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影的故事

2020-11-17陈睿彧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光影猫咪剧场

陈睿彧

一、发现幼儿兴趣,寻求活动开展的依托

最近,天气晴朗,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投射到地上出现了一个个影子。孩子们自发的玩起了“影子”的游戏,“老师你看,我变出了大飞机,呜——”“老师看我的小鸟。”“我变的是小狗,汪汪汪。”“嗯,真不错!”对于孩子们自发的活动、无限的想象,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想仅仅几句口头赞扬肯定是不够的,如何继续培养孩子对光影的兴趣,如何和孩子一起更好的玩光影呢?我一时没找到什么好的头绪。

二、确定主题PK 角色,鼓励孩子主动探索

中班幼儿对光影表现出的浓厚的兴趣,往往转瞬即逝,持久性不够,而且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表面。我觉得,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必急于告诉他们光影的成因。在光影游戏中,逐步感知光影的神奇,探索光影的奥秘,体验光影的乐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剧本有了,可是谁来演呢?似乎,主角猫咪男孩女孩都想演,大多数女孩子倾向演漂亮的公主,男孩子倾向演帅气的王子。怎么办呢?于是,我们通过展示PK,孩子们投票,公平、民主地确定了每一个角色。

三、问题接踵而至,引导孩子自主解决

眼看着光影剧场就这样开始了,可是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1.太乱了怎么办?

第一次带着孩子们去光影剧场,孩子们手舞足蹈,似群魔乱舞。“好乱呀,好吵呀!”确实,毫无秩序、毫无美感可言,根本感知不了光影的奥秘及乐趣。所以我就在思考,对于中班孩子的水平,可能单独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太难了,于是我跟苏苏老师加班加点,给每一幕场景制作了相应的道具。

2.太亮了怎么办?

随着天气越来越好,太阳光也越来越刺眼,但我们的光影剧场却越来越看不清,小观众们也变得骚动不安。“老师好亮呀,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为什么这么亮呀?怎么办呢?”我们把问题带回了教室,大家一起讨论,“可以关灯。”“可以拉窗帘。”“可以等天暗的时候再练。”好像都对,但是只有第一条更适用于我们的光影剧场。

3.有人没来怎么办?

最近,天气多变,生病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老师今天欣欣没来。”“长城好短。”“东方之门没人演。”“海龟也没人。”“老师多多的我来顶上吧。”丫丫主动请缨,“可是你不会。”“我见过多多演的。”就这样,没来的孩子的活,都由自告奋勇的孩子给顶上了。

四、提升剧场效果,增加亮点项目

很快,孩子们就能够把整幕剧给顺下来了,小演员们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点位、动作及台词了。可是,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了多少呢?仅仅就是感知舞台的优越感这样就够了吗?不,答案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演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进行的是光影游戏,孩子是活动的主角,除了表演元素以外,应重点关注光影的探秘。孩子能利用肢体动作,借助相关道具,表现光影,感知光影的神奇;乐意与同伴合作,大胆想象,尝试建构猫咪梦中的新事物新场景,探索光影的奥秘;在说一说、想一想、演一演的活动中,我们一起体验光影游戏的乐趣,这才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在形式上必定要有创新。可是具体用什么形式呢?似乎又到了瓶颈期。

1.增加小主持人

最近听到了一些反馈说:“看不懂。”咦,为什么看不懂?怎么办呢?“我们给他们介绍介绍他们就明白了。”“对,谁来介绍呢?”“小主持人,我上过小主持人班,这是小主持人的活。”好呀,那我们选出两名小主持人吧。在大家的一致推选下,果果和乐乐成为了本次活动的小主持人。

当其他班孩子再次经过观看时,我又过去问了问他们的意见,他们表示出迫切的想参与的愿望。“这是摩天轮,瞧摩天轮转起来啦,你们想玩吗?”“想。”就是这么随意的一问,我发现特别好,孩子也特别喜欢这种互动的形式。于是,我引导小主持人适当地提问,让每一个小观众都能参与进来,注意与观众的互动;同时,与台上的小演员也形成一定的互动,比如:小潜水员根据主持人的提示往各个方向游一游。

2.增加点评环节

作为小观众,总有孩子表示有话要说。怎么办?那就让孩子说吧。所以每一幕结束,我们又增加了点评环节,幼儿随意发言,可以是好的方面,也可以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落脚点也有提升,不再纠结于头和手是否露出来,有没有站到点位上,我觉得孩子只要有意识地藏起不需要的地方,有意识地根据画面调整自己的位置,那就够了,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表现,强调幼儿与幼儿间的配合及互动等。

五、后续故事,精彩不间断

孩子们表示,这么精彩的活动想邀请其他班一起参加,一起感受愉快的光影游戏,把快乐分享给大家。另外,孩子们也表示,想在班级也玩一玩光影,于是我们开辟了班级光影小剧场,找一个光照亮度合适的地方,垂上一块幕布动手制作操作偶,或者只是简单地用手来摆弄,也是其乐无穷。

猜你喜欢

光影猫咪剧场
光影
光影
光影之下
论《日出》的剧场性
春之猫咪
光影
酷猫咪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