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风破浪讲好中国故事

2020-11-17

中国记者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复兴号受众

新华通讯社

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当晚,我在马萨诸塞州的学生公寓里,和我的美国同学们一起看电视直播。

驻纽约四年间,我采访了美国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用发展速度惊人来形容中国。

比尔·盖茨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就说,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发展领域的领导者。

8年的时间,美国和中国呈现的不同的发展变化,让我感慨和沉思,我当初作为一名留学生眼中的惊叹、好奇,已经不复存在。

作为记者,我更客观地看清了这个社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今年,他们新冠疫情防控不利,而与此同时,一些西方政客故技重施、变本加厉,竟然掀起了一股诬蔑抹黑中国的浊流!

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记者的职责使命就是要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青岛的成阳,中国中车四方公司,制造出大量的中国高铁列车。

在复兴号陈列间,我开了一场英文直播,那天心情还格外激动,因为在留言观众当中,我看到了我同学特蕾莎的名字,她说了一句:“这简直太棒了”!

而像她一样,还有几十万的海外网友,对中国速度充满了好奇。

他们的留言中有的说:给我们看看操控间和厕所呗?有的问:中国高铁的速度最快能到多少?造价多少钱?还有人问:“复兴号”什么时候能卖到我们这儿?把悉尼和墨尔本给连起来!

同事眼中的她

在我看来,商洋同志是个矛盾体。她讲政治也讲幽默,做记者还做编辑。一口地道纽约腔,没事喜欢学口技。她来自保定,一身正气,没啥脾气。做事沉稳,充满童趣。待人亲切,目光犀利。编稿一道防火墙,策划脑洞跑飞机。饭量之大与其身材不相匹配,能力之强与其颜值竟成正比。和她同事一年,如坐春风四季。

——徐泽宇

(新华社对外部海媒室记者)

就是因为被这些留言刷屏了,我的直播时长就一再被延长。

作为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团队的一员,三年多来,我已经完成了一百多场英文直播。

而为了给观众呈现更好的直播效果,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我就在新疆和当地维族群众一起练习都塔尔、骑汗血宝马;在敦煌我骑上骆驼,和海外受众聊聊丝绸之路的故事;而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夕,我在上海登上340米高的户外观景台,俯瞰浦东;在河北吴桥的国际杂技节上,我干脆直接钻进了大缸里,向世界直播中国杂技;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用vlog的形式,向海外受众呈现特殊之年的中国政治盛会。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和海外网友的交流和互动当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的关注和赞叹,而为了进一步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我们还和洋记者一起讲故事。

我的英国籍同事海伦·本特利,在新华社工作很多年了,她去过内蒙古、宁夏、陕西,她看到了中国在生态文明、脱贫攻坚方面的巨大成就。她还到过上海、深圳、海南,她目睹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发展奇迹。海伦还参加了党的十九大报道、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北斗卫星组网完成等很多重要报道。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些经历,我相信她才会在稿子当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中国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经济学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中国为了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我们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选举。

曾经我到大洋彼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学生到记者,我亲历了两次美国总统选举,跨越了半个地球,如今我回到祖国,我将继续以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复兴号受众
复兴号
“复兴号”美食“新段位”
我的“复兴号”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复兴号
“复兴号”提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