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学术品位的资料性文献——读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志》札记
2020-11-17沈永清
沈永清
(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 201100)
由庆阳市西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西峰区志》[1],是西峰历史上的首部志书。其志“溯古及今,芟繁撮要,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西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西峰历史上发展与建设的得失与经验教训,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峰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坚持据事直书,求真存实,综古今以陈史实,述人文以致盛世。斯志纂成,对于西峰之发展,实具鉴古昭今,‘存史、资政、教化’之作用。”[2]《西峰区志》“确是一部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翔实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记述了西峰的历史沿革,西峰人民的艰辛历程和奋斗业绩;展示了西峰人民从苦难走向幸福,从贫穷奔向富裕的历史画卷,给人以睿智和启迪、亢奋与欢欣。”[3]
笔者拜读后认为,《西峰区志》用135 万版面文字,系统翔实地记载了西峰区自然、经济、城镇建设、政治、文化、社会、人文之历史与现状,是一部通志体的城市区志,亦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品位的资料性文献。本文仅对其编修体制、编纂体例、价值取向、编纂特色与其不足作一学术商讨,以利提升新方志的学术品位。
一、编修体制科学规范
西峰,地处甘肃省东部的董志塬上,2012 年面积996 平方千米,人口37.25 万人。西峰本为小镇,由村庄而为集市,渐成市镇。1985 年5 月14 日国务院批准,西峰镇从庆阳县析出,分设西峰市。2002年6 月撤市设区。“2007 年,中共西峰区委、区人民政府启动修纂西峰首部志书《西峰区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非常重视,鼎力支持。将区志编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切实落实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使《西峰区志》的整个编纂过程,始终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精神,切实做到了依法修志。2007 年4 月,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西峰区地方志办公室,隶属区政府办公室,为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名,设主任1 名,副主任1 名,工作人员3 名。任命刘强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9 月借调工作人员1 名,确定办公室45 平方米。启动《西峰区志》的修编工作。2013 年7 月21 日,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西峰区志》编纂委员会,在区直部门遴选具备较强写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工作人员11 名,组成《西峰区志》编纂办公室。聘请卢造钧为顾问,任根珠为学术指导。全面启动区志编纂工作。8 月9 日,区政府召开西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分管领导安排部署修志工作。会议印发《西峰区志》编纂方案、基础资料整理方案、人物编纂方案、《西峰区志》编修任务分解表,具体工作细化明确、责任到人。”[4]
由上可知,《西峰区志》为官修体制,自草创至纂修成书,历时10 个寒暑,终成一方之资料性文献,编修体制科学规范,为依法修志的典范。
二、编纂体例继承创新
(一)框架结构
《西峰区志》以彩色地图照片集开卷,依次为8 开版的西峰区行政区划图、16 开版的西峰区影像图、西峰区地形图、西峰区城区影像图、西峰区城区图、西峰区交通图、西峰区旅游图,计7 幅地图,形象再现西峰区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城镇交通、旅游之自然地理环境。地图照片集以8 开版的西峰城区远眺和《西峰区志》评议会合影与编纂人员研讨会议侧影等3 页3 帧照片收结。其志以7 幅地图开卷是对传统志书的继承,旧志编排以图为先,重视地图的应用,成为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重要标志,进而形成传统。然而首轮、二轮志书之卷首地图照片集大部分以照片为主为先,地图为辅为后。其志在地图的选取上独具匠心,先图后照,拓展了地图的内容表现空间,又使地图的信息量得以强化。
地图照片集后为序一,序二。序一由中共庆阳市委常委、西峰区委书记章志兼,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政府区长王驰撰写,序曰:“ 《西峰区志》付梓,有助于西峰人民认清历史脉络,激发热爱家乡,投身经济建设的爱国主义情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建成更加美好的西峰而努力探索。”旨在突出志书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资政教育功能。
序二任根珠撰,阐明《西峰区志》“秉承志体,明古详今,客观真实,系统全面,是人们认识西峰、了解西峰、解读西峰最权威,最重要的乡邦文化典籍”。序二为方志专家之序。
序二后为凡例:内容有指导思想、时限、范围、体例、纪年、资料来源、人物入志标准等10 则,由此规范全志的编纂法则。
卷首设概述、大事记。概述8000 字,为全志135 万版面文字的6‰。为全志之纲,起首段由3 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交代行政区特征,开门见山,要言不烦;第二自然段叙建置沿革,历史关节点清晰、自然;第三自然段承上启下,引出正文,顺理成章。主题内容设五个小标题统领正文:“西峰无峰,黄土之巅就是西峰”,分述高原地貌特色与境域交通状况,文笔潇洒,爱乡之情溢于言表;“西峰无水,属高原旱作农业区”,以“水”为题,详述境域为解决缺水的困境,大力开展水利建设,使农业、工业及城市用水得以解决,进而“创造了令人振奋的业绩”,讴歌了西峰人民兴修水利的创新精神;“西峰无名,朴实无华”,记物产、追史实、兴文化、叙文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西峰无志,史佚载述”,探古寻源,纵述发展历程,展示城市崛起的骄人奇迹;“西峰无限,未来发展不可限量”,总括全篇,憧憬未来,前程似锦,给人以希望与信心。五项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西峰的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跃然凸显。统观全文,立意新颖,采用散文式笔法,虚实结合,重点突出,特点鲜明,自成一体。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用夹叙夹议之笔法,高屋建瓴,一气呵成,具有独创性。全文结构严谨,把握地情准确,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突出。
大事记起自远古,旧石器时代晚期“3 万年前,巨家塬就有人类使用简陋的打制石器,从事原始狩猎活动”。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止于“2012 年10月30 日,西峰城区南北大街、九龙路提质改造工程主车道建成通车”。大事记3.5 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2.6%。用编年体式记西峰境域内大事453 条,其中远古至春秋战国8 条,秦、汉至清95 条,中华民国83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267 条。大事记贯通古今,详近略远,详今明古,是西峰区境自然与社会的历史演变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示,为全志之经。读概述、大事记后,西峰基本地情大致了了。
中设分志:政区、人物等专志54 章,共121.5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90%。
卷末设附录、索引、参考文献、编纂始末,共9.2 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6.8%。其中附录:一、文献辑存——会勘董志塬地方似设县丞驻扎折、作战新计划(1936 年11 月8 日),野战军应开至西峰镇(1936 年12 月24 日)、民国时期西峰市镇建设规划节录、陕甘宁边区陇东行政督察专负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陇东军分区司令部联合布告(联字节一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85)甘政函字26 号、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省撤销庆阳地区设立地级庆阳市的批复。二、要事辑略(1945-1985 年)——肃清匪特、减租反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肃清反革命分子斗争、反右派斗争、“国民党党团合并”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农业学大寨、批判“资产阶级文艺黑线”、红卫兵运动、夺权斗争、革命委员会成立、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严打”斗争。三、新闻选辑——我区将设立西峰市、西峰市正式成立。西峰窑洞住宅已成为历史,董志塬发现大油田,西峰撤市建区、温家宝赴长庆油田看望石油工人。四、专述——北石窟寺考、万佛洞石窟、唐肃宗驻跸彭原、光绪年间西峰商铺、《陇东报》发展历程,“心连心”艺术团赴庆阳慰问演出,西峰的“正月二十”,肖金公社向阳大队农村合作医疗,东湖公园、南小河流达成治理,阳光天湖、巴家嘴水库等专题记述,作为一、二次文献佐证志文。
索引由图索引、数据表索引构成。
参考文献收录《辞海》《庆阳地区志》《元和郡县图志》《毛泽东军事文献》等55 部专著,以明其文献资料的真实可考。
编纂始末为《西峰区志》编纂办公室撰,记录其设立机构启动编纂,搜集资料编写长篇,分纂总纂编撰志稿,组织评议纠讹补遗,公开招标印刷出版之全过程。
志末附表一《西峰区志》部门单位资料提供一览表和表二《西峰区志》承编一览表,以明其“众手成志”的编纂法则。
从框架结构考察具有如下特点:(1)弘扬方志传统图体开卷。(2)专志为小编章节并列体。(3)卷首概述为纲,大事记为经,为互补关系。(4)卷末附录实为贯通西峰历史的专题记述,文献存史价值高。(5)编纂始末为后人修志提供可操的编纂实践,为依法修志做示范。
(二)篇目设置
《西峰区志》“篇目的拟定,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可行性原则,力求规范。深刻理解西峰地域特点,著力彰显西峰特色。在展示地情与体现地方特色的关系,改进集中记述与分散记述的关系,反映经济与记述人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实践尝试。全体编纂人员反复讨论并广泛听取修志专家和各阶层意见建议,屡次调整,几经增删,使篇目的拟定修改贯穿志书资料搜集与志稿编写的全过程,而渐臻中矩。”[5]
其志篇目设置采用平头章节体,设有政区——境域、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乡镇街办;机构——民国时期驻在机构、庆阳市(专区、地区)驻在机构、西峰区(市)属机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灾害——旱灾、水灾、冰雹、霜冻、风沙、病害虫灾鼠害、地震、滑塌;环境保护——环境监察、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人口变动与分布、人口普查、计划生育;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西峰镇建设、城区道路、街路巷广场命名、供水、排水、供热、照明、燃气、园林绿化、广场游园、雕塑、城市地标建设、城区改造、住房、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乡村建设——乡镇规划、乡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供电——电网、供电设施、城市供电、农村供电;交通——道路、桥梁、道路养护、民航机场、城市交通、运输;邮政通信——邮政、电信;发展和改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发展规划与计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农业发展、农业生产、耕作技术、农作物保护、农村能源、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执法、经营管理、扶贫开发;林业——林木、造林绿化、林木管护、果业;畜牧业——畜禽生产、饲草饲养、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水利水保——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水土保持;农业机械化——机动农机具、农机作业、农机推广、农机补贴;工业——制造业演进、工业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石油工业、工业企业、名优产品、建筑施工与管理、房屋建筑;商业——商业发展、商业体制、市场建设、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供销合作、粮食经营管理、酒类商品经营管理、烟草;物价——价格机制、商品与服务价格、价格监管;统计——统计报表、统计调查、统计服务;审计——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国土管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地籍管理、农田保护与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用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土地执法监察;工商管理——企业审核、市场管理、经济检查、合同商标广告管理、消费者权益维和;质量技术监督——标准化工作、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组织机构代码管理、计量监管;安全生产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财政——财政体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乡镇财政、财政管理、农村税收征改;税务——税制、税种税目税率、税务管理;金融——银行、保险证券、民间融资;中国共产党——党员代表大会、政策决策、党务;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历届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履行职责;人民政府——政府组成、政令与施政纪略、政务、人民来信来访;人民政协——政协历届委员会、政协常务委员会、参政议政;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业联合会、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安——刑事侦查、治安管理、户政管理、交通管理、政治保卫、监所管理、消防;检察——刑事检察、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务犯罪预防、控告申诉民事行政检察、监所检察;审判——刑事审判、经济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立案信访、审判监督、案件执行;司法行政——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军事——人民武装、民兵、兵役国防教育、拥政爱民、人民防空、兵事;民政——民政援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基层政权建设;人事劳动——公务员管理、工资福利、人才队伍、劳动就业、劳动管理、社会保险、编制机构改革与管理;文化——文化设施、传播媒介、文学艺术创作、文化活动、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管理;文物遗存——古遗址、寺庙、古墓古塔、古城、古堡、馆藏文物、个人收藏;教育——庠序、教育体系、教研教改、教师队伍、学校建设、教育经费;卫生——医疗单位与医疗设施、医疗技术、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医疗队伍、医疗制度与医疗管理;科学技术——科研组织与设施、科技引进推广、科研队伍与科技成果;体育——体育设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人才培养、体育彩票;档案史志谱牒——档案、史志、谱牒;艺文——诗赋(传)、碑刻、楹联;习俗——节庆、礼仪、喜庆、服饰、特色饮食、居住、出行、休闲娱乐、禁忌;方言——语言、词汇、语法;谣谚——歌谣、歇后语、谚语;人物——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录,计54 章263 节。在编排形式上近似于传统志书体例,而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小编体各分志之间关系平列,各章之间分量基本平衡,容易做到事物按科学分类,给条目撰写奠定了良好基础。
《西峰区志》为创修之城市区志,故在篇目编排上要在全面、系统、详实上下足功夫,使之成为西峰区的乡邦文献,为后续志书提供参考借鉴。所设54 章分志,大致循承地理—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的部类格局排列,既符合现行修志的一般规定,又契合中指办《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之要求。其中地理部类设政区、人口等7章28 节,共17 万字,为分志版面的11.6%;基础设施部类设城市建设、邮政通信等5 章30 节,共11 万字,为分志版面的9.1%;经济部类设发展和改革、金融等18 章85 节,共34 万字,为分志版面的28%;政治部类设中国共产党、劳动人事等12 章65节,共17 万字,为分志版面的14.5%;文化部类设文化、艺文等8 章38 节,共21 万字,为分志版面的17.5%;社会部类设习俗、谣谚等3 章15 节,共9 万字,为分志版面的7.5%;人物部类设1 章3 节,共13 万字,为分志版面的11%。
从篇目设置考察,符合城市区志篇目特点,1 从章节设置上突现了城区的特点与功能。2 各章及其序列既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又有内在的逻辑统属关系,各部类之间篇幅基本适中,使之全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 在篇目名称上力求科学化,使内容归属更具有地方性、时代性,从而保证志书有一定的学术品位,成为一方之资料性文献提供科学平台。
(三)体裁运用
1.述体
述体由卷首概述和第三十二章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六章公安、第三十七章检察、第三十八章审判、第四十章军事、第五十二章方言,6 章之章前无题序构成。共1 万字,为全志版面的0.74%。其中卷首概述8000 字为述体的80%,概述篇幅适中,知识含量大,信息质量高,将本地社会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基本情况、区位优势等综括而述,昭示对西峰区未来美好前景的展望。章之无题序为述体的20%,概括各自章的机构沿革或简况。
2.记体
记体由大事记、编纂始末构成。共4.8 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3.6%。其中大事记3.5 万字,为记体的73%;编纂始末1.2 万字,为记体的27%。
3.志体
志体为54 章分志,为章、节、目3 个层次,节或目为纵写实体。共95 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71.6%,为全志之主体。
4.传体
传体为第五十四章人物之第一节人物传略。“传记人物坚持生不列传,以事系人,突出其贡献与社会影响,以生卒年为序。”[6]记载公刘、刘晓红(1971-2000)等自远古至今的传主241 人,共3.6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2.7%,人均150 字,突现传主的贡献与社会影响。
5.图体
图由地图与照片构成。全志有西峰区行政区划图、西峰区旅游图等地图13 幅,东湖公园、世纪商厦等随文照片434 帧,约12 万版面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9%,平均每万文字配图达3.4 幅,照片标题简明,照片摄影者集中署名于卷前《西峰区志》编辑部名录之中,与志文密切配合,收图文并茂之效。
6.表体
设有建量沿革一览表、人物表录等表格95 张,共约9 万版面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6.7%。表题、表栏设置规范,与志文相互补充,具一表收千言之效。
7.录体
录体有卷末附录与随文附构成。共7 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5.1%。其中卷末附录5.7 万字,为录体的81%;随文附1.3 万字,为录体的19%。卷末附录作为一、二次文献佐证志文。随文附有第十五章农业、果业附:华夏苹果第一树;第十九章工业、工业体制变革附:西峰市企业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市轮胎翻修厂改革方案批复;乡镇企业附:关于扶植乡镇企业发展的机关措施、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第二十章商业、商业体制附:西峰市商业系统改革企业简介;第四十五章教育,庠序附:府教授田乃舍《创修庆兴书院记》;第二十八章体育、体育设施附:张学良在陇东八县运动会上的致辞。随文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一、二次文献作为志文延伸,有利存史。
8.索引
卷末索引为图索引和数据表索引构成。共1.5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1‰。
卷末索引与卷前目录构成全志的检索系统,为读者读志用志提供方便。共2.25 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6‰。其中索引1.5 万字,为检索系统的67%;目录0.75 万字,为检索系统的33%,索引与目录检索比为2:1.
从体裁运用考察,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索引诸体并用。以志为主,弘扬方志纪传体传统,为记载西峰区境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提供载体。
三、资料真实可信可用 价值取向多元
资料是志书基础,资料性为志书的第一属性,一部佳志往往在搜集、占有及使用资料上均需要付出一定功力。《西峰区志》版面文字135 万字,其引证资料自当严谨审慎。资料来源于“档案、史籍、报刊及正式出版物,引用文献典籍资料和特定词语,随文标注。资料使用,以文字资料为据,调查口碑资料为辅。资料岐纷,尽力以考,去伪存真;无从考订,或资料不足,宁缺不滥。重要文献的选辑、录存,保持其本来面目。缺字用“□”充其位置。”[7]由此可见,其志入志资料真实可信可用,具有多元价值取向。
(一)存史价值
《西峰区志》记事起于远古,旧石器时代晚期,历夏、商、周、春秋战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2012 年,记事贯通古今,详近略古,以时间为经,史实为纬,按地理、城乡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之顺序排列。以章、节、目为基本构架,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诸体兼用54 章、263 节、135 万版面文字、图13 幅、照片462 帧、表95 张,翔实系统、图文并茂地再现西峰由村庄而为集市,渐为市镇,终为996 平方千米、37.2 万人的新型城区万年历史与现状,为一方真实可信可用的资料性文献,其存史价值将日渐彰显。
(二)资政价值
《西峰区志》“所载境域之原隰、形胜、风俗、人物、事功、史迹……兼而详备、隆替悉具、照然可考。诚有益于治迹,有助借鉴。”[8]由此突现其文献资料的资政价值。第五章自然灾害所记旱灾、水灾、冰雹、霜冻、风沙、病害虫灾鼠害、地震、滑塌等[9]从历史灾害到现代灾害,对西峰区域所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当引起当政者关注,应研究、决策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尽量减少损失。
(三)教育价值
西峰,地处甘肃省东部的董志塬上,面积996平方千米。明清以来,长期处于封闭、落后 状态,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文化滞后,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峰区境逐步形成了以黄花菜、什社小米为主的天然绿色农业生产基地,苹果、杏子、酥梨为主的生产基地,亿吨级油田地质储量的资源开发基地。一年一度的香包民俗文化节、金秋果品节盛况空前的美好前景,《西峰区志》对此均作了系统翔实的记载,有助于西峰人民认清历史脉络,激发热爱家乡,投身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教育价值在读志用志中会日益彰显。
(四)学术价值
西峰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等遗址多处,为先民繁衍生息之地。西峰既是夏商之际“周道之兴自此始”的摇篮,也是春秋战国义渠戌的膏膄之地;既是唐肃宗蓄积力量,平定安史之乱的击据地,也是宋夏对峙的战略前沿。其志在第四十四章文物遗存,第五十章艺文,附录四专述均作了详录,对其悠久历史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五)宣传认识价值
《西峰区志·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所记自然景观——龙泉、响水潭、黑老锅冰瀑、曹家川峡谷冰瀑;人文景观——南佐遗址、石道坡古道、北石窟寺、彭原塔、彭原晚照、老洞仙山、肖金宋塔、公刘庙、小腔洞旅游风景区、南小河沟、东湖公园、天湖公园等[10]自然、人文景观作了简单介绍,辅以照片,图文并茂地映入读者眼帘,对于读者认识西峰自然、人文景观之美具有宣传认识价值。
(六)审美价值
《西峰区志》由中华书局审定出版,版式精美为新方志中的全彩印文本。“卷首集束彩图体现出编排的严谨性和艺术性。除在卷首设置集束彩图外,正文中配置有随文插图400 余幅,平均每万字配图达3.4 幅,在二轮续志中属于用图量较多的志书之一。随文插图的编排亦别有创意,依据画面内容酌情制作,通栏照片多有应用,画面美盛得以展示,图文并茂得以突现。”[11]
由此可见其志的形式之美。全志资料使用,以文字资料为据,调查口碑资料为辅,资料岐纷,尽力以考,去伪存真;无从考订,或资料不足,宁缺不滥,即坚持据实直书、求真存实,实现志书文本的真实美。笔者拙见,《西峰区志》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满融合,具有较高审美价值。
四、彰显的编修特色可为新方志编修借鉴
(一)为依法修志做示范
其志始终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切实做到依法修志(见上文编修体制科学规范)
(二)重视搜集资料,力求入志资料可信可用
“遵循真实性原则,……力求做到基础资料收集详实、全面、准确。修志人员协同部门收集整理基础资料,指导部门编写志稿资料,持续深入乡镇村组,走访了5 乡2 镇3 个街道100 个行政村931个自然村,入户普查基础资料。对境域内的人文、城堡、寺庙、农具、古木、水坝、桥梁等进行分类详查。……在各级档案部门摘抄、复印档案资料7000 余页近百万字。竭力使志书内容立足于地方存留史料,为志书取得第一手原始的真实资料。……对于所取得的基础资料,反复审读、梳理……编纂成280 余万字的资料长编。”[12]其志资料来源于已有文献、档案,并注重实地考察调查之第一手资料,经审读、考证,汇成资料长编,转化为入志的资料性文献,足见其对资料性是志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
(三)区委书记区长与方志专家作序
《西峰区志》序一为西峰区委书记、区长所撰,明其官修体制。序二为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评审专家库成员任根珠撰,序二6000 余字,阐明其志的编纂体例、城区志特点、资料的真实可信。“是一部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翔实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序一、序二实为全志之导读。笔者认为,新方志应提倡由专家作序,有利于提升志书的学术品位。
(四)卷首地图配置独具一格
《西峰区志》卷首图一改新方志罗列领导人视察或会议照片的固化套路,另辟新径,改照片为主以地图为主;返璞归真,独具一格。在图的选取上匠心独具,先图后照,依次配有西峰区行政区划图、西峰区影像图、西峰区地形图、西峰区城区影像图、西峰区城区图、西峰区交通图、西峰区旅游图等7幅精心绘制的地图,种类较多,既拓展了地图的内容表现空间,又使地图信息得以强化。其志继承传统方志图志体例、结合当代科学制图水准,由此强化志书可视性、可读性,提升审美价值效果的地图集中卷首亦有其创新意义。
上述所彰显的编修特色有利于提升志书的学术品位。笔者认为可为新方志编修借鉴。
五、问题与不足的商讨
西峰城区乃黄土高原上耀眼的一颗明珠。《西峰区志》的创修,功在当代,利泽千秋。志书秉承志体,明古详今,客观真实,系统全面,是读者认识西峰、了解西峰、解读西峰,最为重要的乡土文化典籍。笔者阅读后对西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形象深刻并难以忘怀。从文本考察尚有下述问题与不足尚可学界商讨。
(一)护封、封面与版权页对《西峰区志》标记有异
护封、封面均标有:“西峰区志(-2012)西峰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字样。版权页则标为“西峰区志 西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字样。笔者认为应以版权页标示为准。
(二)索引——图、照未分列
其志图索引将地图、照片混在一起,按图001-图434 混编。似可将地图与照片分别编制索引,以利于查对。
另外,其志凡例标明“图13 幅,照片462 帧”,按此计算,图、照共有475 幅(帧),与图索引434幅(帧)有31 幅(帧)之异,不知何因?
卷首彩色图照集收尾1 版页2 帧照片“《西峰区志》评审会议合影”与“《西峰区志》编辑人员研讨会侧影”设置。笔者认为欠妥,应将其移至第636页第四十九章档案、史志、谱牒之第二节史志,相关《西峰区志》记载文本,作为志文的补充,收图文并茂之效即可。
笔者提出上述不足与问题妥否,供学界参考。但瑕不掩瑜,从整体上考察,《西峰区志》系统全面地记载了西峰境域内自然、经济、城镇建设、政治、文化、社会、人文之历史与现状,是一部综合古今、详今明古,具有创新意识的通志体城市区志,亦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品位的资料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