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2020-11-17何芬
何 芬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躯体疼痛、肿胀、行动障碍、患侧大粗隆升高等,若不及时进行救治会引起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甚至致残[1]。临床多通过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可达到90%,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频发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2]。基于此背景,现探讨康复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价值,详述见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8年0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n=40),入院时按顺序编号,计算机“随机”平分2组,20例/组。对照组:男/女=11/9例;年龄区间[60,79](平均69.54±4.01)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颈中型/头颈型=8/8/4例。观察组:男/女=12/8例;年龄区间[60,80](平均69.15±3.79)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颈中型/头颈型=10/7/3例。我院伦理会评审、探讨后予以批准,比对2组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入选标准:①经CT确诊为股骨颈骨折,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者;②本人解读知情书后签字者;
排除标准:①不愿意配合本次试验者;②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存在明显异常者;③存在手术禁忌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肢监管、环境护理、用药指导和饮食干预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①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股骨颈骨折病因、髋关节置换术过程、预后等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恐慌的心理,提高治疗配合度。②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情绪变化,耐心聆听其诉求,并及时答疑解惑;适当开展专业性的疏导,缓解其焦虑、恐慌的情绪;指导家属予以患者足够的关心、鼓励和陪伴。③疼痛护理:告知患者疼痛为术后正常反应,不必过度急躁,引导其通过聊天、观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对疼痛的专注;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服用镇痛药,定时更换舒适体位,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和压疮。④功能训练:待情况稳定后开展下蹲、快慢交替行走锻炼,整个过程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循序渐进,预防肌肉萎缩,帮助患肢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临床护理效果,判定依据,显效:患者能下地行走且关节无疼痛感;有效:患者可下地缓慢行走,骨折处略有疼痛;无效:患者不可坐立、行走,且患肢剧烈疼痛。
②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尿路感染、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情况。
1.4 统计处理
SPSS 24.0,并发症、有效率用“n(频数,(百分数)”表示,并行“x2(卡方值)”和“t”检验;当P于(0,0.05)内时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比对
如表1。对照组护理总有效16例(80.0%)较观察组的20例(100.0%)明显减少(P<0.05)。
表1 两组护理疗效比对[n(%)]
2.2 并发症情况比对
对照组术后并发伤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4例、假体脱出和深静脉血栓各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40.0%(8/20);观察组并发伤口感染和尿路感染各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0.0%(2/20);经检验(x2=4.800、P=0.028)(P<0.05)。
3 讨 论
作为一种全身性创伤骨折,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因其机体各项机能的退化,免疫力下降,髋周边肌肉群退化后出现骨质疏松,行动的稳定性降低后在外力的强作用下就会造成股骨颈骨折[3]。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股骨颈骨折的患病人数逐年暴增。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受卧床、插管、抵抗力的影响,会并发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康复护理中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卫生教育,获取干预的配合;有效的疼痛干预可避免机体应激,对中枢神经造成刺激,通过提升疼痛阈值,减少疼痛感,为后期的康复锻炼做基础[4]。针对性开展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训练,促进功能的恢复,经过体位的更换预防防假体脱位;结合按摩四肢,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5]。从实验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综上所述,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建议常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