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17陈晓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教育高效课堂

陈晓辉

摘 要: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阅读教学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不足,并分析原因,提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阅读 高效课堂

为符合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教师需要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语文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载体,是学生根植于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得语文阅读的兴趣,打造高效学习的课堂。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1.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阅读难度大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教学任务重点就是让他们多识字,能够流畅阅读。大声朗读是低年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书面阅读能力,没有引导学生开口阅读。而小学生出于内敛的性格,也不好意思当众大声朗读课文,如此一来,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死记硬背者居多。

2.中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创新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基本认识阅读文章中的字,能够进行流畅阅读。但是对于其中一些人而言,只局限于认识,并不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深意,不知道如何针对题目进行针对性阅读,不知道题目是想让自己回答什么。因此,他们往往答非所问,在答题时不知所云。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答题模式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的训练,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3.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随着现在一大批“90后”“00后”投入各类市场之中,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逐渐朝着多元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很多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都在25岁左右,这不可避免地出现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而且在小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人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阅读文本的理论知识与信息文化,对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能否挖掘文本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的问题并没有进行仔细地分析与讲解。不仅如此,由于小学阅读文本常带有一定议论、抒情的特点,学生易受这些枯燥、烦琐的文字的影响,降低阅读兴趣,进而减少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4.学校未对阅读教学予以重视

目前,新课程改革不断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标准,将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但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并未充分重视,没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慢慢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减退、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很多农村的初中学校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阅读场所,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明确低年级学生教学的原则策略,科学教学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重在解决“读”的问题。多数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全篇通顺朗读仍然是一个不算低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边读边扫清字词障碍。有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教师要利用晨读时间,带领学生将一篇文章至少读三到五遍,彻底吃透。至于读的方式,一开始要求大声朗读,之后允许默读,逐步训练。从疙疙瘩瘩到行云流水,学生的语感渐渐就培养出来了,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理解能力。

2.引入群文阅读,加强中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是在课堂单位时间内,围绕同一个议题,有计划地围绕有联系的、结构化、多元化视角的一组文本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其是一场阅读的革命,是单篇精读教学的重要延伸,是学生迈向更高阶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必由之路。以人文為线索,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人文主题,选编4篇课文,其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能够以此为主题构思群文阅读教学;以文体线索,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作者为线索,名人名家各有风格,自成一体,我们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分类、组合,就能较深刻地认识这位作者的思维方式、写作风格,进而达到学文知人的阅读效果;以对象为线索,把文章中描写的主要对象作为线索,比如以“四季”主线构思群文线索,也可以以“山水花鸟”“动物”“天气”为主构建线索。

3.增强课内外阅读,联系生活实际

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增加阅读量做起。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逐步提高阅读水平。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如在执教《乌鸦找水》一课中,让学生表演乌鸦找水喝的全过程,要求学生读课文的语气要根据语境的改变而变化,让学生们边“玩”边学。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聚精会神,提高课堂活跃度。

其次,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难度更大,与社会生活联系更紧密的教学活动。如教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乡下人家》时。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学用训练”,通过让学生“美美地说话”“美美地认读”,把课文读出层次,积累词语,学会保护美丽的语言。通过读课文、学习词语、背诵课文,学生们感悟到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走进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4.借助思维导图,丰富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是思维工具,通过图表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借助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具体而言,在开展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把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支教学,确保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由浅入深、以小见大。把学习看作一个实验的过程,阅读及写作能力因此达到一个新高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各个知识点的重难点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植物名字、自己喜欢或讨厌的植物名字等。其次,将书本中出现的植物的同类或异类使用思维导图方式分别罗列,使学生思想发生碰撞,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主动发现阅读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

综上所述,“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要通过朗读、识字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通过更具逻辑,更加深层次的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做好语言积累,体会其深层次的语境,深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万孝菊《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2] 潘钰壬《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3] 魏银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4] 张海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教育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