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水花园的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0-11-17方美清颜苏娣孙璐王晶晶
方美清颜苏娣孙璐王晶晶
(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224000;2.韩国东义大学,韩国 釜山47340)
居住区是城市构成形态的基础单元,是居民生活生存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容貌、精神形象、地域文化的展现媒介,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做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焦点问题,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社会。对居住区的建设与治理是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之一[1]。随着盐城市的快速发展,居住区建设更新迭代较快,旧居住区却越来越多,尤其是盐城市城北老城区和周边县城较为明显。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因其建设年代久远、建设理念落后、基础设施陈旧、雨洪管理过时等,随之而来的问题愈加凸显。
1 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的现状
享有“百河之城”美誉的盐城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毗邻,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西与淮安市、扬州市接壤,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盐城市季风气候明显,雨水丰沛,空气湿润而舒适,多年降水总量平均约为1 000 mm,多年总雨日数平均约为105 d[2]。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盐城市的江动小区、六合桥巷、大庆社区、盐纺新村、双元南苑、盐南新村等旧居住区(图1-3),景观总体概况如下:
图1 江动小区现状照片
(1)景观空间规划单调且功能丧失,几乎全为水泥构成的“灰硬空间”,缺乏柔性设计,部分建筑底部有违章搭建,建筑外立面整体残破,景观空间的异质性与多样性薄弱,缺乏地域文化的体现,景观功能与美感缺失,景观品质低。
(2)旧居住区内部雨水管网和排水排污设施老化损坏,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低,水泥路面和不透水铺装使用面积广,严重阻断雨水下渗,导致雨水渗透能力差,雨水排放困难,特别是梅雨季节会出现局部“洪涝”现象。
图2 大庆社区现状照片
图3 盐纺新村现状照片
(3)大部分旧居住区内无水体景观,个别旧居住区内水体环境出现长时间水位下降或遭到不同程度的点源污染,水体整体流动性差、水质脏,部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呈现“灰绿色”状,缺乏和谐共生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4)旧居住区内景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居民的身心需要和活动行为缺少综合考虑,缺乏娱乐、健身、交往、休闲的公共空间和活动设施,更没有考虑到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小孩、残疾人等)的活动需求,人文关怀设计匮乏。公共卫生间破旧,停车位不足,存在家用汽车和电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公共疏散场地被侵占,旧居住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5)旧居住区内景观绿化形式和结构单一,植被稀疏,品种单调,搭配不合理,景观绿化覆盖较少,绿化率极低,个别小区几乎已无绿化植物,缺乏完善的景观植物生态体系,场地生态系统脆弱,景观设计美感及生态效应较低,整体视觉效果较差。
江苏省颁布《关于扎实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苏建房管[2019]57号)、《江苏省宜居住区建设(老旧小区整治)评价办法(试行)》等文件,提出推动老旧小区全面升级和景观改造的要求。盐城市政府出台《盐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盐政办发[2020]16号),要求整治老旧小区249个,总建筑面积约1 036万m2,实现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覆盖的总目标[3]。为此,围绕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如何运用生态、合理、高效的设计方式来进行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的更新,营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升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的活力,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2 雨水花园理论基础
雨水花园(Rain Garden)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是指在园林景观中人工形成或自然形成且表面种有植物或是被植物覆盖的低洼绿地,能够收集来自地面雨水和屋顶雨水,结合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对雨水进行滞留、储蓄、净化、下渗和利用等自然化处理的生态可持续景观绿地[4]。降雨期,能最大化地汇聚周边场地的雨水,降低地表径流,过滤大颗粒物,吸附和降解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能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或存储用于城市用水,增进雨水的综合利用,促进自然水循环系统的平衡。在无雨期,雨水花园是一处和普通花园类似的下凹式绿地景观。一般由砾石层、填料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等部分构成。雨水花园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的住宅开发项目中[5],是将雨水收集利用与景观绿化功能融为一体的生态基础设施[6]。它既可以实现雨水的处理,又可结合景观设计成花园,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
雨水花园发展至今,已具有性价比高、适用范围广、生态效应显著的特点,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得到普遍推广[7],广泛用于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共绿地、学校、街道等环境景观中,雨水种植池、植草沟、屋顶花园、高位花坛等都属于其范畴。雨水花园按照渗透方式可分为存储式、半存储半渗透式、渗透式3种雨水花园;按照空间形态可分为几何规则式和自然式雨水花园;按照建造目的可分为控制径流量式雨水花园和降低径流污染式雨水花园[8]。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项目有: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雨水花园、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德国汉诺威康斯伯格生态社区雨水花园、清华大学胜因院雨水花园等[9]。雨水花园是低影响开发(LID)中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3 雨水花园的设计应用价值
作为城市“海绵体”之一的雨水花园,对城市的景观营造、雨水收集下渗、区域水系循环、地表径流管理、环境美化等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是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恢复城市水系统平衡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城市环境景观美感的重要表现。通过雨水花园景观设计,不仅能实现雨水的综合治理,给城市居民带来健康的居住环境,而且能将城市的雨水管理与景观营造进行有机融合,创造出美丽、生态的景观,实现自然、人文、经济、艺术等多重价值。
(1)雨水花园的设计能营造生态环境。通过形态设计、功能划分、空间布局、植物搭配、地形改善等营建出生态的景观空间,为鸟类、昆虫及微生物等提供较好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丰富度,提升场地景观的稳定性。
(2)雨水花园的设计能滞留雨水。雨水花园不仅能有效地滞留储蓄雨水,削弱地面径流量,控制洪峰流量,延迟洪峰时间,而且能治理雨水内涝,促进雨水补充地下水或收集再利用,增进水体循环和雨水综合利用,缓解城市雨水短时排放压力,弥补水资源短缺。
(3)雨水花园的设计能净化水体。通过雨水花园的过滤网、过滤口设计以及砂石过滤作用、植物吸附作用,可以净化地表径流,过滤吸附雨水中的大固体颗粒物、重金属和其他有机污染物等[10],降低水环境污染。
(4)雨水花园的设计能改善微气候。雨水花园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雨水蒸发可以调节景观场地的微气候,降低周围环境温度,释放氧气,净化场地中的空气,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5)雨水花园的设计能提升环境美感。通过对雨水花园的形状表现、竖向设计、色彩装饰、材料选用、小品创意、花境营造等有序组织,结合地域文化的展示,营建出多姿多彩的体验场所,既能美化环境空间,提升城市的景观美学价值,又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6)雨水花园的设计能进行科普教育。雨水花园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宜人的风景,而且各类植物品种(特别是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雨水管理及利用、水系生态循环的知识,通过展示牌、微信二维码等设施的宣传能对城市居民产生科普教育的功能。
4 盐城市旧居住区雨水花园设计策略
4.1 超前统筹,制定专项规划
基于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盐城市旧居住区要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旧居住区内雨水、土壤、景观的分析与监测,由政府进行整体调控、政策导向,运用超前思维,统筹管理、完善立法,明确旧居住区内景观、雨水的建设目标,构建引导性设计方针,提升景观功能。依据各旧居住区的特点,结合景观艺术设计方法,深化各旧居住区的详细性建设规划,联合周边小区共同制定雨水花园景观设计专项规划,完善旧居住区雨水景观改造专项设计规范,制定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改造工程建设准则和旧居住区雨水排放管理工程实施细则,提高旧居住区的景观更新设计、雨水设施改建、景观工程建设的要求。整体优化公共设施(含公共卫生间)的改建[11],增设展示地域特色的卫生设施,改造公共卫生间的建筑空间和内部设施,深化步行系统、停车区域的专项设计,明确步行系统结构,合理布局停车区域,实现汽车、电动车的统一停放与管理。准确统计盐城市各旧居住区的降雨概况,设定可利用雨水资源总量和雨水综合利用方式,构建盐城市旧居住区的雨水径流管理体系和景观适应性设计体系,升级打造盐城市的“海绵社区”,推动盐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建立盐城市旧居住区雨水花园景观养护管理运行机制,每个旧居住区设立专人负责制,对雨水花园中的雨季植物受损、旱季植物灌溉等进行实时监管,对雨水花园中的景观照明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含公共卫生间)、景观休息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激励广大居民积极共同参与,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维护,增进多元化参与旧居住区景观的管理。
4.2 生态优先,构筑景观空间
综合考虑盐城市旧居住区内景观及其周边的环境条件、生态因子和自然要素,以最小干预的方式来做到生态优先、和谐共存,充分运用雨水花园建设理念来深化生态设计,强化雨水花园景观的空间功能,注重恢复雨水系统的自然连通,多措施提升旧居住区的绿化率,多手段创建旧居住区雨水的逐级净化和区域循环,构筑旧居住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增进“生态新盐城”的发展[12]。通过对盐城市旧居住区现状空间形态的梳理,结合低影响开发(LID)措施,运用居住区景观空间界面的解构与重组、景观设计的创意构成表现以及雨水适应性景观的“初、中、高”多级景观设计方法,融合盐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合理设计旧居住区的景观空间布局,优化旧居住区的景观空间结构,强化景观空间节点营造,营造生态、高效的旧居住区景观空间(图4),并增设老人的交往空间、儿童的游乐空间、残疾人的无障碍空间,适当进行生态性水景空间设计,做到最大化与场地融合,提升旧居住区内景观空间的艺术品质,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在满足旧居住区内的行车、活动、消防等功能基础上,做到降低硬质空间、减少硬质铺装,增设绿色景观空间,彻底改变被硬质材料全覆盖的灰色空间,重塑旧居住区环境空间的完整性。
4.3 融合设计,展现地域文化
围绕盐城市旧居住区内缺少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的问题,采用夸张、比喻、象征、再现、隐喻等多种设计手法,结合适老性化设计,创新设计雨水花园的景观小品、植物配置、雨水收集、公共设施及墙面装饰等内容,合理运用盐城市的红色新四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绿色湿地文化和当地特有的区域特色、人文典故、时代精神等进行旧居住区的雨水花园景观设计,塑造文化景观。立足盐城市旧居住区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记忆,构筑以丹顶鹤、麋鹿、新四军抗战、盐业制作、香火戏、枯枝牡丹、淮剧表演等文化典故和以施耐庵、陆秀夫、范仲淹等人物传奇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形象,融合于旧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提升盐城市旧居住区内的“场所精神”和空间识别性,凸显人文关怀,彰显地域文化,为旧居住区内的居民提供优美、舒适、休闲的生活空间(图5),满足居民的身心需求,增进居民之间的必要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助力“幸福新盐城”的建设。同时,增加地面排水口、雨水链、落雨管、排水井盖等雨水设施和廊架、座椅、运动设施的创意点缀,结合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生态停车场、雨水收集装置、植被缓冲带等多种设施的精细设计,打造出既生态又充满文化感的景观基础设施,实现旧居住区内雨水花园的生态价值,展现雨水花园的人文性、观赏性、互动性,提升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的趣味性、美感度和人文关怀。
图4 盐纺新村雨水花园景观空间效果图
图5 盐纺新村雨水花园创意小品效果图
4.4 聚少成多,活用零散场地
立足盐城市旧居住区的现状布局,灵活利用住宅间的零星绿地、树池、小型花坛、地面停车位、居住区内部道路以及小型溪流等可用绿地,这些虽没有公共绿地的单一面积大,但是其分散且数量多,可以聚少成多、积小成大,组成相当可观的绿地基面。根据场地特性及范围大小,模拟分析场地的水文,通过“见缝插绿、串点连面”,利用地形、植物及景观构筑物进行合理布局、优化组合,将这些碎片化的绿色地块设计成各种形态不一的雨水花园,合理规划为旧居住区内的集蓄区、净化区、下渗区,不仅可以丰富旧居住区的景观空间形态,提升景观层次的丰富度,而且能结合居住区内广场、中心绿地及临界绿化,构建“点+线+面”的旧居住区雨水花园景观网络。详细掌握每个旧居住区的地形标高、地表径流方向、地面排水能力,灵活地进行竖向设计,建造各类低洼的微地形改变传统的上凹地形(图6),合理变换雨水汇流方向,优化旧居住区的雨水汇集区域,引导雨水径流连通城市雨污管网。有效控制旧居住区内的道路标高和绿化标高,调整下凹深度和排水坡度,改变传统的“花坛高路面低”的设计模式和雨水径流直接排向路面的模式,运用分级处理的地形设计,营建多级的雨水花园系统,促进雨水最大化就地下渗[13]。
4.5 增绿添彩,添补水生植物
依托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现有的植被基础,增加水生植物设计,优先选用乡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对盐城市旧居住区进行增绿添彩、增树加花,营建丰富多彩、自然生态的雨水花园景观,改变盐城市旧居住区传统的灰色空间,提升旧居住区的植物观赏性和艺术美感,促进居民与雨水花园景观的互动。盐城市旧居住区内雨水花园植物设计,要整体考虑适宜性植物的品种、规格、造型、季相、花期等生态习性及其搭配景观美感和雨水处理性能,选择生态适应能力强、净化能力高、能彰显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合理布局于雨水花园的蓄水区、缓冲区、边缘区,进行自然式或规则式植物搭配设计,在进行植物平面布局的分布密度设计同时,也要优化植物的竖向结构设计,达到多种植物的层次化、立体化搭配[14](图7)。地被类选择沿阶草、吉祥草、细叶芒、蒲苇、美人蕉、马蹄金、细茎针茅等;灌木类选择杜鹃、红花檵木、八角金盘、金边黄杨、垂丝海棠、冬青等;乔木类选择水杉、垂柳、湿地松、红枫、落羽杉、杜英等;水生植物类选择睡莲、凤眼莲、灯心草、再力花、芦苇、黄菖蒲、鸢尾等。盐城市旧居住区雨水花园的植物设计要遵循: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多选用多年生植物,少选用一年生植物;选取适应性能力强的植物,既具有极强的耐涝能力又能较好地适应无水环境,有效应对旧居住区的降雨期和无雨期;选择净化能力强的植物,降解各种污染物,凸显雨水花园的去污能力;选用根系发达、生长较快、蓄水能力强的植物,最大程度储存雨水;采用景观效果好的植物花卉,提升旧居住区不同时节的景观美感,展示全季节性的视觉风采。
图7 盐纺新村雨水花园植物设计效果图
图8 盐纺新村雨水花园嵌草铺装设计效果图
4.6 提蓄促渗,多用透水材料
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更新要充分运用SWMM(即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暴雨洪水管理模型)进行雨水和径流的评估分析,在基于旧居住区内雨水安全的条件下,优化雨水花园的构造,运用透水性铺装材料,如混凝土透水砖、生态砂基透水砖、嵌草砖、彩色透水混凝土、鹅卵石铺装、彩色透水沥青等,进行创新设计和细部提升,改变原有道路及铺装的下垫面类型,改良盐城市旧居住区现状中全是水泥铺设的硬质铺装,穿插绿化地被,不仅能解决旧居住区路面的积水问题,提高雨水集蓄能力,促进雨水下渗,实现雨水的高效处理与利用,而且进一步提升旧居住区的景观艺术形式美感,增进旧居住区场地尺度的协调性和视觉观感的舒适度[15]。加强生态停车场和绿化停车棚的地面铺装设计,营造节能、生态的停车空间。非行车道路的路面和非重要活动空间的路面可进一步深化设计,做到“化整为散”,将原有的整块水泥路面进行破碎拼接处理,在其缝隙间添加各类砂石和草类植物(图8),既能创造多样性的生物群落环境,又能分散雨水排放,实现雨水就地存储、下渗[16]。旧居住区内雨水花园的集散空间、游步道等均应运用透水砖、自然砂石等材料,降低对雨水环境和景观空间的干扰与影响。提升雨水花园景观工程的施工监管,深化雨水花园景观的施工工艺,提高旧居住区中的地面铺装施工质量。
5 结语
基于对盐城市旧居住区景观的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运用雨水花园理念对其进行景观更新设计,通过统筹制定专项规划、构筑生态景观空间、地域文化融合设计、活用零散场地、增补水生植物、多用透水材料等设计策略,来营造盐城市“存储、下渗、呼吸”的旧居住区环境景观,增强盐城市旧居住区内环境景观的生命活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此外,对于雨水花园的研究,期待在植物组合的生态效应、蚊虫滋生防护以及运用废弃建筑材料制成透水性铺装材料等方向有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