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篱落壶”的筋纹器特征与美学气象初探

2020-11-17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筋纹器筋纹壶盖

张 伟

图1 篱落壶

筋纹器,亦称“筋囊货”,是宜兴紫砂壶艺术世界中人们青睐有加的一种。通过或稀或疏的筋纹排列能够模仿自然瓜果、花卉或其他事物,将客观存在的、人们已十分熟悉或未曾关注到的美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在节奏韵律中带给人行云流水般的视觉与触觉享受。

“篱落”也就是篱笆,在中国古诗词中篱落是一“常客”。文人骚客们通过对篱落所进行的环境描写总能呈现出田园气息,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和闲适生活的无限向往。图1“篱落壶”以篱笆为设计参考,运用筋纹器的设计手段,所呈现出的必将是全新的美学气象。

首先我们要对壶所用泥料与整体造型进行初步考察,这与后期筋纹的配合以及光影的表现效果有密切关系。棕红色是壶身的整体色调,泥料细致光滑,有着透亮水润的美感效果。这种色泽的泥料有着较高的铁含量和极好的透气性,极致精湛的做工使光泽不是浮于壶的表面,而是由内而外显现的,人们不会觉其亮眼光泽过于高调喧哗,稳重成熟的气息始终稳定着全壶,揭示出紫砂壶艺术最为浓郁、亮丽的美感,一改以往紫砂壶谦和低调的温润之风,有了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艺术自信,这是紫砂壶艺术的传统底蕴所赋予的力量。

圆形的壶身小巧灵活,是紫砂圆器之美的真实写照。“篱落壶”实际上是由壶身与壶盖共同完成了一个圆形,它的线与面之间的配合是十分清晰利落的,壶身边缘的圆线与圆润的壶面具有一种“镶嵌”的效果,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可见壶立体饱满的结构,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赏析视角。壶的小巧程度甚至可轻松置于掌中,紫砂壶自古以来就具有伴读、伴画的功能,壶的文人趣味由此凸显,将“篱落壶”与古代文人骚客所营造的“篱落”田园世界联系起来。

接下来就要看壶中的筋纹设计了,此壶的筋纹以细密著称,仿造的是那紧密排列的篱落。壶盖中央是一立体的纽扣状壶钮,与壶盖之间的连接十分自然,从视觉效果上看,壶钮与壶盖如同一体打造,丝毫看不出镶嵌痕迹,是手工艺人对壶结构细节的用心。这筋纹也就是从壶钮开始遍布至壶盖、壶身,似在壶面上自然地流动,又在各条纹线的相互配合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牢牢稳定着整个壶体结构,在原本珠圆玉润的壶身当中形成收放自如、独具张力的美感,这是筋纹在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再来看筋纹本身与壶面之间的配合,筋纹是以一种凹陷的方式刻在壶面上的,每两条筋纹之间是凸出的一瓣壶面。此壶所用筋纹数量极多,每一条筋纹都是纯手工制作,这些筋纹既要对壶身进行均匀的分割,每条筋纹的刻度深浅也要一致。纵向上看,壶钮、壶盖与壶身处的筋纹要能一一对应,才能最终呈现出整齐的美感。

筋纹的运用展现了手工艺人的用心,同时也衬托出整个器型的标准,实际上是圆器造型与筋纹之间配合的一种明显表现。在壶身肩部,手工艺人还在每瓣壶身之上进行雕刻点缀,是为了使“篱落”的形象更加具体。筋纹设计为此壶营造出细密明快、节奏平稳的艺术气象,在展现筋纹的设计美感与现代美感的同时带人们领略“篱落”的田园世界。

在壶身两侧镶嵌着一弯嘴与环形的把手,手工艺人在其上同样配合了筋纹设计,只是没有壶身处的那样细密深刻,可见手工艺人对壶主次分明的艺术处理,如果在结构简单的壶嘴与把手上也进行复杂的纹线处理,那么就会使作品过于“眼花缭乱”了,势必会影响作品主题及美感的表达。

在把手上端有手工艺人精心雕刻的“飞”的装饰,在结构上,这个小小的部分实际上为人的手指提供了合理的支撑,也迎合着“篱落”的美学气象,正如杨万里笔下所描写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此壶之中的篱落甚密,却也关不住那田园春景,细密的设计是紫砂壶筋纹的工艺要求,将自然的恬淡与艺术的精致完美融合,才是此件“篱落壶”真正引人心向往之的艺术精髓之所在。当我们抚过那细密的筋纹,定能感觉到手工艺人对紫砂壶艺术的执着,对工艺标准的极高要求,和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篱落壶”对筋纹器之美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诠释,展现了手工艺人匠心和艺术眼光的开阔。本文对此壶的泥料、造型以及筋纹的运用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对“篱落”这一主题进行了解析,在说明筋纹设计的艺术美感同时,揭示了这一主题独特的美学气象及其中包含的田园向往。

猜你喜欢

筋纹器筋纹壶盖
伪造的情书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浅谈紫砂筋纹器“清趣”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
香雾空蒙高海棠——浅析“高海棠壶”的筋纹器之美与花之韵
浅谈筋纹器的发展
紫砂茶壶筋纹器形探讨
紫砂筋纹的艺术魅力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