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四力”从“心”开始
——仙桃日报社的“四力”提升实践

2020-11-17易赶帮

新闻前哨 2020年4期
关键词:仙桃四力选题

◎易赶帮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 ”新闻宣传工作是“精细活”,须“精工做”,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

按照“有几把刷子”,会使“十八般兵器”的要求,仙桃日报社念好“心经”,苦练“内功”,把提升采编队伍业务素质、锤炼硬实作风,作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做在经常,做到常“念”常新、常“练”常精,真正收获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厚度。

一、以策划“导向“,增“四力”形成风尚

“四力”既是能力体现、作风要求,也是提升本领能力的方法路径。 新闻策划,最重要的是导向要求,对报道时机、手段、方式、节奏的把握也非常关键。 我们以精心策划,打好主动仗,引导采编人员提升“四力”,激发潜能,打赢系列报道战役。

——做足主题宣传,力求出彩。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为做好这一主题宣传,年初,本社进行了认真谋划,确定了以成就宣传、本地重大历史事件回顾、典型特色人物报道为重点的报道方案,力求浓墨重彩,专栏、专题、专版展示,全方位、多视角、多侧面呈现。 作为系列主题宣传内容之一,国庆节前,我们推出了《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可爱的仙桃》100 版特刊, 全方位展现仙桃70年的伟大成就,激发全民爱国热情。 建军节前,推出了《永远的传奇——仙桃老兵故事》系列报道,发掘出一批1949年以前参军的老兵生动精彩的故事。 微信、微博、头条号、抖音号同步推送,浏览量超百万,这些老兵成为仙桃的“网红”。清明节前后,发起了“寻找王贤光烈士后人”活动,刊发系列报道,还组团赴内蒙古实地探访,祭奠抗日英烈,在市民中掀起了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热潮,受到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批示肯定。

——做实重大宣传,力图出色。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策划选题,重大宣传有声有色。2018年,仙桃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市内外密切关注。 市里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面对面向群众宣讲, 这也是近年来仙桃最大规模的群众宣教活动。报社做了整体策划,从工作动态到典型报道,从知识推介到外地经验,图、文、视屏,报道、评论、乡土文艺一齐上,形成宣传强势。 垃圾焚烧厂点火试运行当天,推出万字长篇通讯《水乡田园城市的积极探索》,并配发评论《“一号工程”的勇毅担当》,作为全省现场会代表资料,向各地推介,受到出席会议的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做活重点报道,力争出新。 集中编委会智慧,汲取全体采编人员建议,认真谋划,精心挑选选题。 乡村振兴是农村工作的主抓手,各级都相当重视。 乡村振兴如何发力?着力点在哪里? 仙桃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仙桃排湖的基础设施、自然特色、知名度、美誉度,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形成这样的共识:仙桃乡村振兴看排湖。 于是,以排湖地区乡村振兴带动全市乡村振兴的宣传架构成型。 这与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谋划高度契合。2019年5月15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暨培训会在仙桃召开,《仙桃日报》推出了两期、16个版的专刊,8500 字的长篇通讯 《抒写水乡田园美丽画卷——仙桃环排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纪实》, 美丽乡村示范区精彩亮相,受到各地与会人员的关注好评。

此外,发挥优势,做好对外宣传,放大主流声音,提升基层党报的策划力、采集力、组织力。 组建了外宣专班,定期联动,攻头条、攻头版,至今已在《湖北日报》及客户端发稿300 多条。 按照精干力量、精心策划、精细考核“三精”要求,与湖北日报分社一起,共同完成湖北日报《仙桃观察》报道任务,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二、以标杆“引领”,增“四力”酿生氛围

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 要有职业的先进性与敬畏感,运用脚力、锤炼眼力、焕发脑力、调动笔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以建平台、树标杆、传帮带等方式,浸润思想,激活心智,以“三常”提升“四力”。

——业务培训融入日常。 建立记者固定学习日制度,每月一次,雷打不动。 总编辑确定主题,记者轮流主持,作主题宣讲,人人发言,并整理成册。 今年先后开展了“新时代的党报记者需要哪些硬功夫”“向老一辈党报人那样工作和生活”“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如何转型”等主题交流活动。 记者们围绕主题谈想法,交流所思所虑,明确改进、提升方向和途径,克服“思想跛腿”“本领恐慌”“作风短板”。请名家讲业务,作分享交流,开阔眼界。2019年6月3日至5日,邀请著名新闻人、武汉晚报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 带着她的新书 《儿行千里——沿着长江上高原》,为全体采编人员讲述最美“长江故事”,传授“讲好中国故事”之道,实地指导记者采访写作。 此外开展记者荐书活动,根据编辑、记者推荐书目,采购了500 多本专业书籍,订阅了10 多种专业期刊,倡导学理论、研经典、读书看报风气。

——“传帮带”抓在平常。 “传帮带”是报社的好传统,以“老带新”“一对一”方式,请业务骨干当“师傅”,帮年轻记者快速成长。 总编辑丁浩宇坚持撰写“总编辑手记”,梳理、点评、分享来自一线的感悟、触动和体会,实时发布在工作群,给予年轻记者以引导、启示和帮助,成为指导采编工作、营造学习氛围、提升采编队伍素质的管用平台。副总编辑、部主任坚持一线工作,带队深入基层采访,与年轻记者一道完成选题,手把手地传教,一字一句打磨、修改稿子。 近期,新招聘了5 名记者,人人都有“指导老师”。 多次组织了青年记者业务培训,请老编辑、老记者给年轻同志讲课,很受欢迎。

——比学赶超做在经常。学而不思则罔。建立“记者论坛”内部交流平台,总编辑主持,鼓励编辑记者记录、整理所学所思所做及心得。 身边事迹更亲切、更动人、更“入味”,更有借鉴、指导性。 组织新闻竞赛,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邮储银行杯仙桃好新闻”竞赛,2019年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组织了“蓝天新城杯”可爱的家乡新闻摄影大赛,通过竞赛评选,激励记者比学赶超,采写、拍摄更多好作品。

三、以制度“激活”,增“四力”成为范式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提升四力,作风是关键。 我们把锤炼作风,作为提升“四力”的关键环节与基础工程,要求采编队伍坚守“生命线”、把握“基准线”、编织“经纬线”,用心用情,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坚守“生命线”,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导向。 把群众和实践当作最好的老师和课堂, 扎实开展 “新春走基层”“情系基层记者行”等活动。 2019年春节前后,全体记者出动,聚焦基层,笔力向下,镜头朝下,42 天时间,采写了50多篇“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其中《排湖黄酒香》获评2019年全省“新春走基层”活动增强“四力”优秀作品。 由于报道对象是郧县移民,在新媒体上赢得了很多关注。 出台 《仙桃日报社驻点记者服务基层管理办法》,落实驻点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要求记者每月必须到对口联系镇办、部门采访,每日发布记者去向,开辟“记者体验”专栏,督促记者深入一线“捉活鱼”,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讲群众想听想看的好故事,用制度唤回好作风。

——把握“基准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履行新闻宣传阵地之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结合《重大责任事故追究办法》、《一般性差错追责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对差错零容忍,对差错严追责;每天晚上在微信工作群晒版,要求每位记者对自己的稿件负首责。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制度,定期对报社网上、网下风险进行排查梳理,针对数字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编织“经纬线”,坚持守正创新。 立足工作实际,开展“守正道、创新局”“查短板、补不足”讨论,逐条梳理、逐项排查工作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 重点列出事业心责任感、 干事创业精气神和工作落细落小等方面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收集了一批破解工作难题、推动改革创新、增强队伍战斗力的合理建议意见。 根据有关建议、反复论证的结果,招聘了5 名新媒体记者,进一步充实了队伍。 完善了编委会、采前会制度,出台了《中层干部考核办法》《新媒体绩效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激发队伍活力。选聘了16 名特约记者、特约摄影记者、特约评论员,强化开门办报、开放办报。

四、以机制“倒逼”,增“四力”变成自觉

新闻宣传的活力与重要功力在于发现,增强“四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 功夫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有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 我们以机制“倒逼”,增“四力”成习惯,成自觉,使党报报道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指导性。

——联系机制。 与相关领导机关、协调机构、工作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定期沟通,了解信息,协商确定一段时间的选题方向、重点,以选题任务“倒逼”转作风、增“四力”。 与市委办、纪监委、扫黑除恶办、扶贫办、环保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建立了对接机制,既“问策”又“求计”,经常沟通交流。 与镇办场园(区)联系更紧,“问需”与“求解”相结合,有效拓展、延伸党报辐射影响范围。

——督办机制。 每月底盘点、梳理上月选题完成情况,综合汇总各部门、地方信息,编委会确定下月选题,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公布。 这些工作任务,既有综合性、全局性的报道,也有指定栏目稿件,如“创业故事”“记者体验”等,实行“定单采购”。 选题是“硬任务”,不能打折,必须完成。每月上中旬,每周一通报;每月下旬,经常督办,催逼任务落实。

——奖惩机制。 建立总得分、好稿及选题任务三目标考评机制,把下基层捉活鱼作为考核指标,部门、乡镇党委对驻点服务记者的反馈意见作为考核奖励依据, 硬账硬结,严格奖惩,以此督促采编人员做“行记者”“稿记者”和“好记者”。 有一名刚入职的年轻记者蔡玲,抽调到市扶贫办工作,既做文书,又为报纸采写大量报道,受到好评。 记者胡平跟驻点镇党委宣传委员建立热线联系,生活中还是好朋友,为驻点镇实诚服务,得到当地党委的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仙桃四力选题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仙桃归谁
植物帮之仙桃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
仙女和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