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文化引入高校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的有效途径
——以安阳为例

2020-11-17马志方王国朋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人物画中国画传统

马志方 王国朋

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某一地区或民族在文明发展、演化的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能够反映地域或民族风貌,是地域或民族发展史上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是长期聚居在此的民族创造的、世代继承发展的、内涵博大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良传统的文化。它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独特的人文情结和挚热的思想感情。

一、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引入地方文化的必要性

1.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引入地方传统文化是时代要求

2017 年,国家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列为重点任务。

早在2006 年,河南省就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目标,要求传承中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河南。安阳有“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例如,甲骨文的出土发现,开始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青铜器的大量考古发掘,显示了殷商先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以及宗教情感。

2.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引入地方文化是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地方高校既是地方教育机构,又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心,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引领地方文化的建设的双重使命。高等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得、信息的传播,更在于潜移默化的内在影响,这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文化引领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为地方群众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提供正能量,树立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和地方文化在吸收和借鉴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在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出现很多可圈可点的中国画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典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自1962 年正式展开“与西画拉开距离”的分科教学,潘天寿从艺术批评和艺术鉴赏的视角推进人物画教学改革,鼓励宋忠元、方增先、周昌谷、顾生岳等一批青年教师率先尝试。他指出在画人物面部时应着重表现神态和结构,舍弃对阴影的表现,并巧妙地将地方传统花鸟画技法融入到人物画教学,后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教学体系。一时间,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例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周昌谷的《两个羊羔》等,这一成功的探索不仅使地方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极大丰富了写意人物画的表现力,形成了浙派写意人物画,同时还影响了刘文西、周思聪、卢沉等很多人物画家,形成了南北融合的新面貌。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于1957 年2 月组建,当时的人物画教师有刘文西、张义潜、陈忠志。1958 年,刘文西从浙江美术学院到西安美术学院任教,他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画教学体系为基础,注重发挥当地传统文化为教学带来的优势,传承“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优良传统,明确提出将文化古迹考察与研究作为该系学生的必修课程。深入考察黄土地文化,扎根人民生活,用毕生精力创作出很多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其代表作品《祖孙四代》成功地表现出当地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及他们生动朴实的形象。张义潜和陈忠志分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到西安任教后也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熏陶,三人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互融共通,逐渐形成了以浙美、鲁艺和东南杂糅并立、并驾齐驱的教学构架。

二、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引入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自古以来,中国画人物画教学一直在进行改进,从传统的以师徒相受的自学式和画院体制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兴起,去粗取精,不断完善。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现代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物画家文化修养不足,致使有些作品欠缺文化含量,很多展览中的作品面貌雷同。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深入理解中国画人物画教育的基本观念,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作为地方高校的从教者,多层次、灵活地引入地方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利用地方文化营造教学意境

思想教育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红旗渠精神是安阳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久弥新,焕发光彩。可以组织新生实地考察,通过“看、听、感”鼓舞学生坚定信念、不断进取,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对实践课程教学而言,理论课程教学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难度较大,因此理论课程教学要突破传统模式、增加灵活性,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例如,中国美术史和艺术概论两门课程的教学可以突破课程和章节局限,将知识重新整合,分课题传授。讲解各朝各代的历史背景时可以结合历史纪录片,具体到美术作品时可以把课堂搬到博物馆、美术馆,力求最大限度地突破理论教学的局限性,营造较好的教学意境。

第二、依托殷墟文化强化书法训练

从近几届的全国美展和其它中国画展不难看出,目前中国画人物画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写意性。究其原因,笔墨训练不足是其中之一,而强化书法训练是提高笔墨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赵孟頫在《枯木竹石图》上题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是他“书画同源”思想的集中体现。安阳具有地方优势,以殷墟文化为依托,利用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资源,将书法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其成为学生们的日课。此外,可以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暑期社会实践、各类书法比赛、写春联等活动中提高书法运用能力。

第三、考察地域特色丰富创作题材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一论断是科学的、合理的,在中国画人物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走出校园、深入生活,石涛在画山水画时讲“搜尽奇峰打草稿”[1],人物画更是如此,多接触多观察才能迅速捕捉到人物的神态.安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社会生活、多彩的民俗文化都是创作的素材,从二年级开始可以每学期组织一次下乡采风活动,一次一个主题,比如探访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考察滑县民俗和庙会、考察林县太行山建设等等,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人物画作品。

第四、开设第二课堂提高文化修养

中国画教学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单纯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学生修养,更好地领会中国艺术精神,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开设第二课堂,以专题活动形式为主,分设“学术讲堂”“经典读诵”“姊妹艺术”“学习分享”等不同模块,一期一题穿插进行。其中的“学术讲堂”模块可邀请地方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旨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研究水平;“经典读诵”模块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安阳历史名人名作,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姊妹艺术”模块可广泛传播各种艺术门类,如中国画装裱、中国画保存与修复、古琴文化、安阳周易文化,亦或落腔、岳飞传说、大弦戏、秦氏绢艺等民俗文化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以提升学生艺术视野为目的,让学生能够于众多艺术门类之间发现其内在规律;在“学习分享”模块锻炼学生文献检索、发现自我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中国人物画史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们分享,长期如此,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艺术表达能力,为地方培育既懂专业又善于交流沟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注释:

①出自《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石涛)

猜你喜欢

人物画中国画传统
中国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老传统当传承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