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四方玉顶”的造型与文化美意

2020-11-17梁上胜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意棱线陶刻

梁上胜

图1 四方玉顶

方形与圆形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是经常出现的两种造型,尤其是在一些容器中,这两种造型应用极广,其中就包括紫砂壶。紫砂壶,其名来源于紫砂泥,这种泥料自带紫色光芒,有着丰富的矿物质,隔热性与透气性均已达到其他材料难以企及的程度。在茶道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从未停下过制壶的脚步,紫砂壶一经诞生便迅速掀起热潮,直到百余年后的今天,紫砂壶仍然是许多爱茶人心中的“白月光”,这种热爱早已远远穿透艺术审美的表层,紫砂壶艺术揭开的是中国精湛的陶瓷艺术的一角,揭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页。

紫砂壶艺术虽经百年发展已得到极大丰富,其基本造型仍围绕方形、圆形、光器、花器与筋纹器几种模式展开。图1“四方玉顶”从命名上看便可知这是一件四方壶作品,手工艺人在其中通过线条变化与陶刻装饰来陈述主题与作品个性,揭示出作品所具有的文化美意。

1 方圆相和——“四方玉顶”的造型

“四方玉顶”以经典四方壶为造型基础,通过四面镶嵌成立体造型,各面的造型、大小等要能精准配合起来,棱线要凸出有力,才能使最终成型的壶有明快利落的美感。此壶在诠释四方壶特征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壶由上至下逐渐变宽,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梯形,底部自然形成四个“脚”,使壶身与传统的鼎的造型有了相似之处。

手工艺人避免了以往四方壶“直上直下”的表现方式,改直线为曲线,将圆器的温润柔和与方器的刚健利落进行中和,形成了明快宽厚的艺术气质,最为明显的体现便是在壶身的棱线之中。四方壶是运用镶嵌工艺成型的,这要求手工艺人对于泥料的收缩度有明确掌握,否则各面衔接处的棱线极易开裂。此壶的棱线有着抛物线一般的美感,这需要手工艺人对四条棱线进行细致地调整,要能做到弧度完全一致实属不易,考验了手工艺人对壶整体造型的把控。

壶嘴与把手静静地镶嵌在壶身两侧,完成各自的使命。它们与壶身一样有着典型的四方特点,是保持壶造型整齐美观的一种表达需要。在圆润开阔的壶肩上方是正方形的壶盖,壶盖是对壶身四方造型的强化,它的四个角与壶身的棱线是一一对应的,说明了壶身的“正”,有利于壶气韵的表达。

壶盖中央如明珠般的壶钮由底座托起,与壶盖相连,正是表现“四方玉顶”的一个重要部分。“玉”指向玉珠、玉器等,象征着明亮灿烂。这一壶钮就如同玉珠散发着光芒笼罩着整件作品,在意境上表达了玉明照四方的文化美意,无论是玉还是紫砂壶,都象征着美好,以此种主题来诠释作品说明了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爱慕。

2 厚德载物——“四方玉顶”的陶刻装饰

在一侧壶面中央,手工艺人在其中运用了经典的陶刻装饰。“厚德载物”是中国人认可的极高道德标准,从古至今鼓励、启发了无数中国人,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品质,展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手工艺人将这四个字刻于壶面中央,用墨色加以点缀,与壶本身明亮鲜艳的棕红色形成鲜明对比,更显陶刻文字的纹路与力量。

四个字运用了中国繁体字,中国文化的苍老古朴藏于其中,遒劲有力的笔画为壶增添了力道,这种力道是手工艺人卓越陶刻水平的体现。这四个字更为具体地体现了壶的文化美意,直达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层,壶在展现自身精致美感的同时无疑也在提醒着人们应当如何为人处事,在忙碌的生活中进行及时地自省。

3 灿烂深刻——“四方玉顶”的文化美意

最后我们要将全壶各部分结合起来对壶的文化美意进行感受。“四方玉顶”选择四方壶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基础,首先是看中了这种造型的稳健,通过改变棱线的运行与弧度,将圆器特征融于其中,表现了紫砂壶艺术对“天圆地方”的中国审美特点的体现。陶刻装饰的运用在壶中更像是一种直接的“语言”,将原本隐藏于壶身内部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直接提醒人们对于个人道德品性的规范。一颗玉珠提升着整件壶的气息,彰显着壶的灿烂深刻与这一作品的精湛之所在。

透过“四方玉顶”作品,我们首先体会到的是方器与圆器造型之间相互融合,共同服务于主题的重要关系;其次是文化内涵在紫砂壶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件紫砂壶的外在造型与工艺的细致固然重要,文化美意则是作品内部坚若磐石的支撑力量,有了这文化美意,“四方玉顶”才能玉明照四方。

猜你喜欢

美意棱线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翼子板风窗安装面处棱线不顺的解决方案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铝板冲压锐棱成形技术的研究
小圆角棱线车门外板工艺设计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腊雪
非完整底角机加凹陷处棱线位置度的数控测量
这场冬雨下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