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深做活行业报理论宣传
2020-11-17李肖璨
◎李肖璨
一、引言
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纸理论宣传工作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新形势新任务下,理论宣传要做实做深做活,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为群众所接受。 行业报是以某一行业人员为主要读者的专业性报纸, 承担着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行业领域重要政策措施的政治任务, 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行业特点,在做好宣传上下功夫,使行业报成为宣传党的主张的重要渠道和阵地。
二、做好理论宣传是报纸发展、提升影响力的重要一环
作为行业领域重要的思想理论阵地, 行业报要坚持党报姓党、政治家办报原则,立足新时代新方位,在创新党的理论宣传、更好服务读者上进行有益探索,打造行业领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舆论场。
(一)讲政治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报社不是单纯的业务单位, 报纸宣传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经常同党中央对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行业报理论宣传工作中,还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对杂音噪音、错误观点快速反应、及时发声进行批判,引导读者在复杂的舆论形势、活跃的社会思潮中找准方向,把握大势。
(二)内容为王是理论宣传的根本
内容是理论版的根本,决定了版面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如果缺少思想导航, 理论宣传就会失去价值, 最终迷失方向。 不论传播技术怎样发展,思想、观点依然是理论评论最重要的品质。 同时,行业报读者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有着对行业某一现象、某一问题的“思考需求”。这样的信息不再只是点到为止,而是需要进行权威、准确、深度分析阐述,给予思想启迪,让读者对事物的认识由表及里。
(三)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要求
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普及,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摄像头”,人人可以表达观点。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环境、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理论宣传需要认识和掌握好传播规律,更加注重与读者对话交流,既“接得上天线”,也“接得下地气”。 同时,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深阅读、长文章考验阅读耐心。理论宣传需要推进宣传内容、传播方式的创新,改变从概念到概念,缺少鲜活话语表达等问题,使思想活起来,具有与网民对话的能力,使观点进入读者的视野并被真正阅读。
三、中国组织人事报在理论宣传方面的做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围绕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组织人事工作
组织人事宣传是为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服务,政治性强,社会关注度高。 理论宣传必须担负起政治担当,如果在讲政治上掉了链子, 就谈不上联系服务读者 “最后一公里”。 中国组织人事报理论宣传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始终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传播党的声音。要保持清醒头脑,把方向、抓导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舆论场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不被表面现象迷惑,更不被错误观点裹挟,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得稳,唱好主旋律,传播专业声音,使理论评论版面成为举旗职的坚强阵地。 同时,组织人事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宣传紧跟组织人事工作中心任务,把握宣传节奏,为工作落实落地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树立问题意识,贴近现实,做实宣传
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处于转型期,也是矛盾问题凸显的时期。中国改革迈入深水区的探索过程,是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最丰富的素材和最坚实的基础。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党报理论宣传不能只言片语、故作玄虚,也不能唱高调、说大话, 而要与时代同行, 把握时代脉搏。 问题是理论文章的“魂”。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工作生活中群众关心的真问题,让理论宣传绽放时代生命力。要找准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把准思想理论需求的脉搏,有效对接读者需求。要抓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避免“空里来、空里去”,敢于直面现实问题,勇于回答实践难点,发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实践的作用。
2017年以来,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在全国城市之间陆续展开,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该怎么看待“人才争夺战”,又该怎么办,是读者关心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组织人事报推出“人才争夺战”思考系列评论。文章从“引才切莫变味走样”“引才贵在适用”“引育并重释放人才红利”角度撰写文章,对“引才”进行深入观察和理性思考,受到读者好评。
(三)加强理论宣传的思想深度,做深宣传
理论自身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只有彻底, 才能说服人。同时,专业报的读者群体对行业信息、政策极为关注,不仅关心政策“是什么”,更关注“为什么”“怎么做”。这就要求理论宣传做到深、专,抓住行业领域改革发展的焦点难点,致力解决思想困惑,说专业话、内行话,对行业领域事件、政策进行分析阐释,作出深度解读。要摆事实、讲道理,层层剥开事物本质,让人“解渴”。 同时,在解决读者的困惑和思想疙瘩上下功夫,对错误观点态度鲜明,敢于斗争、敢于亮剑。
近几年,中国组织人事报秉承“人有我专”“人有我深”的理念,推出一系列政策解读类理论文章和评论。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每年召开后,报纸及时推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栏目,邀请组织部长对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做出权威解读,谈各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思路措施,既解思想扣子,又提供行动路子,发挥组织人事领域专业大报“喉舌”作用。
2014年,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这是完善干部选任制度的重大举措。中国组织人事报推出了“用好制度选好干部”“树立选人用人新导向”两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专题聚焦,邀请组工干部撰写学习认识体会,组织撰写“让铁规发力”“莫把选人当‘选秀’”“不能简单以票取人”等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系列评论5篇,通过专业化的阐释、通俗化的“翻译”,为组织人事干部提供了权威专业的思想指南和推进工作的方法手段。 同时推出的“用好制度选好干部”理论栏目,约请各地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对《干部任用条例》精神做出权威解读,谈学习体会和落实的思路措施,助推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落实学好用好《干部任用条例》这个重大政治任务。在《干部任用条例》颁布实施一年之际,又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推出深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系列评论四篇。 在《干部任用条例》颁布5年时,开设“视点·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栏目,聚焦人岗相适、 加强干部分析研判等角度, 组织四期言论专栏,每期配以编者按,进一步强调重点、答疑解惑、澄清认识。 通过有策划、有组织,刊发不同层次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角度的解读文章,专业准确阐释《干部任用条例》,推动《干部任用条例》落地生根。
(四)加强理论传播的可读性,做活宣传
让理论为群众所接受,发生“化学变化”,把政策措施变为行动,是理论宣传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理论宣传具有与读者对话的能力。 长期以来,党报理论宣传相对枯燥教条,理论文章语句相对晦涩难懂,使读者望而生畏。只有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阅读心理,让理论宣传内容入眼入脑入心,才能让群众掌握理论。 网络平台上,温暖人心的生活片段、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往往能获得巨大的点击和转载,也说明了受众对于优质传播内容的需要。 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借鉴各种叙述方式,把政治话语转化为群众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多一些真情实感,使理论宣传有温度、有力量,让理论观点争取“出圈”,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让党的主张浸润读者心田。
中国组织人事报理论评论版开设了“声音”“工作研究”“微评”“视点”“漫画评论”等栏目。多个栏目长短结合,题材多样,在版面上图文并茂。 评论短小精悍,与专业严肃的理论文章形成补充和碰撞,增强了版面的可读性。
为了适应“微”时代的阅读心理和习惯变化,中国组织人事报理论评论版开设了“微评”栏目,采用“新闻+点评”的形式,对热点时政新闻、社会热点作出迅速反应,开展热辣点评。“微评”栏目每期关注3-4个热点时政新闻,配加编者的话。 每条微评有观点鲜明的标题,精炼的新闻事实,配以语言诙谐、一针见血的读者点评,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策划性强。栏目中的新闻话题由编辑策划选定,话题立足于组织人事领域的热点难点,涉及干部、人才、党建、作风建设方方面面。 二是互动性强。 新闻事实选定后,将麦克风交给广大读者,依托编辑部门设立的QQ 群征稿。 在这一过程中,积极与读者交流,对来稿进行探讨,产生观点碰撞。 三是思想性强。 微评内容短小精悍,标题多以实事加观点的形式,一针见血地展现新闻现象背后的本质, 给人启示, 令人警醒。评论内容经提炼,修改,每条字数不多,多在100-200字左右,以简洁有力、灵动明快的语言,表达最核心的观点、点亮思想火花。 “微评”栏目展现了基层读者尤其是组织人事干部对社会热点难点的感悟,一经推出,受到了读者欢迎。有的读者表示希望能够参与到讨论、写作中来,还有的读者积极向编辑推荐新闻事实和新闻线索。 “微评”栏目以小见大、激浊扬清,主动回应诉求,及时有力引导舆论,成为读者建言献策的议政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