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切口 内容为王——如何寻找新闻“爆点”以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

2020-11-17

记者观察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切口文物受众

一、“破”“立”并举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新闻记者不能故步自封、安于现状。这要求新闻记者要有“打破传统”的勇气。首先,角色转变。记者不再仅仅是消息的传声筒,简单的“拿来主义”要废除。其次,意识转变。制作时就该准确定位受众群,寻找新闻中的亮点,有意识地用时下网络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最后,注重立意。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舍弃。在坚持创新的同时,原有的新闻要素也不能丢弃。立意仍然需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上,内容依然需要突出真实、具有积极引导性等特点。

二、寻找爆点具体措施分析

(一)要做多功能记者

在新媒体所带来的变革与影响下,新闻记者必须要加快提高个人素养,以满足全媒体记者应具备的多功能要求。采访前,对采访对象背景资料做全方位了解后,具有整体性思维,前瞻性构思出在内容或形式上可能存在的报道亮点。采访过程中,需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适时做出调整。记录采访内容、拍摄画面时,就应有意识地根据后期制作需要收集素材。后期制作中,要结合网络传播的具体特点,掌握动画、DV、短视频等制作方法。

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记者不仅要依靠原来的新闻信息资源获取独家新闻,还应用自身较强的观察力与敏锐嗅觉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搜寻新闻爆点,并坚持电视台新闻的优良风格,在深度报道描述事件真相的同时适当加入个人的观点与看法,站在正确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吸引更多受众。

(二)找准新闻切口,注重内容表达方式

正如“一百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特别是在制作人物报道时,或许之前已经有无数相关报道,如何从中脱颖而出,选取一个特别的报道切口成为关键。总的来说,切口要小、立意要新。新闻事实主干交代清楚的同时,适当添加“枝叶”。人物立体化同时,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吸引受众眼球,让他们有兴趣看下去。

如《200斤护士改行当舞蹈老师,圈粉百万!原来胖子也可以这么灵活》这一作品。在标题中就可见全文切口:“200斤”“灵活的胖子”。通过对关瑞雪这位儿科护士为了自己的爱好,转型成为一名专职舞蹈老师的新闻报道,突出关瑞雪身上所体现出的普通民众敢于为梦想拼搏的精神。除此之外,为了适合网络传播,正片又配套短视频。紧凑的画面配简短说明性文字,既抓住正片精彩主线,同时把拍摄记者也囊括进来。片段式花絮配上《大田后生仔》这种在抖音、微视等短视频平台火爆一时的魔性背景音乐,大大提高了受众的观看体验,既保证了传统媒体叙事准确、思路清晰、导向明确的传统,又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来满足新媒体平台用户的具体需求,彰显媒体专业性的同时,满足受众的具体需求。

(三)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流行元素相结合

在日常报道中,总是会遭遇一些传统文化主题。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成了关键所在。如《文物变身表情包1000岁的“海草舞”“皮皮怪”来了》,内容是浙江一名美术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去博物馆,从传统文物中寻找灵感,将南京博物馆中9尊形态各异的陶佣文物作为原型,与“海草舞”“皮皮怪”“厉害了我的国”等流行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组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物表情包。

一边是传统文物,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边是主人公的再次创造,不仅是表情包的展示,更应该抓住创造过程背后的故事。为了抓住平衡点,通过文字、音乐、采访人讲述等方式,将文物本身的信息与背后的故事相结合,使得整个作品既有科普性,同时也兼容了时下流行元素,在网络上制造了话题热度,引发了又一轮的文物表情包热。由此可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更多流行元素,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更能激发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立足于传统宣传模式的同时,主动适用于网络传播的元素及表现形式融合进去。从小切口进入,扎实内容,抓住爆点,细做文章,也能制作出优质新闻作品,在网络阵地中站稳脚跟。

猜你喜欢

切口文物受众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口内直切口法丰颌术体会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