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怎么开展德育
2020-11-17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思维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十分有必要,可以说,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德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十分必要。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还要通过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德育。高中数学是一门十分特殊且基础的学科,数学知识较抽象,对学生有十分高的数学思维要求,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创设出高效、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使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求。而要想实现教学过程中德育的高效渗透,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尚的品德,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建立。特别是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融入相关的生活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道德理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促进德育和数学教学的充分融合。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合理开展德育。数学教材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依据,包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为了实现更加高效的德育,需要基于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展开德育。教师应更加深入地剖析教材内容,尤其应该针对数学教材中的一些例题、习题等,挖掘出丰富的德育内容,并将其与数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的同时,实现品德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德育,而不是一味地以数学内容教学为主。
数学是在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的共同探索中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引入我国的数学历史发展及相关的德育材料,对学生展开德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更加强烈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出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比欧洲提前了三百多年总结出二项式定理这一数学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数学这门学科蕴含着巨大的德育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深度挖掘这些资源,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德育,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数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而事实上,学习数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展开实践活动,并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例如,学习统计学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实践调查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尊重老人。此外,数学活动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十分有益。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如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三维模型,学生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对图形会有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形象的数学模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这其实就是针对学生展开的德育。
总的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也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的教学需求。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采取各种高效措施落实德育,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