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腔热血抗击日寇的吴克仁烈士

2020-11-17卢庆洪

黑龙江史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松江日军国民党

卢庆洪

(聊城大学建工学院 山东 252000)

吴克仁,字静山。1894 年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三道湾村一个满族农民家庭。1911—1931 年,先后毕业于吉林陆军小学、清河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日本横须贺野战炮兵学校。在校期间,刻苦钻研,掌握了现代军人必备的军事学识,擢升至东三省陆军军士教导队军事教官、特科连连长、炮兵营营长,炮兵教导团团长、第十八团团长,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研究班少将教育长,炮兵第八旅旅长,第六十七军一一七师副师长、师长、军长。1937 年11 月在松江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成为正面战场第二位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军中将军长。然而,吴克仁将军的抗日事迹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认可,长期蒙受着不白之冤。在此,让我们重温吴克仁将军的抗日风采吧。

挺进冀东 奋起抗日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不抵抗命令,时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研究班少将教育长的吴克仁含恨入关。他深以不能杀敌卫国而痛心疾首,在众多场合呼吁抗击日寇入侵,打回东北,收复失地,成为东北军中抗日激进派将领之一。

1933 年3 月,日本关东军侵吞热河,并进攻长城沿线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等关隘,华北时局骤然紧张。面对举国上下的抗日呼声,国民党政府开始着手整编东北军,吴克仁被委任为第六十七军一一七师副师长。接到任命后,他立即赶赴北平(今北京)南苑附近,整训新编部队,准备开赴前线。

3 月26 日,日军第八师团1000 多人及伪军7000 多人大举进攻滦河以东地区,侵占了石门寨、海阳镇、北戴河、抚宁、昌黎等地。冀东形势急剧恶化。吴克仁与师长翁照垣立即率部开赴冀东,以滦河为屏障,顽强阻击日伪军的西犯。4 月23 日又东渡滦河,收复了卢龙、抚宁、北戴河等地。

5 月7 日,日本关东军在冀东再次挑起战端。此时,翁照垣师长因张学良被逼下野愤而辞职。吴克仁临危受命,继任第一一七师师长。他号召全师官兵学习友军的拼杀精神,为守土御侮建功。5 月8 日,第一一七师六四九团二营五连在抚宁县凉水河截获敌军弹药车23 辆。激战中,一排士兵为掩护部队转移而壮烈牺牲。5 月9 日,日军第六师团3000 余人进攻抚宁县城。吴克仁率部以手榴弹、大刀片等与敌展开血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当部队撤回滦河西岸时,担任掩护任务的一连官兵仅生还1 名排长和10 余名士兵。中日军队隔滦河形成对峙局面。

5 月12 日,日军第六师团在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了滦西防线。中国军队撤往唐山、丰润一带。吴克仁率部在丰润城外构筑工事,奉命阻击尾追之敌,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坚守丰润城一昼夜,完成了掩护大军撤退任务。随后,他率部撤往丰润县牛栏山一带休整,准备再战。

转变思想 联共抗日

1935 年,日寇制造华北事变,妄图实施“第二个满洲国”计划。在中华民族空前危机面前,蒋介石却胁迫东北军进攻陕北革命根据地。但在红军的打击下,东北军迭遭重创,其第一一〇师、第一〇九师、第一〇六师六一七团及第一〇七师六一九团被全歼,吴克仁对“剿共”政策产生了巨大疑问。

1936 年1 月,中共中央发表《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与东北军首先停战,共同抗日。东北军将士对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开始停止与红军对抗。2 月25 日,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与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在洛川达成停战、通商和联合抗日的口头协定。4 月9 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今延安)达成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定。两次政治会谈,均由吴克仁负责安全保卫工作。随后,吴克仁被任命为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兼第一一七师师长,坚定地执行合作抗日的协定,为红军输送步枪2500支、子弹60000 发,保证红军往来安全,为促进联合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6 月,通过参加东北军军官训练团干部连培训,吴克仁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日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从此,他开始抵制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拒绝执行攻打红军的命令,强烈要求打回东北,收复失地。当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企图进攻红军时,他冒着以军法论罪的危险,将国民党军的进军路线、行止时间等通报给彭德怀,并按彭德怀的要求延迟东北军和胡宗南部的前进,为红军赢得了备战时间。不久,他又参加了东北军进步军官的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

“西安事变”爆发后,吴克仁亲率第六十七军移驻甘肃平凉地区,与红军一起监视驻甘国民党军胡宗南、朱绍良部。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后,吴克仁联合常恩多等120 多名将领通电谴责蒋介石违背诺言,称其扣押张学良是“忘军人之天职,损领袖之大信”。1937 年2 月2 日,王以哲在东北军内讧中被害,第六十七军官兵闻听后极为悲愤,纷纷要求进行反击。在复杂的政局中,吴克仁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晓谕全体官兵以大局为重,代表第六十七军接受了毛泽东、朱德的唁电,使东北军避免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的灾难。随后,吴克仁被西安抗日联军总部任命为第六十七军军长。他对报界发表谈话,决心秉承张学良将军和平解决陕事、团结抗日的初衷,将部队锻炼成一支抗日劲旅。然而,蒋介石对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恨之入骨。为了削弱其力量,下令吴克仁率第六十七军移驻安徽阜阳、涡阳、沈丘等地,并将五个师缩编为第一〇七、第一〇八师两个乙种师。

鏖战华北 挫敌兵锋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华北驻屯军突然进攻北平附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爱国官兵奋起抵抗,全面抗战由此爆发。满怀报国之志的吴克仁闻讯后,立即率全军将士通电请缨杀敌。7月30 日,平津两地相继失守。鉴于津浦、平汉铁路之间兵力空虚,蒋介石令“吴克仁军速向沧州运动”,接应由平津两地退守静海、青县马厂一带的第二十九军。接到命令后,吴克仁迅速集结全军,从河南商丘乘坐敞篷车冒雨北进,在沧州至任丘县吕公堡一带构筑阵地,配合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抵御日军南下。

8 月21 日,日军第十、第十六师团沿津浦铁路大举南下,妄图“迅速击灭河北省中部之中国军,以确保平津地区安定”。第二十九军防守的大城县姚马渡至青县马厂防线岌岌可危。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急电吴克仁率部西进子牙河畔,接替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的防务,堵截由静海县独流镇南犯的日军。此时,适逢当地连日暴雨,平地水深没膝。为确保部队及时到达子牙河防地,吴克仁要求部队放弃辎重和汽车运输,改为驮载和人抬。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他们克服时间紧迫、物资紧缺等困难,迅速构筑起初具规模的工事。吴克仁部因行动迅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受到第一战区长官部的通令嘉奖。

而后,吴克仁派骑兵连沿子牙河北进,侦察敌情,在姚马渡以北的北赵扶、中赵扶等地寻找战机,歼灭日军骑兵部队数十人。9 月10 日,日军第十师团福荣真平联队进攻第六十七军阵地。吴克仁派第一〇八师在姚马渡击沉日军运输船3 艘,毙伤敌300 多人。次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在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吴克仁指挥部队与敌激战竟日,重创敌军。然而,驻守静海、唐官屯、马厂的第二十九军在遭到日军主力的猛攻后,因伤亡惨重而退守沧州,致使第六十七军右翼阵地完全暴露在日军的攻击之下。9 月12 日,两军争夺姚马渡的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吴克仁率部在大雨、泥水中进行艰苦作战,以劣势兵力和装备再次重创日军。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姚马渡、东辛庄、东西次河等阵地相继失守。第六十七军被迫撤往大城进行防守。9月15 日,吴克仁组织部队反攻姚马渡。第一〇八师一部攻占东辛庄,阻敌增援,主力则攻击姚马渡。激战至次日,击沉日军增援汽艇5 艘,缴获山炮3门,毙伤敌300 余人。与此同时,第一〇七师收复了东西次河。日军全部退往子牙河东岸待援。

9 月20 日,日军开始猛攻第六十七军正面阵地,并向侧翼迂回,企图将我军分割包围、聚歼。面对严峻的形势,吴克仁一面致电南京军事委员会“请示方策”,要求“增派后续兵团”,一面率部死守大城迄文安一线。但因连日暴雨,防区尽成泽国,官兵浸泡在泥泞的战壕内。加之后方联络和军需供应中断,致使我军战斗异常艰苦,伤亡极大。22 日,日军攻破大城县东关,吴克仁率部退往大城县留各庄,重新部署兵力,准备与敌决战。24 日,日军向第六十七军留各庄阵地发起猛攻。虽然我军工事在敌密集炮火攻击下悉数被毁,但吴克仁指挥官兵顽强抵抗。此时,另一路日军占领了平汉铁路之要冲保定,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二道防线。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急电吴克仁:“平汉前线各部战斗不利,节节后退,六十七军可酌情迟滞敌人,速向献县方面转进,并向(第二十集团军)商震总指挥速取联络。”接到电令后,吴克仁迅速组织突击部队反击敌人,在沐沫桥、唐宁屯、小庄、念祖桥、未干山、张寨、沙河桥、臧家桥一带杀得敌军四处逃散。紧接着,各部乘战斗间隙脱离阵地,安全转移到献县。

9 月26 日,日军第二军主力沿子牙河、滏阳河向西进攻宁晋,包抄石家庄。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电令吴克仁率第六十七军向邯郸转移,与商震部一起担任掩护战区部队撤退任务。10 月6 日,吴克仁以夜色做掩护,率部摆脱了敌人的纠缠,顺利转移到邯郸附近。此时,商震所属各部已退回到山西,只留下一个骑兵团待命。考虑到事关整个华北战局,吴克仁立即指挥部队构筑工事,以主力防守临洺关(今河北永年),另以一部沿滏阳河布防抵抗。10 月17 日,日军第十四师团主力猛攻临洺关。吴克仁亲率骑兵部队御敌,圆满完成了掩护战区部队撤退的任务。然而,由于部队连续作战,没有及时得到休整和补充,在优势敌人的攻击之下,伤亡惨重,渐不能支。在请求援军被拒的情形下,吴克仁率部南渡漳河,撤往河南新乡一带构筑新的阵地。

抗战爆发初期,吴克仁率部在津浦、平汉铁路北段抵御日寇两个月,屡挫敌锋,延缓了日军的进攻步伐,掩护了友军的战略撤退,受到最高长官部的通电嘉奖。但吴克仁部也伤亡两千余人,其本人也险些被敌军坦克击中。在华北地区作战过程中,吴克仁对河北前线各军将领保存实力、怠于作战,致被日军各个击破,非常痛心。他亲往南京向蒋介石陈述华北前线战况,强烈要求调离华北战场。此时,正值淞沪战场国民党军反攻作战失利,日军突破了中国军队左翼方面军的大场防线,中国军队正处于不利地位。面对上海战局吃紧,正苦于无兵可调的蒋介石,于10 月25 日指示吴克仁迅速率第六十七军赶赴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增援淞沪战场。

血战松江 誓死报国

吴克仁接到南京军事委员会的南下命令后,立刻意识到战局的严峻性。在部队开拔前,他写信给妻子任毓周,称“上海抗战凶多吉少,又素无私蓄,嘱夫人善自率童年子女,今后皆须勤俭以仆,以继其志”。10 月30 日,吴克仁率疲惫之师从新乡启程南下,开赴淞沪战场。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部根据战局的急剧变化,将第六十七军编为右翼方面军总预备队。

11 月5 日,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全公亭、漕泾、金丝娘桥等地登陆,并乘隙扑向沪杭铁路的咽喉——松江,企图从西、南两个方向迂回包抄上海,切断上海守军的退路。鉴于松江城内中国守军只有川军第四十三军的500 多人和为数不多的松江保安部队。国民党第三战区右翼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急电吴克仁:“第六十七军可轻装向松江急进,痛击敌人,以保我上海右翼之安全为要。”此时,第六十七军刚刚抵达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苏州河边的白鹤港,尚未集结完毕,但吴克仁仍坚定地表示:“全部官兵咸具同志,一致效命,为国自卫,万死不辞!”为了抢夺战机,稳定军心,他首先率参谋长吴桐岗及部分参谋人员克服天降大雨、道路泥泞等不利条件,于夤夜时分进入松江城设立前线指挥所,并命令所部第一〇八师、第一〇七师抢占松江城南和城东北部。

11 月6 日,日军开始进攻距松江城5 公里、黄浦江南岸的米市渡。松江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国民党第三战区右翼方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急赴松江前线,指示吴克仁率第六十七军与第四十三军、松江保安部队“死守松江城三日”,以掩护上海主战场中国军队撤退。此时,郭汝栋的第四十三军所剩无几,被迫放弃城西阵地,撤至松江城内。为完成上级“死守三日”的作战任务,吴克仁要求“团长必须到一线指挥作战,团长死了旅长上,旅长死了师长上,战至最后一个人,也要完成死守任务!”随后,他在松江城南门外沿黄浦江设立了东起米市渡、西至李塔汇的防御阵地,并指示第一〇八师到松江城西迎击日军国崎登旅团,第一〇七师迎击渡河北犯的第六师团。7 日,日军以猛烈炮火做掩护,在米市渡抢渡黄浦江。吴克仁命令第一〇七师以平射炮猛袭强渡日军,将敌橡皮艇、木帆船等渡河工具全部击沉,毙伤敌近600 人。黄琪翔闻讯后,亲赴战场慰问、嘉奖该师官兵。午后,增援日军疯狂反扑,战况日趋激烈。吴克仁亲自赶赴黄浦江边,指挥部队阻击日军的进攻。8 日,日军向第六十七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吴克仁命令第一〇七师在金鹤浜、得胜港一线阻击敌人。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我军损失惨重,死伤官兵千余人。与此同时,吴克仁命令第一〇八师抢占松江至石湖荡一线,阻击日军进攻西关,李塔汇阵地三失三复。不甘心失败的日军,调集重兵与我军争夺三十号桥、松江西关,战局急转直下。吴克仁再次亲临前线,并手持短枪上阵杀敌,鼓励官兵奋勇杀敌,终于遏制了日军的攻势。协防松江的郭汝栋军长说:“要不是吴军长这样死拼,松江城早已失陷了!”松江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玙也说:“我总有机会作证的,吴军长为杀敌报国曾以中将的身份亲上第一线打冲锋!”但因松江城外两翼作战部队伤亡惨重,黄昏时分,日军如潮水般涌至松江城外,包围了东、南、西三面。部分将领提出立即撤出松江,以争取主动减少伤亡。出于对战局的全盘考虑,吴克仁仍督令部队苦战到午夜12时,完成了阻击日军三天、掩护友军撒出上海的任务。

11 月9 日凌晨,吴克仁下令部队突围。他考虑到第四十三军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即提出让他们先行撤退。拂晓时分,5000 多日军在黄浦江北岸登陆,直逼沪杭铁路。吴克仁亲率第一〇七师残部和松江保安部队从北门突围,向青浦、昆山方向撤退。此时,上海到昆山公路两侧挤满了数不清的败兵,装载行李、军械的汽车、马匹等将公路堵塞得水泄不通;日军飞机沿着公路不停地跟踪扫射,而公路两侧又无疏散的小路。撤退中的第六十七军被冲散。随行人员建议吴克仁脱离部队另择小路撤退,但被他严词拒绝。当他们行至松江西北15 公里处的佘山时,遭到日军的伏击。他立即指挥部队发起强攻,击退了阻击之敌,打通了撤退的道路,顺利抵达苏州河边的白鹤港,准备在此渡河西去昆山。不料守军的唯一退路——苏州河大桥已被日机炸断。吴克仁当机立断,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指挥部队涉泅渡河。黄昏时分,正当部队渡河即将完毕之时,突然从北侧冒出一支迂回、穿插的日军便衣队。激战中,吴克仁不幸被冷枪击中,落水牺牲。

吴克仁率部抵达淞沪战场后,尚未来得及休息,即与日军展开鏖战。吴克仁与军参谋长吴桐岗、第一〇七师参谋长邓玉琢、第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第三二二旅旅长刘启文等壮烈殉国,第一〇七师损耗殆尽,第一〇八师伤亡惨重。他们以巨大的牺牲为友军的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然而,吴克仁为国捐躯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褒奖和表彰,反而因其与国民党上层的政治分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党军政当局诬陷吴克仁统率第六十七军“遽尔溃退,使全军蒙受重大损失”。当该军副军长贺奎为吴克仁及各级战死官佐请恤时,军政部竟以没有找到吴克仁将军的遗体而诬陷其“通敌、叛国”。旋即,撤销第六十七军番号,将其缩编为第一〇八师,编入中央军王敬久部。

然而,凭空捏造的谎言是掩盖不住历史事实的。曾经与吴克仁将军共同指挥松江保卫战的王公玙目睹了吴克仁的牺牲经历。多年来,他一直奔走呼号,积极为吴克仁恢复名誉。1980 年,他在台湾《中外杂志》上发表了《八一三之役吴克仁军长殉国纪实》,出面证实了吴克仁将军战死疆场的详情。次年,曾任张学良秘书的田雨时又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发表了《忠烈泯没昭恤无闻的吴克仁将军》一文,终于使吴克仁将军鲜为人知的历史大白于天下。1982 年3 月,台湾国民党当局将吴克仁将军的灵位放入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并敦请吴克仁将军之女参加了祭奠仪式。1987 年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贺奎及参加过松江保卫战的国民党官兵回忆的基础上,对吴克仁的抗战事迹进行了反复核实确认,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吴克仁将军的英灵得以安息。

猜你喜欢

松江日军国民党
快过关了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骑马到松江
淄师学人
———王松江
人字门在松江银河泵闸工程中的应用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