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解读与新媒体时代新闻观思考
2020-11-17◎任淼
◎任 淼
马克思在许多文章中表达了他对于新闻,尤其是人民报刊的看法。 “人民报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莱茵报》时期提出的。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新闻论著中总结,《莱茵报》时期的“人民报刊”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报刊与人民精神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民报刊要以人民为主体,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共艰苦、齐爱憎。 它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的东西, 公开地报道出来。 ”[1]“报刊从理性上,同样也从感情上来看人民的生活状况。 ”[2]这些论述说明,人民报刊的价值就在于表现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精神。
记者要公开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马克思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
二、报刊与人民信任的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世界性的交往革命发生以后,迫于生存需要的精神交往和心理需要带来的不自觉的交往,将让位于人的自我实现和精神享受等较高级的交往形式,其结果是马克思所说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人民报刊(自由报刊)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报刊在社会交往中的特殊地位, 它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便不同于一般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它需要依靠人民的普遍信任,也要求自身向人民不断提供新的精神产品。
马克思认为“真实的叙述”是人民报刊以及所有报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谁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不是“真正的报刊”。 而真实原则是报刊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 报刊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说实话”,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才能依靠这信任,更好地为人民说话。 在人民报刊中,如果不能够让人民看到自己的本质在它的报刊的本质中反映出来, 它就会认为报刊是某种无关重要的东西,人民不会让自己受骗。
三、报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办报有着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马克思在阐述报刊的品质时, 多次从办报的目的和责任上强调报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认为人民报刊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艰苦、齐爱憎。 它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中从生活哪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 “报刊从理性上,同样也从感情上来看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就清楚地说明,报刊的价值和目的,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的生活,成为人民的代言人。 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马克思还特别就新闻报道的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个新闻记者,在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呼声时,根本不必随时准备详尽无余地叙述事情的一切细节和论证全部原因与根源。 何况这样做,需要许多时间和资料。 一个新闻记者可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复杂的机体中的一小部分, 他在这个机体里,可以自由地为自己挑选一定的职能”。 “这样,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 全部事实就会被完整地揭示出来”。在马克思看来,报刊要代表人民利益,实际是深刻揭示了报刊的动机和责任。“目前报刊的首要任务就是破坏现有政治制度的一切基础”。马克思新闻观认为报刊有两大使命和职责:一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充当人民的喉舌;二是对当权者的揭露,破坏现存政治制度的基础。
四、人民报刊与出版自由
马克思阐述过: 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的纽带,是使物质斗争升华为精神斗争,并且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观念化的一种获得体现的文化。 自由报刊是人民在自己面前的毫无顾虑的忏悔,大家知道,坦白的力量是可以使人得救的。 自由报刊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而自我审视是智慧的首要精神,它可以推销到每一间茅屋,比物质的煤气还便宜。它无所不及,无处不在,无所不知。 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 它不断从现实世界中涌出, 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 流回新的世界。 真正的报刊就是自由报刊,也就是人民报刊。 自由报刊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展示人民的内心境界,人民借助它实现人民之间、 民族之间的联系并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 而要使人民性得到充分实现,首要条件是出版自由。
马克思认为, 只有在人民报刊的各个分子都有可能毫无阻碍地,独立自主地各向一面发展,并使自己成为各种不同的独立报刊的条件下,“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报刊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那时,每家报纸都会充分地体现出真正的道德精神, 就像每一片玫瑰花瓣都散发出玫瑰的芬芳并表现出玫瑰的特质一样。 但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 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 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不为人们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 童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中提到:人民报刊自由发展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毫不阻碍,独立自主;第二,各向一面,各成一行。人民报刊按照历史个性所决定的独立方针办报才能实现真正的出版自由。
五、对新媒体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考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微信、微博、直播等兴起,从记者到网站编辑,甚至到每个普通人,信息发布主体多样化,消息来源分散,虚假消息隐藏其中。并且因为新媒体传播的实时性和互动性,虚假传播一旦发出,很难有效控制。同时,由于“人人是记者,人人是编辑”,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个体往往不是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的记者、编辑,舆论表现情绪倾向、人肉搜索等”舆论暴力”现象突出。 再加上新媒体追求经济效益,使新闻传播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受到很大影响,部分新媒体信誉大大降低。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坚持马科斯主义新闻观尤为重要。
首先, 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随着新媒体受众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党的领导下做好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工作应该成为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基本职责。
第二,始终以新闻真实性为准则。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媒体传播的现实要求。 传统媒体采编程序复杂且严格,而新媒体传播便利,自由化的同时,更需要对新闻真实性的把关。
第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新闻的社会效益。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部分新媒体盲目迎合低俗的、非理性的受众口味,虚假新闻、炒作新闻充斥各类网络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媒体思想舆论工作的正道, 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成为治国理政、凝结共识的助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视社会效益,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至关重要。
理论和事实都表明:“人民报刊” 思想的指导作用是显著和有力的,在当今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新闻理念。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新华出版社1985 年版,第104 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新华出版社1985 年版,第1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