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复习中的应用初探
2020-11-17乔宇
乔宇
摘 要: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言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复习文言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 文言文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为什么会怕文言文?一方面是认为文言文学而不用,只是为了考试,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文言文在中考试卷中考查的难度不高,为了“保住”这部分的得分,学生需要熟记熟背很多的文言知识点,有畏难情绪。而今年中考改革,加入了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一味地“死记硬背”已不能完全应对。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于是思维导图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中。
二、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思维导图(Mindmap)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在研究脑神经生理科学的基础上,受达·芬奇、爱因斯坦等人的笔记启发,提出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化的技术”。它能够通过关键词、线条、图像、色彩、数字、符号等元素来展现各种信息间的联系,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出数量不等(少则个位数,多则成千上万)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与中心主题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次向外发散,总体呈立体放射结构。
思维导图充分调动人们的大脑来记录和表达思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和技巧,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
在我们日常的复习中,最常用的梳理知识点的方式就是做线性笔记。传统线性笔记是指像一条线一样,从左到右写完一行,写完了再接着往下写一行,以此类推,最后非常难看清楚。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线性笔记相比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思维导图的图像一目了然,分支和关键词等信息能更好地让人把握关键信息。思维导图有多种颜色,可以有效刺激大脑,让人印象更加深刻,还有一些小图标也会使思维导图的可读性、可看性更强,更有趣味。而且,正是因为有这些分支和关键词,才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方便后续的复习。
第二,画思维导图是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归纳和表达自己所学的信息,经过知识的消化,掌握的效果自然更好,用思维导图的图像、分支和关键词来表达,又进一步增加了趣味性。
此外,思维导图的结构是发散的,非常利于发散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也容易添加新的内容。而传统的线性笔记中,如果要在两行文字间添加新的内容,就会变得密密麻麻,既不好看,也不利于总结。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复习中的运用
1.学生自主梳理归纳知识点
每学完一课,教师会布置思维导图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对文言实虚词的梳理。
从课文理解来说,可能涉及写作背景、叙事内容(《桃花源记》)、游踪(《小石潭记》)、作者心情变化(《小石潭记》)、说明顺序(《核舟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等。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自主梳理。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可以有很多分类。比如,将一课中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进行分类;将一课中的一词多义进行梳理;梳理词类活用时,分清哪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哪些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重要的考点。那么多的句子,那么多的词,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仅困难,而且容易混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理解字词的多个义项。当我们看到一个多义词,脑海中就要出现词的多个释义,然后联系上下文,再确定该字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就是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记忆的方法。
比如,对“之”这个多义虚词的识记。首先,要记住“之”这个虚词所具有的多个含义,如结构助词“的”、提宾的标志、代词、语气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然后理解在不同的句子中“之”字的不同解释,如“何陋之有”中“之”是“提宾的标志”;“忘路之远近”中“之”是结构助词“的”;“久之”中的“之”是语气助词;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是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不翻译。由此,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可以自如地记忆“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而不是去机械地记忆。
将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进行归纳,有助于我们积累大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以及古汉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也需要学生进行复习,避免遗忘。用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来复习,并将复习的内容辅以色彩、图标等,不仅更加直观,记忆时也增添了些许趣味。
2.批改思维导图
评价标准:(1)主题词是否明确。(2)梳理思路是否清晰。(3)归类是否出现错误。(4)总结归纳是否全面。(5)是否有知识性的错误。(6)是否美观。
3.课堂反馈
选出典型的思维导图作业,在课堂上进行评价反馈。
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路,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之处指出问题所在。
另外,文言词汇积累方面,教师要指出知识性的错误。
4.做到融会贯通
文言文词汇的积累绝不能局限在一篇课文里。学完一個单元或是整本书,要求学生就“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对多篇文言文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某一个词作为中心,将多种用法一步一步地构建思维导图,使记忆更加有序化、整体化、高效化。
四、思维导图在文言文复习中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思维导图来复习文言文,打破了学生背诵一堆资料的模式,让学生在“涂鸦”中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创新思维
虽然是复习,但是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梳理的方式、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在归纳整理过程中渗透的逻辑顺序,都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出来。在不断地温故知新中,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发散。
3.高效复习
常规的复习模式是,老师发放资料复习或是学生自己整理笔记。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可视、有趣味性的特点,而且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这些都能使学生在个性化的操作中落实对知识的学习。
4.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常规的文言文复习,就是老师带着学生梳理词句,基本上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复习。思维导图却能够看到学生的思维方式。
以《小石潭记》为例,有的学生将游踪作为一个分支,作者的情感作为一个分支,有的学生把游踪作为一个分支后,会将作者的情感作为游踪的小分支,有的学生会把写了哪些景物和写景的方法作为一个分支,而有的学生则会把写了哪些景物和写景的方法各列一个分支。这些和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有关,思维导图的不拘一格,能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复习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说,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而其较大的可伸缩性,顺应了大脑的思维模式,使学习者的主要精力能够集中到关键的知识点上。所以在初中文言文的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第12期。
[2] 李海、蒙雅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动态(学周刊)》2019年第13期。
[3] 陈继青、李先慧《语文课运用思维导图的误区及对策》,《教研天地》2015年第7期。
[4] 蔡晓琳《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年第1期。
[5] 范蕊《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