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短视频在融合传播中的运用优势

2020-11-17◎郑

新闻前哨 2020年1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文字受众

◎郑 莹 杨 健

从2016 年开始,短视频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文字、图片等的报道形式,短视频新闻将视觉与听觉融为一体,以其多元化、即时性、简单化、移动性、社交性的特征, 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碎片化内容消费的习惯,成为传统媒体打造融媒体产品的重要抓手。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 新华社三家主流媒体为例,在多个重大时间节点,均发力短视频。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独家V 观”,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黑龙江期间以及参加G20 峰会中美会晤过程中,及时报道、高度还原现场,为受众带来第一现场资料,成为总台占领舆论引导高地的重要传播方式;《人民日报》以“一分钟视频”打造传播价值增长点,在改革开放40 周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用“一分钟”系列短视频展现全国各地的改革发展成果,打出差异化战略,引发众多媒体纷纷效仿,在社会上形成一定传播热度;新华社则布局“评论”短视频,坚持短视频传播的“内容为王”,将新华社评论员文章通过视频形态展现,赢得广大受众好评。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下, 短视频以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为媒介融合发展增加了无限的生机以及动力。 具体而言,短视频运用在融合传播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从内容呈现看,短视频有利于提高新闻时效和挖掘新闻细节

(一)生产门槛低,便于记录,有利于突发事件的报道

面对重大突发新闻和热点事件, 传统媒体的视频报道常使用直播连线记者的形式, 通过记者出镜报道为观众还原最真实的事发现场,如果受限无法接近第一现场,则会通过主持人和记者的口述、街采、航拍等方式接近事件,获得第一手的视频素材,尽可能做到“同步”和“直观”。但是从事发瞬间到记者现场直播,这种“同步”存在滞后性。记者到达现场进行的报道或媒体调动各种资源获取的视频素材,往往记录的是事发后的一段时间的情况, 还原的大多是后续现场,缺少事发瞬间的画面。 融合传播时代,新闻传播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发生了深刻变革,时间上要求“即时性”、空间上提出“场景化”。

而短视频在传播时间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一,传统的视频拍摄和传输需要较高的硬件成本和网络带宽, 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当下,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一款APP,即可创作出一条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的短视频, 并将其发布至网上。这种低门槛的视频生产成本,可以使一些突发事件能够被周边人用摄像头快速地拍摄记录, 其效果要远远高过记者采用文字速写的表达方式。 其二,同一则新闻, 不同传播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 不仅实现了新闻实时录制上传, 还拓宽了新闻的深度以及广度。 使社会大众能进一步对新闻事件的背景有深层次的了解, 对社会产生更大影响。

(二)去中心化的多层次还原新闻细节,讲述新闻故事

短视频新闻传播的核心宗旨是帮助受众快速了解新闻事实。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图片模式,视频中所包含的声音、画面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传播信息, 避免单纯的文字图片对重要意思无法表达以及文字歧义的情况出现, 是对文字图片模式新闻更好的完善。 如早前澎湃新闻报道的“江歌案”——江歌母亲开发布会的报道,在文字简短介绍江歌母亲的状态后,紧接着插入视频让受众观看发布会的情况,视频内容与文章十分贴合, 试想如果把短视频内容仅用文字介绍,就会显得琐碎,不直观。

而且短视频特有的连续不断的画面质感也比静态图片以及剪辑过后的视频更加真实和生动,可靠性较强,对受众群体有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例如2015 年发生的“8·12 天津港爆炸事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报道中,就将用户通过新浪微博“秒拍”现场拍摄的视频作为第一手材料进行播报。 传统媒体将短视频的资讯内容作为新闻素材的应用, 将会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更易捕捉突发瞬间。

二、从传播效果看,短视频对受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短视频在有限的时间里承载了更鲜明突出的信息。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的镜头时间较短,通常会对特定镜头进行剪辑,配乐,对内容进行合理排布,形成完整报道;而短视频新闻,大多是一镜到底的现场拍摄,突出现场声音,保证视频的原始感和现场感,给观众一种直面现场,身临其境的体验。 从受众心理角度,短视频通过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带来一种不同于文字或图片的沉浸式体验, 使受众感知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心理距离被拉近, 观众有一种直面当事人的感觉,增强受众对新闻当事人的情感认同和对其矛盾、冲突的感知。

在景别中,电视新闻以中景远景为主,近景为辅,以较客观的视角讲述新闻,在情感上讲究隐忍克制。而短视频新闻会选择一些有感染力的镜头,多用特写制造冲突,让当事人直面冲突,增强短视频的戏剧性。 相比而言,文字较理性客观,也更抽象,用文字展现当事人的冲突,描述当事人的情感,难以带给观众直观的视觉冲击,可能用文字描述上千字,也不如几秒钟的短视频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短视频能对现场进行更好的还原, 对叙事语境的营造起到较好的渲染情感的作用。

三、从用户需求看,短视频满足了用户碎片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信息传播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手机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然而在信息海量化的当下,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稀缺, 如何有效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已经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短视频因其时长短、表现力强等特点,使受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了解到事情的大致情况, 很好地满足了其碎片化浏览的需求,更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 以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梨视频”为例,在该平台上的大多数视频都保持在1 分钟左右,最长的也只有5 分钟左右。“梨视频”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新闻写作中常用的倒金字塔结构,将事情的结果或最重要的情节放在最前面,同时用醒目的大字幕高亮提示,使用户马上就能了解事件的大致情况,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要提升传播速度,就要重视新闻内容, 内容的多样化是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稳步发展、吸引观众的基础和前提。 在“梨视频”应用中,一个核心的功能叫做“拍客”。 它能让所有的“梨视频”用户通过该功能,将自己录制的短视频提交给平台。不同的“拍客”在拍摄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向观赏者传达一个特别的关注点,过去的一些盲区、被忽略的个人化视角都被开发出来了。人群的分享点和关注点不同, 会让新闻事件能够全面地暴露在广大群众眼前,新闻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短视频新闻行业目前也存在缺乏优质内容、新闻表现力不足、深度不够、用户黏性小等问题,因此,如何以短视频的形式,尽可能完整、有效地呈现信息,合理地进行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接用户获取信息的深层次需求,是短视频创作者亟待考虑的。要想在短视频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新闻工作者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 调整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深度挖掘个体用户的价值,优化用户体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文字受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