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知识获取能力” 助力一轮复习
——以2019 年全国卷Ⅱ试题为例
2020-11-17重庆
重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知识获取能力”是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问题情境时,客观描述世界、科学解释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认识世界、学会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其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由此可知,“知识获取能力”实际就是历史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笔者在参与由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组织的2019 年高考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获取能力”仍然是高三学生的短板之一。
江桥认为,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助于还原、认识历史真相的信息,是历史学科的一项基本功。在高考极为紧张的氛围下,约80%的学生能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约40%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只有20%的学生能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从2019 年重庆市高考历史学科的评价报告来看,“获取和解读信息”维度的得分率最低,仅为0.382(见表1)。因此,“知识获取能力”这项基本功,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笔者结合重庆市的考试数据,谈一谈如何培养高三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
表1 重庆市高考历史学科试题能力维度成绩统计表
一、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有效信息
文字是人类记录思想、交流信息的视觉符号系统,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历史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清晰、准确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是解答问题的基础,阅读试题文字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试题信息体现了考查目标的相应要求和指向,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这些内容,避免偏离题意;试题设计的思路往往包含在题干材料中,通过审题可以了解命题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脉络,有些问题的答案甚至就蕴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信息进行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建立由这些信息构成的线索,实现历史信息的整合。
2019 年全国卷Ⅱ第45 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高三学生应在审题上下工夫,理解试题设问的要求,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和范围。由于一部分学生在审题上存在重大失误,导致他们只回答了第(1)问中的三个问题,忽略了对“前期原因”的作答,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不理解该如何回答“作用”,便不加分析地照抄材料,从而导致失分严重。在高考中,有些学生不会审题或审题不全面、不仔细,导致作答不对或不准,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要求,特别是没有或不善于把文字材料与考试要求结合起来审读。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审题时不仅要审读设问,还要结合试题提供的材料,厘清这些材料有什么用,怎样用材料才符合题意。
例1.(2019· 全 国 卷Ⅱ·28)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本题以一份英文报纸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为切入点,着重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这份报道使用的词语“遇害”“滑稽剧”可看出,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太后的幕后统治,同情光绪帝发动的变法运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项。重庆市学生本题的正确率为0.15,其中,C 项干扰性极大,为0.74,选择该选项的人数比例远超正确选项(见图1)。历史选择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史料”研究题,“史料”隐藏着解题的关键信息。“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可以反映英国一部分人的看法,但并不足以代表西方列强的态度。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解读不应仅仅局限在词、句的浅层次研读上,还应重视对其潜在意蕴的深层次挖掘,理解文本背后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一切历史研究成果都含有一定的价值判断,有的是明确地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寓褒贬于叙说之中的,光绪皇帝在变法失败后被囚禁,慈禧太后再次掌权的事实被英文报纸讥讽为“滑稽剧”,由此可见,部分西方人是赞同变法活动的。
图1 第28 题选项分布图
二、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效信息
图表也是试题的重要呈现形式,包括柱形图、曲线图、统计表、漫画等。图表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蕴含丰富的信息,能够帮助人们全面地观察和认识历史事物,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判断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外在特征;二是进一步挖掘图表信息的价值,寻找出其与所列出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能够通过图表数据把握历史事物的性质、发展趋势、变化规律或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例2.(2019·全国卷Ⅱ·35)
表2 苏联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表2 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通过数据对比,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结合图表信息可知,1970 年苏联钢、煤、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均低于1961 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尤其是肉、蔬菜与瓜类的生产缺口更大,这反映出苏联经济建设中的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积重难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 年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他的改革将苏联推向了“死胡同”,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项。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68,试题难度为中等偏易,但仍有部分学生错选了B 项(见图2)。
高三学生要提高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学会从图表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解答图表类试题要先读设问,明确题目要求,带着设问看图表。解读图表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在于图表的标题,它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学生如果能够抓住“苏联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这一关键信息,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就能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本题B 项有一定的迷惑度,由表2 信息可知,从预测或计划任务与实际产量的矛盾来看,当时的经济发展仍是脱离实际的高指标,这不是政策延续与否的问题,而是僵化的经济体制所致。
图2 第35 题选项分布图
三、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已获取的有效信息
高考试题选择的材料都很精炼,没有过于冗杂的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材料为中心,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用材料中的信息支持特定论点,抓住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在提取试题相关信息后,需要进一步筛选和整理信息,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综合。高考试题往往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情境的方式来呈现某个主题,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其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把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由于试题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主题要点往往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以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2019 年全国卷Ⅱ第41 题提供了自清代中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关税制度的数据链,重点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我国关税制度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把握能力。本题第(1)问有两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学生需要在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提炼出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及其原因,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归纳、概括和比较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一中“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和材料二中“出口税率”“进口税率”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得出变化之一;根据材料一“税率总计10%左右”和材料二“值百抽五交纳关税”的相关信息,得出变化之二;对于清代海关税率变化的原因分析,学生需要联系清朝前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及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等知识予以回答。
在参与重庆市高考评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学生只能提取出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即鸦片战争后海关税率降低,对需要一定分析、概括能力的隐性信息则不能有效提取,如进出口税率变化的相关信息。因而,其对海关税率变化的表现概括不全面,这反映出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较弱。一些学生对海关税率变化原因的分析也比较片面,仅关注到了鸦片战争后的时代特点,缺少对鸦片战争前的关注,使得原因分析失去了逻辑起点,因此,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对中学生而言,历史学习中的材料解读能力主要包括:读懂材料的意思、划分材料的内容层次、结合给定的问题选择相关联信息(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解读信息(如概括总结、分析阐释)等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材料提供的时间、空间、主体等标示历史现象的基本要素。以本题第(1)小题为例,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应抓住三个时间点和三个层面的内容,三个时间点分别是康熙时期、乾隆时期和1843 年;三个层面的内容是税率高低、进出口税、海禁与列强协定。
2019 年11 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颁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取代了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将成为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考的重要指南。高三备考应重视“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通过一轮复习,知识获取能力强的学生应当能够阅读和理解历史学科的各种主要文本、基本符号,能够客观全面地获取有效信息,从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概括和描述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基本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问题;能够对历史学科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隐含的规律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