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纳兰词中“落花”意象及其情感意蕴

2020-11-17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纳兰纳兰性花间

邵 喆

从古到今,许多文人骚客对于代表惨景冷意的意象十分钟爱,似乎只有描写残缺的凄凉的事物才能更深刻的表达词人或悲苦凄清、或无奈孤寂、或同情怜悯的情感内蕴。研究品读过纳兰词的人应该知道,纳兰是第一个把这些代表惨景冷意的意象集中的来写的人,可见纳兰性德对于残缺意象的钟爱,如寒月,暮春,落花,斜阳,西风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此情景会感到很浪漫,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而因词人心中本就充满忧伤哀愁,这些意象是最能激起词人德哀愁情绪,成为寄托情感德载体。

一、纳兰词“落花”意象类型及其情感意蕴

1.典型“落花”意象

梨花即梨树之花,颜色一般为纯白色,纳兰性德对“梨花”意象十分喜爱,据相关学者统计,纳兰性德的348 首词中“花”的意象出现频率最高,为195 次,其中“梨花”意象最为纳兰性德所喜爱,出现11 次(不含“落花”意象),其10 首出现在爱情词当中。另有两首以“雪”指代“梨花”。梨花除了代表冰清玉洁和高贵品质外,也代表一种梨花易谢的哀愁别离情绪,因为梨花的“梨”与“离”谐音,代表着纳兰爱妻卢氏生命和幸福生活的短暂,借用“梨花”的意象来作为自己表达缅怀爱妻和寂寞惆怅的情感。

莲花历来被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所喜爱,纳兰性德也不例外,在纳兰词的悼亡诗中有关于莲花的有3处,纳兰性德选取“莲花”这个意象有其三个原因:一是莲花有叫荷花,荷花的“荷”谐音同“和”,有和谐的喻意,纳兰借“莲花”这个意象来表达他们夫妻之间鹣鲽情深。第二是荷花美丽而不娇艳,清新脱俗,气味清雅芳香,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质,纳兰借莲花来比作妻子如莲花一般纯洁美好。第三是莲花具有特殊的寓意,佛教中的莲荷是仙境之花,可以孕育灵魂,能让人死而复生。纳兰性德希望借用莲花让自己的爱妻重获灵魂而复活。如《山花子》曰:“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2.“落花”意象与其他意象之组合

2.1“落花”与“月”意象组合。

“花”、“月”是许多诗人词人喜欢组合起来使用的两个意象,纳兰性德也是如此,对月意象尤其偏爱,常借“月”和“落花”这一意象组合书写着纳兰人生的悲欢离合,“落花”意象的选择是纳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感伤情绪,“月”则作为自然景观,成为文人骚客情感寄托的载体,或代表光阴似箭、或寄托相思之情、或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纳兰性德经常将“月”意象和“花”意象进行组合排列,用来抒发对妻子恋人的相思之情。如《鬓云松令·枕函香》“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使用“梨花”“肠断月明”“红豆蔻”等一系列意象所营造出更为悲凉凄冷的哀伤之情。

2.2“落花”与“西风”意象组合

“西风”这类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是出现较早的,“西风”意象是由“秋风”演变而来,在唐代以前多用秋风,而在唐以后多用西风。提起西风便会让人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更让人有一种悲秋的情怀,“落花”和“西风”构筑起意味不尽的意象世界,明月下的场面和西风中的场面相互对比,构成了强烈的艺术对立统一的效果。如《忆王孙》中“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西风引人伤时,败花让人伤感,纳兰将“西风”和“落花”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独特审美结构,更能准确的刻画出纳兰此时悲苦哀愁的心绪,富有艺术表现力。

2.3“落花”与“灯”意象组合

“灯”意象通常在古典诗词中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而在纳性德笔下的灯多是残缺的,充满了悲剧色彩,纳兰性德或在烛光下追忆,或在灯影里辗转,或在孤灯下悼亡,或在剪烛时遣怀。灯烛已然成为他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意象,成为他哀感顽艳词风形成的关键因素,如《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中的“背灯和月就花阴,己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再如《如梦令》:“正是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醒?谁醒?从此簟纹灯影。”纳兰通过使用“落花”“灯影”意象抒发他悲凉郁结、凄苦寒艳的意绪。

2.4“落花”与“斜阳”意象组合

当“斜阳”与“落花”组合后,会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和视觉效果。如《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词人借“落花”与“斜阳”意象的组合呈现出凄凉苦闷的哀愁思绪,使得诗词增加了寂寥的画面感和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二、纳兰词中“落花”意象成因

1.作者身世原因

纳兰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这样的特质和他的身世有一定关系。纳兰的父亲是权倾朝野的重臣高官,母亲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便会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有着这样显贵身世的纳兰,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纳兰性德借“落花”来比作自己的生命历程和花一样,花在盛开时香味沁人,羡煞旁人,但娇柔的花经不起凛冽的寒风摧残,正如纳兰无法承受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如自己的才华不被重用、紧张的父子关系、发妻的撒手人寰等。

2.“花间”词及李煜词的影响

《花间集》婉曲幽深的境界、温软香艳的色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纳兰性德,他自幼便喜欢阅读和研究花间词,这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纳兰的创作。花间词所采用的意象群主要以花,草,月等为中心的自然意象,所传达出的就是轻柔明丽,纵观纳兰词中所出现的绝大部分的自然意象及风格都和花间词有相似之处。纳兰性德曾说:“仆少知操斛,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谁持《花间集》,一灯毡帐里”,因此纳兰在词创作的意象选择中,自然而然地也就受到了李煜词意象的影响。

3.南方文人的影响

在我们大量的阅读和了解纳兰词过后,发现纳兰在词作中彰显出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特别是在词作意象的选择上,多为凄美之词藻,对于自幼生长于京城的纳兰性德,却少了北方词人应有的豪气。这是因为在当时,纳兰性德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南方文人,如顾贞观就可以称得上是纳兰性德的知己。因而,顾贞观的文人气质与诗作风格对纳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贞观主张“舒写性灵”,其词用情之至、质朴自然,在他的诗作中,随处可见“落花”等凄婉意象,所以这对纳兰词影响极大。

结语

纳兰性德,一个一生在权势与自由,爱情与婚姻中苦苦挣扎的多情公子,他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却十分卓越,是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他不幸的身世,不顺的仕途,悲惨的婚姻以及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愤懑和无奈,都影响了他对审美意象的选择,造就了他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纳兰纳兰性花间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花间少年郎
《纳兰的雪》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花间仙子
点绛唇·咏风兰
丁学军作品
真切自然: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
花间圆舞曲
“红楼”与“纳兰家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