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推动新时代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11-17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
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
2019 年, 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以下简称市委史志研究室),在首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室干部职工围绕三年内实现“全省第一,全国争先”的战略目标,坚持“政治建室、编研立室、人才强室、从严治室”的办室理念,全面落实“撰史、修志、资政、育人”“团结、和谐、务实、争先”的“双八字”工作要求,努力推进哈尔滨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史志研究室荣获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哈尔滨市老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政治建室,把握新时代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在党和国家事业迈向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新组建的市委史志研究室,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史志工作的政治原则,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先后开展并圆满完成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强化史志队伍建设、机构改革人员安置、创新干部管理、志愿服务、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等八个方面的工作。
二、学习“两史”,构建史志学习研究宣讲大格局
根据中央、省、市委关于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市委史志研究室立足史志部门自身职能优势,充分利用哈尔滨厚重的党史资源、特有的红色基因,着力发挥史志人才、阵地、多个平台作用,积极做好“两史”学习研究宣讲工作。
一是充分调动史志业务干部积极性,在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创新推出《哈尔滨史志讲堂》栏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哈尔滨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历史。自5 月份开播以来共播出8 期,每期15 分钟,并同步在《哈尔滨新闻》微信公众号推介,社会各界反响良好。二是发挥“三刊”即《哈尔滨市情活页》《哈尔滨党史》《哈尔滨史志》作用,刊载“两史”专题文章。资政品牌《哈尔滨市情活页》继续做大做强,多次获得领导批示和好评。《哈尔滨党史》《哈尔滨史志》全面挖掘哈尔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三是组织业务骨干,撰写“两史”理论文章,编纂出版“两史”辅助著作,开展专访。《哈尔滨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一文成功入选《第三届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论文集》,全国史志界仅有哈尔滨和河南省信阳市2 篇论文入选。《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是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的历史使命》《李大钊与东北党组织的建立》《哈尔滨——英雄城市的红色印记》等文章在国家、省、市刊物及报刊发表。编写出版《哈尔滨,一座为新中国建立贡献突出的城市》《共和国70 周年哈尔滨编年纪事》《口述哈尔滨(第二辑)》《〈人民日报〉党的十九大以来社论及评论员文章汇编(第2卷)》等书籍,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提供辅助教材。《新晚报》对《哈尔滨,一座为新中国建立贡献突出的城市》一书进行推介。市委史志研究室应邀参加视界哈尔滨(ZAKER)组织的有关马迭尔宾馆和红军街的历史访谈,共有3 万余人观看视频。四是组建史志育人“面对面”宣讲小分队,围绕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室主任带队及两名处长先后深入到哈尔滨学院等三所院校进行宣讲,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五是继续开展“党史进校园”活动。自2011 年在全国首创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传讲党史(团史、队史)故事大赛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2019 年,全市1000余所中小学、80 余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共有36个节目参加决赛。六是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共征集到论文154 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0 篇。七是充分发挥党史纪念馆、市方志馆的阵地作用。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和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党史纪念馆主动作为,勇于担责,增加讲解场次,全年共接待观众近3 万人次,参观团体近500 个,有效发挥了“传承红色基因,展示红色家谱”的作用。在临展方面,先后举办了《江南第一燕(瞿秋白)专题展览》《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巡回展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纪念李大钊诞辰130 周年生平事略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从精神启蒙到行动救国——纪念陈独秀诞辰140 周年生平事略展》。举办“抗战作家支援先生诞辰100 周年纪念大会”,就支援先生抗战文学作品进行学术研讨。以馆校共建的方式,为东北农业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进行讲解培训,与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签署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继续开办“哈尔滨党史讲坛”,为经纬小学、中国银行哈尔滨支行和驻哈雷达15 旅部队举办讲座,受到好评。2019 年,市方志馆圆满完成了参观接待任务,哈尔滨地情展馆的知名度随着参观者的到访口口相传。同时配合制作公司完成“720 度全景地情展馆”原有10 个点位的图像采集和音频解说的更新工作,使凝固的历史发挥出她应有的活力。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方面,赴解放小学、花园小学开展地情知识宣讲、地情知识问答等活动。持续做好“哈尔滨历史文化主题展”香坊篇微型展览,先后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市图书馆等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展出,以史志的视角,展现香坊悠久的人文积淀及不懈的奋斗历程。八是依托“两微”开设“两史”微课堂。利用“哈尔滨党史”“留住城市的记忆”两个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辟“党史今日”专栏,以大众化、精简化、通俗化的语言体系推送“两史”专题文章,拉近“两史”与普通大众的关系和距离,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九是开展文化活动。以“七十年祖国颂 新时代史志情”为主题举办全室联欢会,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爱国爱岗情怀。
三、广集众智,全力做好“城史馆”筹建工作
2019 年1 月21 日,市委新馆筹建指挥部召开会议,确定在兆麟街123 号(原市委机关大院)建设“哈尔滨记忆”博物馆群,责成市委史志研究室利用1 号楼、6 号楼筹建博物馆群中的核心馆——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简称“城史馆”),并要求率先设计、率先开馆。为做好筹建工作,市委史志研究室迅速组建工作专班,举“全室之力”,竭尽全力做好“城史馆”展陈资料征集和展陈大纲编写工作。6月,媒体发布公告,启动展厅策划、展示设计委托单位征集工作。起草完成涵盖约600 余件展陈文物、实物的《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展品方案》报市文广旅局;根据专家及市领导意见修改形成城史馆展陈大纲第九稿,并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根据11 月23 日第二次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意见和市领导指示,将1 号楼作为“中苏友好协会”旧址馆,将6 号楼作为“城史馆”列展。
四、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史志担当
为担负起“撰史、修志、资政、育人”的主责主业,市委史志研究室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宝库”“志库”“知库”“智库”“鉴库”五库作用,力求多“出成果、出精品、出品牌”,进一步推动史志工作从“一本书主义”向“十业并举” (即史、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全面转型。
一是大力推进“两全目标”的落实。市委史志研究室自组建以来,即高度重视“两全目标”工作。市本级虽已于2016 年率先完成“两全目标”,但在《哈尔滨年鉴》编纂方面仍力求开拓创新,彰显特色,目前,《哈尔滨年鉴(2019)》已交付印刷,即将出版。2019 年1 月,《哈尔滨年鉴(2016)》在第六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中荣获综合特等奖及4 项单项特等奖。为大力推进哈尔滨市所辖区、县(市)“两全目标”工作,针对机构改革后地方志行政职能交割尚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市委史志研究室主动作为,积极与市委办公厅档案和方志处工作对接,在对18 个区、县(市)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并呈报了《关于哈尔滨市落实“两全目标”的工作建议》,代拟了督办区、县(市)“两全目标”落实的通知,帮助协调部分区县落实书号审批。现工作进度滞后的区、县(市)高度重视,正积极努力迎头赶上。二是继续开展党史专著资料征编工作。《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历史(第三卷)》现已征集资料50万余字,完成专题文章10篇;《中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织史资料》“七卷本”征集资料10 万余字。三是编写出版党史和地情书籍。全年编辑出版国家领导人专著《陈云与哈尔滨》、资政要书《中国共产党哈尔滨执政纪事(2018)》《哈尔滨名人录》。四是加强区、县(市)党史审读工作。完成木兰县党史二卷本、平房区组织史资料(第五卷)以及道里、道外、南岗、呼兰、通河执政实录的审读工作。五是稳步推进哈尔滨市地方志资料年度化上报工作。现已接收600 余万字的年度化资料,为三轮志书编纂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六是圆满完成省委史志研究室交办任务。按照援疆要求,抽调精干业务骨干对《阿勒泰地区志》和《阿勒泰年鉴(2017)》进行审读,于2019 年4 月反馈书面审读意见。完成“黑龙江省委执政纪要(2019)”稿件编报工作。七是由我室宣传教育处推荐的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哈尔滨青年运动史纪念馆被省委命名为第三批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八是史志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筹建“哈尔滨史志网”,现网站数据库搭建基本完成,已试运行。借鉴其他兄弟城市先进经验,向市工信局报审《关于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和《史志资料数字化建设方案》,现两个项目均获批复,2020 年总预算合计117 万元。九是为相关部门提供史实依据及辅政资料。呈报《建国70 年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为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座谈会发言提供基础资料;完成全市173 处红色资源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报市委办公厅;起草“哈尔滨马拉松”中央电视台主持词4 万余字,报市委宣传部;对市政协3 集专题片《启航》和市委宣传部20 集《哈尔滨百年红色记忆》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进行政治、史实把关;参与市人大关于抗联遗址保护利用评估工作,并提出相应建议;参与哈尔滨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哈尔滨市青少年国防教育辅助教材》的编审工作,共计约13 万字。
2020 年,市委史志研究室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国家党史和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以完成“两全目标”和哈尔滨城史馆开馆运营为重点,继续围绕三年内实现“全省第一,全国争先”的战略目标,坚持“政治建室、编研立室、人才强室、从严治室”的办室理念和“撰史、修志、资政、育人”“团结、和谐、务实、争先”的“双八字”工作要求,大力提倡“有困难就没我,有我就没困难”的敢于担当精神、“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的勇于拼搏精神、“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史志工匠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资政辅治,放大育人效应,推进队伍建设,奋力谱写史志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