……今人多内伤,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是也。”对痛风病名进行概述。《素问·痹论篇》有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曰:“大率因血虚受热……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滞,所以作痛。”可知痛风多由血热内蕴,感受寒湿,致使污浊凝滞,流注经络关节、肌肉、骨骼,气血不畅而发病。《金匮要略》云:“盛人脉涩小……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指出痛风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记载:“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指出了痛风的发展变化过程。现代医家多认为,痛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痰浊、瘀毒,所涉及的内脏主要有肝脾肾[3]。朱良春认为,痛风病因为“痰”和“瘀”,浊瘀内蕴、脾肾不和为其病机[4]。黄继勇等[5]认为,痛风急性期以湿热阻滞为主,慢性期以肝脾肾不和为主。南征[6]认为,痛风乃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再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王海东等[7]认为,脾肾亏虚为痛风之本,热毒、血瘀、痰湿为其标,其中,肾虚、热毒尤为根本。

2 痛风与针刺理论

痛风主要责之于先天脾肾功能失调,初期表现在肢体、关节之经脉,继则侵蚀筋骨,内损脏腑。痛风之本为肝肾亏虚、脾失健运,标为风寒湿热、瘀血、痰浊阻滞经脉;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胃论》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禀气于胃,而灌溉四旁,荣养气血者也……胃为十二经之海,十二经皆禀血气,滋养于身……。”可见,若脾胃受损,则无以运化水谷、气血、津液等物质,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郁日久化热,痰浊、痰湿痹阻,瘀血必生,痰瘀互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利,发为痛风。《类证治裁·痹证论治》指出:“久痹不愈,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素问·痹论篇》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可知疼痛多为实邪阻滞经脉、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针刺是通过刺激病变局部或者特定腧穴,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化痰除湿、泻热解毒[8],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从而通则不痛。腧穴是脏腑经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映点和针刺治疗的刺激点。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的通路。若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经气输布调畅与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灵枢·经别》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经络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长期临床实践显示,第一跖趾、膝、踝、腕和肘关节为痛风的常见发病部位,且多位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等。刘维等[9]通过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选穴规律分析得出:最常用的腧穴依次为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曲池、太溪、阳陵泉、血海、合谷等;最常用的经脉为脾经、胃经。这与中医学认为的痛风病机关键在于痰浊、湿热、瘀血阻滞脉络[10],病变内脏多与脾、肝、肾相符。因此,临床上多采用针刺脾经、胃经、肝經、肾经等穴位治疗痛风,且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的特点。近年来,中医针刺如毫针、火针、刺络放血等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 针刺疗法

3.1 单纯针刺疗法 针刺作为中医独特的外治法之一,能调整人体虚实,改善机体功能。《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馁石针艾治其外也。”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刺激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抑制疼痛神经电活动,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止痛的效果[11-12]。临床上痛风针刺取穴主要以脾、肾、肝经为主,也可根据发作部位取穴,如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肿痛,可取行间、隐白、公孙、内庭、昆仑、申脉、照海等;膝部红肿疼痛,可取犊鼻、膝阳关、阳陵泉、梁丘等。痰湿较重者,可加阴陵泉、丰隆、脾俞、胃俞等;湿热较重者,可加大椎、曲池、血海等。

3.2 针刺结合放血疗法 中医放血疗法是以针刺穴位或体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的方法,具有祛瘀血、生新血、疏通经脉气血的功效。《黄帝内经》曰:“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临床中针刺放血疗法常用来治疗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痛风,出血量一般以“血变而止”为度。有文献报道,针刺结合放血可减少关节腔内尿酸盐的沉积,降低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13];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清除致痛因子,促进筋骨修复[14]。李东红等[15]采用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发现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

3.3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创立于《黄帝内经》,具有借火助阳、以热引热、开门驱邪的功效,可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16],也可消除寒、湿、瘀等阴邪。火针运用开门驱邪的方法,可促进瘀血、痰浊、火毒的排除及消散[17]。《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千金翼方》曰:“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火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且不良反应较少,操作简便。李银花等[18]采用火针围刺加腹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果显示,患者血尿酸及红细胞沉降率下降,临床症状改善。丁德良[19]选取阿是穴,运用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结果显示,火针能有效缓解疼痛,控制病情进展。

3.4 电针疗法 电针是在针灸针通上连续或断续的微量电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可重复性、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20]。电针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能减少尿酸的生成,促进尿酸的排泄[21]。电针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22]。相关研究表明,电针刺激阿是穴能降低RNA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形成,从而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23]。潘胜莲等[24]采用电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结果显示,患者尿酸水平显著降低。

4 小 结

中医学认为,痛风患者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兼感外邪,侵袭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凝痰,瘀血阻滞,流注肢节,脉络闭塞而发病。针刺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目的。从整体上来说,上述针刺疗法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已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我们应该努力钻研,规范针刺操作方法,从科研中寻找更多针刺治疗痛风的理论依据,以发挥针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2] 李丹,张剑勇.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73-76.

[3] 陈琳,周静,马武开,等.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5):73-76.

[4] 朱婉华.痛风性关节炎辨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6-04-01(004).

[5] 黄继勇,张艳.范永升运用“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35-137.

[6] 张睿,王秀阁.南征教授论治痛风经验撷菁[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64-165.

[7] 王海东,金芳梅.从热浊虚论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J].亚太传统医药,2012,8(3):171-172.

[8] 关凤媛,纪维峰,赵福义,等.自拟痛风散加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0):24-26,36.

[9] 刘维,刘美燕,吴沅皞.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3):359-362.

[10] 崔文岚,吴蕊.王镁中西医结合分期辨治痛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6):551-553.

[11] 解明月,张慧,王亚玲,等.基于细胞通路的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镇痛、抗炎機制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586-1588.

[12] 欧阳晖,樊蓥,巩昌镇,等.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与针灸发展的契机[J].中医药导报,2018,24(5):1-9.

[13] 王琛琛,闻霞.火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6):582-583.

[14] 施合欢,金雯丽,柴文新,等.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8,50(3):29-32.

[15] 李东红,刘静,李普,等.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3):85-86.

[16] 陈楚云,卢翠娜,李丽霞,等.基于NALP3炎性体信号通路观察火针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1β表达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2):1-6.

[17] 邓春艳,谢海毅.火针点刺放血加挑刺局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37(4):469-471.

[18] 李银花,黄移生,龚玉林,等.火针围刺加腹针治疗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UA、ESR含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6):687-691.

[19] 丁德良.火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8):135,144.

[20] 周兵,张鸿宇,杨文利,等.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379-1380.

[21] 金娅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积分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2] 李跃兵,张泓,李铁浪,等.电针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781-783.

[23] 朱秀平,陈宝维,梁盛.温针灸合刺络放血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5):64-66.

[24] 潘胜莲,王庆来,郑士立,等.电针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3):207-208.

收稿日期:2020-03-11;修回日期:2020-05-25

猜你喜欢

病因病机痛风
痛风患者饮食要注意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什么是痛风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精神压力大可诱发痛风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