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闻付费可行性分析
——以财新通为例

2020-11-17◎徐

新闻前哨 2020年6期
关键词:免费深度内容

◎徐 童 张 萱

一、新闻付费发展现状

国际期刊联盟(FIPP)每年发布《世界杂志趋势报告》,对全球的期刊、媒体内容产业进行趋势前瞻。 在《2019全球数字订阅报告》中,FIPP 提出国际新闻业的一大趋势:全球各大主流媒体将更多的新闻内容置于付费墙之内, 免费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少[1]。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权威发布, 在2010年开始试水,六年后宣告停止。作为其他媒体的标杆,人民日报的失败无疑让部分媒体望而却步。 反观财新网,在FIPP 发布的报告排行榜中,以20万订阅用户位列全球第11位。财新的付费阅读之路已算成熟, 为更多探索转型的传统媒体提供可借鉴的转型方式。

二、新闻支付环境形成

(一)移动支付逐渐成熟

易观发布的《2019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年度专题分析报告》指出:

2019年, 全国手机网民7.88亿人,C 端用户基数大;2650万联网商户,分流支付需求。 互联网支付已形成规模,用户形成扫码习惯,智能支付终端普及。这些移动支付的发展为用户进行新闻付费的技术与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社会支付环境的形成

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我国民众对精神产品有了更多的追求,更多人开始进行知识付费。到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高达278亿元人民币,累计3.6亿用户,新闻付费作为知识付费的分支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新冠疫情期间,财新等媒体进行了大量优质独家报道,有助于人们及时准确的了解疫情动向,订阅数量大幅增长。

(三)用户需求

由于互联网公司的介入, 海量信息与算法新闻使读者难以迅速获得所需信息。 长期的免费内容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质量下降,准确、深入的新闻报道成为了稀缺品,高质量产品最终需要部分用户支付费用。[2]

读者的需求是多元的, 在中国用户对高质量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正在增长,而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暗含付费意愿。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大数据,对受众进行明确定位,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报道风格和模式, 注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3]此外,媒体平台应尽可能多的与支付平台合作,打通支付壁垒,简化支付流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捷。

三、收费模式

(一)新闻付费的常用模式

付费墙常被分为“硬墙”和“软墙”。 硬墙指所有内容都必须付费;“软墙” 则是部分内容付费, 可以是限时免费阅读,限篇免费阅读或是将文章进行分类,选取优质内容进行付费阅读。 当然这些模式并非不兼容,而是多被交替运用。

(二)财新通的收费模式

首先,财新周刊自2010年上线后就是付费阅读,积淀了相关技术与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体。 财新积极发展机构用户, 向金融机构的客户定向销售, 对部分国内高校学生给予优惠。 旗下的财新周刊、数据通、音视频作品以及特供部分共同作用,完善了财新付费产品矩阵。

其次,财新在2015年开始运行商城,逐步打通与微信、支付宝、苹果商城之间的支付渠道,使用户能够快速的进行付费阅读,解决了用户订阅后的跨平台阅读难题。

其三,收费内容与方式多样。 对重大、有影响力的报道呈现摘要; 对于公益性文章实行限时免费; 对少数影响力大、关注人数多的文章进行单篇收费阅读。 在一些节假日,与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合作,推出“免费试读”等功能,在扩大影响力与内容付费之间保持平衡,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媒体类型与其适合收费的新闻种类

实行新闻付费, 需要结合媒体类型与内容本身进行综合考虑。

(一)专业性媒体

专业新闻在新闻付费实践中最容易成功, 除了较强的新闻生产能力外,还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元素,如金融、计算机、医学等。以财新通为例,财新的经济、商业及反腐等系列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并稳定持续地带来新用户。

财新的编写部门有百位以上的资深记者, 与两百多位财经名家合作,每日发布百篇以上的原创资讯,快速给会员提供一手独家报道。 财新通所发布的内容汇聚金融、公司、宏观、数据等各领域,呈现全面财经大视野:“一线”版块提供更全面、快速、专业的金融资讯;“数据+”版块打造特色财经数据库, 使用户一站式获取权威新闻和专业数据;“财新周刊”版块用于剖析解读热点事件,使用户通过手机把握中国政治经济的脉搏。

2019年10月16日, 财新与南方周末双方联合推出“财新南周通”联名卡,国内时政报道和财经报道的双雄南北携手,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优质内容。强强联合的方式顺应了媒体融合的趋势,有助于共享资源,进一步积累用户,扩大传播力,同时以一种强势态度号召更多媒体、用户投身于新闻付费的实践。

(二)综合性媒体

高附加值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用户付费的基础, 深度报道则是一个优质选项, 综合性媒体可以对其所发布的深度报道进行收费。深度报道的选题一般是社会痛点、需要资深记者深入前线调查取证加以曝光。相比于普通新闻,完成一篇优质的深度报道或是独家报道要消耗更多的资源。 传媒的广告补贴随着新媒体的抢占日趋减少, 对深度报道等实施新闻付费既能守住自己原有的市场,维持资金来源,又能通过优质内容打造品牌,增强公信力。同时还能抑制部分互联网公司的转载洗稿,保护版权。

在国内的综合性媒体中, 人民日报等党媒多提供免费服务性内容,帮助用户对相关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把握价值走向而不适合新闻付费。 澎湃、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在已有权威品牌与强大的新闻报道实力下, 可以进一步对独家、深度报道进行新闻付费。

五、结论及未来展望

新媒体蓬勃发展后, 原先传媒固有的广告市场被迅速瓜分, 单一依靠内容免费来获得流量与广告收益的模式已经无法长久。新闻付费将是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它不仅保住了传统媒体的竞争市场,同时也带来充足收益,进行良性循环。 它的实施促使传媒重心回归高质量的内容生产, 对特稿、 评论文章等深度专业报道的高质量新闻推行新闻付费模式是值得尝试的转型路径。既能满足用户的个性需要,又能实现与网络公司的工业新闻的差异化竞争。

在国内新闻付费的探索期间, 优质内容是新闻付费的前提基础。 此外,传统媒体应加快媒体融合,保障媒体与媒体之间信息互通,用户共享,媒体与网络平台之间打破技术壁垒,便捷用户操作,同时维护版权。放眼全球,新闻付费已有成功的经验,但对于我国媒体而言,需要仔细考虑自身定位、受众等方面在扬弃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其付费模式,直到转型成功。

注释:

[1]财新传媒:《财新登上全球付费媒体排行榜,内容付费会成趋势吗? 》,《南方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2][5]张继伟:《付费阅读:财新网的思考与实践》,《新闻战线》2018年第5期

[3] 赵晓昕:《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付费的思考》,《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4期

[4]阴亚茹:《内容付费环境下深度报道的发展探析》,《.视听》201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免费深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该不该免费送货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免费开放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深度观察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