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莉运用“眼病特效组方”治疗眼科慢性病临证经验撷要
2020-11-17王媛卓鲁海康煜炜王珍珍张春红阎莉
王媛卓,鲁海,康煜炜,王珍珍,张春红,阎莉
阎莉教授(以下简称“阎老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曾应邀赴欧洲、泰国等国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10余年。师承芒针大师沈金山先生,对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经验丰富。阎老师认为,眼疾的发生多与脑神失用、脏腑失调、经络壅滞有关,故通过针刺“眼病特效组方”,能起到治脑调神、平衡脏腑、疏经通络之功用,终可令目得明、睑受用。故本文将阎老师的“眼病特效组方”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眼病特效组方
组方取穴选上睛明(患侧)、上明(患侧)、球后(患侧)、承泣(患侧)、风池(双侧)。上睛明[1],目内眦角上方0.2寸处;上明[2],眼眶上缘下方之眶壁中点;球后[1],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承泣[3],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风池[3],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嘱患者正坐闭目,穴位均常规消毒。眼周腧穴选用0.20 mm×25 mm一次性毫针。上睛明,进针时医者押手[4]轻轻固定眼球,刺手夹持针身,使针身垂直刺入眶缘和眼球之间的最大间隙处,缓慢进针0.5~1寸,当针刺达到相应深度后,刺手拇、示指做小幅度(捻转角度约90°)、低频率(60~90次/min)的捻转手法,操作时间为30 s,患者会出现眼球麻木,眼睛酸胀的感觉,并向前头部放射;上明,进针时医者刺手在上眼眶眶壁与眼球之间的缝隙中找准穴位,使针尖朝向眶尖方向,运用指力快速刺入皮肤后再缓慢进针0.5~1寸,以眼球和前头部的酸、麻、胀或沉重感为度;球后,进针时押手将眼球推向上方,刺手拇、示指持针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的间隙最大处由外下向内上朝视神经孔方向缓慢直刺0.5~1寸,以眼底部酸胀或有眼球突出感为度;承泣,进针时医者押手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以眼球湿润或眼区酸胀感为度;风池,选用0.25 mm×45 mm一次性毫针,针尖朝向同侧眼窝方向刺入1.2~1.5寸,施捻转补法1 min,以针感从局部扩散至同侧头顶、颞部或前额眼眶部为度。留针20~30 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图1)。
2 注意事项
图1 眼区腧穴示意图、风池穴选穴及手法操作示意图。1A眼区腧穴示意图;1B风池穴选穴及手法操作示意图
《素问·刺禁论》[5]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眼区有丰富的血管和密集的神经丛,且眼周静脉无静脉瓣,可以通过眼静脉眶上静脉跟筛窦相通,故操作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严重者造成生命危险[2]。针刺不慎还会导致刺伤眼球等严重不良事件[6]。故对于眼区的针刺,从进针、行针、出针以及针刺后眼部血肿处理等4个方面给出了建议:(1)进针时,医者应集中意念,运针入穴的过程中要保持指力均匀,速度徐缓一致,针身不偏不倚,若进针过程中遇到抵触感或患者出现疼痛时,应稍退针尖而后换方向刺入,不可强行针刺,以防损伤血管、眼球等组织。阎老师特别强调,针刺上睛明、上明、承泣时不要紧贴上下眶缘进针,应寻找眶缘与眼球之间的最大间隙处入针,可减少出血风险。(2)行针时,只做轻轻捻转,禁施提插手法。行针后,若患者仍未得气,则医者可稍作留针候气,再行小幅度捻转,多可得气,不可一味寻求针感而过度捻转提插。(3)出针时,速度要先慢后快,先缓慢顺势出针,待针尖抵达皮下时,稍作停顿,迅速提出。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1~2 min,防止眼部出血。研究[7]显示,眼部腧穴出针时,过慢过快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故这种分段出针法可很大程度降低眼部出血风险。(4)出针后眼部出血,可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采取不同的措施。轻者仅为针眼处少量出血,消毒干棉球按压3~5 min后可止血,一般不会出现眼部青紫;中度者为去针后出血量较多,眼睑部感觉不适,按压止血后可出现大片青紫瘀斑,“令人目乌色”,一般7 d左右才能消退。重度者,起针后局部肿胀明显,青紫面积大且影响眼睑功能,一般15~30 d才能消退。中重度血肿者,嘱患者不必惊慌,可先做冷敷,24 h后热敷,可加速瘀血的吸收消散[8]。
阎老师认为去针后偶尔的眼部出血是难以避免的,虽然会导致“血灌黑睛”,但却可以发挥“菀陈则除之”的功效,使针刺效果更佳。但针刺前亦须与患者说明且充分了解患者既往史,对于有凝血困难或长期服用活血药物的患者应避免眼区针刺。同时强调医者应熟悉眼部腧穴的解剖结构,并拥有一定的针刺经验,方可胜任眼区的针刺。
3 适应症
适应症广泛,可治疗众多急慢性眼病,对难治性眼病亦有较好的已病防变作用。主要包括:(1)脱髓鞘疾病中的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所致的眼部疾病,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复视、偏盲或象限盲等。(2)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中的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和斜视。(3)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眼部疾病。如颈内动脉闭塞导致的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双眼向病灶侧凝视;椎-基底动脉梗死导致的眼球震颤,动眼神经麻痹;丘脑出血所致的侧视麻痹、双眼分离性斜视;顶叶出血所致的对侧下象限盲等。(4)贝尔麻痹后遗症所致的睑裂、流泪、眼肌痉挛。(5)视神经萎缩及视神经炎。(6)视网膜相关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7)青少年假性近视、弱视、色盲、夜盲、干眼等。
4 辨病配穴
在运用“眼病特效组方”治疗各种眼病时,常根据不同疾病适当增加穴位,以期达到更好地临床疗效。如治疗脱髓鞘疾病所致的眼病时,常配合足少阳胆经的光明、悬钟二穴,可疏通肝胆经气血,起到舒肝明目的作用。对于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阎老师认为多是由于三焦之气郁滞,清气不能上升所致,故治疗时配合中脘穴的芒针法[4]之呼吸泻法,可疏通三焦气机,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为本病的特色治疗。对于脑梗死所致的眼神经麻痹及眼球震颤等,配合风府、完骨、天柱、翳风等穴,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善大脑后循环血供。而对于眼肌震颤、青少年假性近视等其他眼病则常配合头皮针中的视区进行治疗。如急性结膜炎等急性病症,则配合耳尖泻血,往往一次见效。对于全身疾病所致的继发性眼病的治疗,如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在治疗眼病的同时,应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病[16]。眼虽为局部器官,但与整体,特别是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治疗眼病时,辨病配穴,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5 理论探讨
《灵枢·大惑论》[9]曰:“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10]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故目系为五脏六腑之精,营卫魂魄所营之处,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且目系“上属于脑”,为“心之使也”,它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的脑神、心神有直接的关系。心神安舒、脑神为治,则视物清晰,病后向愈;若脑神失治,心神失养则魂魄散、志意乱,预后较差。
《针灸精义》[11]曰:“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强调了针刺选穴组方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优劣。“眼病特效组方”是阎老在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组临证配穴,用之临床,疗效颇佳。上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脉所过之奇穴,与睛明穴同位于目内眦角上方,有着极为相似的穴性和主治。且目内眦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与阴跷脉交会之处,针刺此穴不仅可以发挥“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邻近作用治疗各种目疾,而且还能疏通交会经脉的气血,使跷脉阴阳之气平衡,共奏濡目之功。阎老师在针刺此穴时多与精光穴(睛明上0.3寸)交替使用,避免对同一针孔的长期反复刺激。但无论是上睛明还是睛光穴都较睛明穴易于进针,且更不容易引起血肿。上明穴,又称上清明、东明三、提睑,与承泣穴分居于眼胞上下两端。《银海精微》[12]记载:“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包睑。”故眼睑疾患多与脾胃有关。而《灵枢·经筋》[9]曰:“足阳明之筋……上合于太阳为目上纲,阳明则为目下纲……急者目不合,热则筋驰纵,目不开”,认为眼睑病变与足太阳、足阳明两筋病变相关。针此二穴,可以疏利太阳、阳明经筋之气,调理脾胃、调和气血,起助阳升清之功,对于眼睑病变,效果显著。球后为经外奇穴,也常作穴位注射穴,无论病程长短对多种眼疾均有疗效。研究[13]显示,针刺球后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舒张眼部血管,降低眼压,提高视力。通过针刺眼部腧穴,可以激发多经经气,改善眼部微循环,加快眼部新陈代谢,促进眼周神经和视神经的恢复[14]。风池穴最早见于《灵枢·热病》[15],属于足少阳胆经经穴,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跷之会。风池穴的临床刺法有多种,向同侧眼球方向进针可以激发少阳经气,使针感沿胆经承灵、临泣穴一路抵达前额部或眼区,起到“气至病所”的功效[16]。故诸穴合用,可起到调治脑神、平衡脏腑、疏通经络之功用
6 病案举隅
患者女,63岁,退休职工。2018年9月27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诉:右眼睑下垂5年,加重1周。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血清抗体检测显示骨骼肌AChR抗体阳性,MuSK抗体阴性,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舌淡、苔白滑、脉弦滑。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中医诊断:痿证(痰湿阻滞证)。治以祛风通络、化痰祛湿。采用阎老师的“眼病特效组方”治疗。取患侧上睛明、球后、上明、承泣,进针0.8寸左右,得气后行小幅度、低频率捻转手法30 s,使针感传至整个眼区;风池穴得气后施捻转补法1 min,使针感向同侧头部、前额部及眼区放射。留针30 min。于每周二、四、五下午针刺,治疗15 d,症状好转,治疗处方不变,继续治疗1个月,患侧上眼睑较之前明显上提。2018年3月20日随访,右眼睑下垂症状极大缓解而未复发。
按语:上述为一例典型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案,属于痰湿阻滞证候。针刺眼周腧穴可起到激发眼部经气,改善眼周血运的作用,故该配穴也适用于多种目疾患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明穴与承泣穴合用具有较好地调理脾胃,升清化痰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眼睑下垂的患者。而项部风池穴的针刺则强调达到一定的刺激量,这不仅能充分激发少阳经气,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7 小结
阎老师认为眼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脑神、脏腑、经络等功能均密切相关。“眼病特效组方”运用眼部特效穴位,配合风池穴特定手法,是多种目疾异病同治的典范。而临床在运用该针刺处方时,应配合中医辨证疗法,适当增加针刺配穴,穴证相配,以期达到更好地针刺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继发性眼病,在治疗局部病变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原发病,方能使疗效持久,防其复发。以上即为笔者对阎老师“眼病特效组方”针刺经验的全部记录,以期为同道学习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