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逻辑在信息图表设计中的应用
2020-11-17顾于程张大鲁
顾于程 张大鲁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
信息图表设计因其传达信息的直观性与高效性,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图表设计是信息设计中平面设计形式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平面设计不同,信息图表是一种清晰梳理信息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然而信息图表设计师通常不是某种学问的专业研究者,这就对设计师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探究叙事的逻辑思路并应用到信息图表设计中,可以拓宽信息图表设计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1 叙事逻辑与信息图表设计的概念
1.1 叙事逻辑
叙事最简单的意思,即对故事的描述,近年来在文学和符号学等领域成为重要的概念,并发展出了“叙事学”这门学科。
首先,叙事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叙事的载体有很多,可以有文字、舞蹈、戏剧、电影等等多种表现媒介,以电视剧为例,故事的发展主要靠情节的推动,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构成了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
其次,叙事是人类理解和讲述世界的方式[1]。叙事一词,在语文学科上使用得更多。在语文中,学生需要从自我出发去探索文章的叙事线,文章中的文字娓娓道来,可以带给读者情感上的代入、心理上的共鸣。“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2]”因此从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的两个角度来看,有效的叙事逻辑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既可实现作者“讲述”信息,又可以实现受众“理解”信息,实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最后,叙事逻辑的研究对象一般是“故事逻辑”和“叙述逻辑”,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叙事逻辑是关于“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逻辑。由于叙事存在于各种事物、各种传播媒介,因此叙事逻辑的研究思路可以为很多其他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2 信息图表设计
信息图表设计是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它能够将繁杂的文字、数据等信息,以可视化设计的形式直观地表现信息内涵。复杂难懂的信息经过信息的重构及图形化的设计,能够让受众快速地消化和理解。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其他形式相比,信息图表设计是更偏理性的设计,因其以信息内容为依据,故对信息框架的逻辑性要求比较高。
信息图表需要设计师完全从信息内容出发,对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重新构建一个清晰、合理的图表叙事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图表的设计工作。信息图表设计前期的这个对信息的分类、梳理、筛选、整合、重构的过程,是信息框架的构建过程,是信息图表设计的重要基础。信息框架的构建可以让信息在信息图表中呈现的效果具有条理且有根据[3]。
2 叙事逻辑与信息图表设计的联系
首先,信息图表设计与叙事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如果把叙事理解成“叙述故事”的话,叙述故事的人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故事讲清楚,让听众明白并理解自己的故事。同理可推,信息图表设计,则是用信息设计的方式来“叙述信息”,信息内容是信息图表所要叙述的“故事”,设计则是叙述信息的手段与方式[4]。因此,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故事讲好”。
其次,信息图表设计与叙事都需要条理性。在叙事中,需要存在清晰明确的叙事线索,各个要素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整体,最终形成完整的叙事线。同样,合格的信息图表可以让受众更容易地读懂复杂的信息,在前期构建信息框架时,设计师就需要构建出有条理的、系统性的,且符合大众认知规律的信息框架,才能把图表的故事讲述得更合理,受众能更容易地理解。
最后,信息图表设计与叙事逻辑有一定对应性。在信息图表的前期设计准备中,设计师就需要考虑信息图表做什么内容、怎么表现内容,而这与叙事逻辑中的“故事逻辑”与“叙述逻辑”相对应,因此在信息图表设计中融入叙事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更有效地构建信息图表的框架并为信息图表的设计打下基础。
3 叙事逻辑在信息图表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3.1 信息图表设计的“故事逻辑”
故事逻辑是叙事逻辑中关于“讲什么”的研究,就文本类的叙事逻辑来讲,情节、人物、主题是故事逻辑的重要部分。以此类推,信息图表设计首先应围绕信息图表具体要“做什么”来研究,笔者把信息图表设计的“故事逻辑”分为信息主题、信息要素和信息线索3个部分,在此基础之上,整体把握信息图表设计中信息的条理性与完整性,构建出高效的信息框架。
3.1.1 信息主题的探索与发现 对信息主题的探索与发现,是信息图表设计前期的基础。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信息主题是信息图表的中心,设计师首先明确图表的信息主题,并带着问题搜集资料,较为全面地认识与理解信息主题。
英国设计协会总结了一套“双钻石”模型的设计流程(图1),“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往往会使用极其相似的手段去进行设计,我们归纳出其中的特点并总结为双钻石设计(The Double Diamond)”。它将设计流程分解为4个步骤:Discover(发现)、Define(定义)、Develop(发展)、Deliver(输出)。第一颗钻石为“发现问题”与“定义问题”的第一、二阶段,第二颗钻石是“发展”与“输出设计解决方案”的第三、四阶段[5]。发现与定义问题的过程,正是思维从发散到集中的过程。
信息搜集的过程也是同样的,设计师在面对一个信息主题时,首先需要大面积地搜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从一个点扩散开来,再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发散式地研究问题,尽可能地开放自己的思路,不限制于某个具体的点,全方位、多角度地搜集资料,是发现与洞察的过程。
下一个阶段则是思维集中的过程,设计师需要回到信息主题,汇总资料并重新审视发现的问题,聚焦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去除多余的不被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组织,是思维聚焦与收敛的过程。在资料搜集的全过程中,设计师需明确信息主题,牢牢紧扣主题,从主题出发再回归主题本身,围绕着信息主题进行思维的发散与集中。
3.1.2 信息要素的筛选与归类 信息要素的筛选与归类,可以有效地梳理信息的逻辑。信息图表常常包含大量繁杂的信息,在搜集时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梳理出不同种类、不同维度的信息要素,例如数据、图像、文字,以及时间、空间的不同纬度。
不同种类的信息图表集中表现的信息要素不同,且各要素间可以互相组合或转化,所以在设计信息图表时,设计师需明确信息图表的中心要素,分出主要和次要的要素,并聚焦主要要素,对主要要素的主要内容、可能的表现形式有准确把握,精确传达信息图表的内涵,传达“正确”的信息。
例如数据图表以数据内容的表现为主,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后期的设计会涉及统计图表;图解性图表以信息图形化的表现为主;综合性信息图表则可能综合了图形的表现加以数据化的说明。因此设计师需要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要素进行筛选与归类,删除多余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传达的有效性。
图1 “双钻石”模型
3.1.3 信息线索的串联 信息线索的串联,是信息连结的纽带。正如文本叙事中的人物与情节,情节为人物的发展而服务,并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人物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叙事线。在信息图表中,所有的信息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信息图表需要构建图表内容的信息框架,为信息主题的表现而服务。信息线索的构建,可以有效串联信息。
在串联信息时,设计师根据信息内容的种类寻找规律并构建线索,例如时间性的信息,可以构建时间线索,在图表中常表现为时间轴等形式;再例如空间性的信息,则可构建地理空间线索,在图表中常表现为地图等形式。信息线索的串联,可以将信息图表中的各个信息要素形成相对系统性的整体,让信息有规律可循。
同时信息线索也是受众读图的一个重要浏览线索。信息图表的目的就是实现信息合理化的认知,有规律的信息线索引导受众的浏览顺序,并可以简化读图难度,帮助受众较容易地对信息有顺序性、系统性的认知。
3.2 信息图表的“叙述逻辑”
叙事逻辑中的“叙述逻辑”,是关于“如何讲”的研究,它可以从层次、视角、时间、空间几个方面来把故事变形,是讲述故事的一种方式。信息图表则是通过信息设计的方式“叙述故事”。因此信息图表的叙述逻辑应是关于“如何做”的问题,笔者在此初步探讨信息图表设计的叙述层次与叙述视角。
3.2.1 信息图表的叙述层次 本文中信息图表的叙述层次,指信息叙述的层级组成结构。信息图表的信息框架,是构建关于“如何做信息图表”的内容框架,有条理的信息框架则可以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设计师需灵活处理信息,构建出能够最大化表现信息特征的叙述层次,为信息图表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图表中的叙述层次并不是单一的,可能是一种或是综合运用几种方式,笔者在此列举了几种搭建信息图表框架的常用方式:
(1)主从式的信息图表是信息图表中较为常用的信息结构,信息图表呈现由总体到部分的布局。总分式架构的信息层次较为明确,从主体信息出发,再延展出下一个层级具体的信息点,通过分组的方式,在整体的大框架中形成小框架,每组再次分类的主体框架表示主从结构,使信息呈树状延展,逐步深化信息深度。例如《The Various Varieties of Vegetables》蔬菜种类信息图表(图2),作者先将蔬菜分成绿叶蔬菜、海洋蔬菜、根茎类蔬菜、茎杆类、荚豆类等,进一步在以上框架下细分,再将绿叶蔬菜分为卷心菜、烹饪蔬菜、沙拉蔬菜,在主从式的信息框架下作者呈现了对蔬菜种类较为系统性的设计梳理。主从式的架构,有利于展示体量大、分支多且相对系统、完整的信息内容。
图2 蔬菜种类信息图
(2)递进式的信息图表常见于演变、流程、推导式的信息图表中。信息结构呈现层层递进的线性构成,例如现常见于媒体端的信息长图,为方便阅读,较多是从上而下递进的层级架构。以《A Brief History of Lighting》照明简史信息图(图3)为例,该信息图表叙述了人类从古至今对于照明的认识变化,通过信息图形的时间递进来叙述人类对照明的发现历程,沿着时间线推进信息,信息的叙述层次为层层递进式。
图3 照明简史信息图
(3)对比式的信息图表常用于同一层级中,需对比多个对象的信息结构。对比式的框架能直观展示不同对象在相同对比条件下的比较,并将对比下的差异生动地呈现给受众。例如《The Price of Being Batman》(成为蝙蝠侠的花销)(图4),该图表表现了1939年与2013年两个不同时间点“成为”蝙蝠侠所需花销的对比,以住所、衣着、交通工具、零件的花费为同等对比条件,在对比中生动有趣地叙述了“成为”当代蝙蝠侠花销巨大。
(4)关联式的信息图表常用于信息处于同一层级且有关联的信息结构。例如《38 Ways to Make a Perfect Coffee》(做出完美咖啡的38种方法)(图5),该图罗列了38种咖啡的制作方法,在这种信息图形的罗列中,表现不同咖啡间咖啡、水、牛奶的不同比例,有助于受众对咖啡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受众根据自己需求获取有用的信息。
关联式信息图表呈现的信息内容常有互相关联且存在差异性的特征,罗列的方式可以呈现出较为完整的信息框架以及信息之间的差异比较。这种关联式的信息图表,有助于展示同一信息层级中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信息,可以使受众在一张信息图表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
图4 成为蝙蝠侠的花销
图5 做出完美咖啡的38种方法
3.2.2 信息图表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指的是叙述时看故事的角度[6]。如今较大部分的信息图表,都是从设计师的视角进行叙述,构建设计师所想要表达的信息框架,单向输出设计师自己的想法。但同时,因信息受众群体的差异化,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设计师应根据情况适当地转换叙述视角进行设计创作[7]。
首先,从设计师的视角看。设计师是信息的观察者和传达者,从设计师的视角出发探究信息和设计创作是信息图表设计最基础的要求。与此同时,设计面向的是广大群众,设计师可以进一步细化受众人群分类,针对不同的信息目标受众,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儿童、青少年、老年等不同视角。准确的叙述视角可以让信息的传递更具方向性,也有助于不同类型的受众人群读懂信息。
其次,从受众的视角看。受众是信息图表的接收者,因此在信息图表设计中,我们也可以考虑从受众的叙述视角出发,了解其需求,并在信息图表中加入受众参与的部分,让信息更具互动性,强化受众的体验感。例如互动性的设计表现,在设计师的设计引导下,受众与信息进行互动,从受众的自身出发,产生一种与信息互动的行为,例如通过投票或留言,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结果,再经过信息设计的呈现,完成受众与设计师共同参与的设计过程。叙述视角的切换能够表现出受众对信息的感受与理解,信息图表的形式也更灵活且更具互动性。
叙述视角的转换,有助于信息图表叙述视角的多元化表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设计的互动性也被更多地考虑到设计的实际应用中。
4 结语
叙事逻辑和信息图表设计,其目的都是“讲好一个故事”。因此,在信息图表设计的信息框架构建中加入叙事逻辑的思路,具体分析信息图表中的“故事逻辑”与“叙述逻辑”,可为设计师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信息图表设计思路与方法。在信息图表中,如何更有效地叙述信息并传达信息,仍是设计师们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