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诗歌的叙事伦理
——读诗集《盼你春天归来》

2020-11-17

文学与文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鄂州抗疫贵州

陈 希

内容提要:《盼你春天归来》是一本援鄂抗疫诗集,它记录真实的疫情现场,营造独特的诗歌意象,有很强的带入感,是对生活和历史的再发现。其中的好诗使生命发光,散发着鼓舞人心、战胜灾难的情绪和动力,直面现实,表达真切的个人感受,避免同质化的泛滥,彰显诗歌的叙事伦理和艺术价值。

庚子抗疫诗集《盼你春天归来》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印行,是第一本援鄂抗疫诗集,收录了来自全国特别是贵州鄂州两地著名诗人新近创作的200 余首诗歌,描绘和讴歌贵州千余援鄂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高贵品质和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崇高精神。

在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的紧要关头,贵州省倾尽全力,对口支援湖北省鄂州市。贵州医务工作者顶风冒雪,千里逆行,驰援鄂州,先后有9 批医疗队、1 个防疫小分队和1 个中医专家小分队,共计1434 人出征湖北(其中862 名支援鄂州),同时贵州集合全省精兵强将,竭尽所能,倾囊相助,夜以继日向鄂州运送大批紧急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质。这份大爱和恩情,永远温暖和激励着鄂州儿女。

去时春寒料峭,归来草长莺飞。2020 年3 月20 日,贵州援鄂医疗队完成使命离鄂返黔。鄂州铁骑开道,百姓含泪挥手相送。最令人动容的是,有朴实的鄂州市民送别途中跪在地上,向贵州医疗队膜拜,表达深情和敬意。这感人至深的场景迅疾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传遍世界。

诗比历史更长久

中国诗歌历来有介入现实的传统。前些年非典、汶川大地震等催生不少优秀诗作,敏感而深切地抵达现实生活,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百年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牵动无数国人的心。在援鄂前线,涌现出无数感人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全国人民在行动,诗人纷纷拿起笔,以诗抗疫。

《盼你春天归来》从上千名诗人创作的3000 余首诗歌中精选200 余篇编印成册,具有同主题、及时性的写作特点。诗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八方诗援,同‘州’共济”,选用全国诗坛名家的作品,高洪波、白庚胜、车延高、王久辛等积极创作诗歌支持;第二部分“贵州诗界‘盼你春天归来’”,主要辑录贵州籍诗人的作品,其中既有著名诗人李发模、李裴、欧阳黔森等的力作,也有奋战抗疫一线的文艺工作者、一线驻村干部的优秀作品;第三部分“鄂州一线‘定有凤凰涅槃’”,则由知名诗人、鄂州市作协主席刘国安组稿,主要为鄂州诗人的新作,同时也吸纳了湖北其他市州部分诗人的作品。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曰“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①[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1986 年,第262~263 页。,其实不尽然,“穷苦之言”也不容易写好。快乐与痛苦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种元素。人生的行为和选择都在尽可能地回避痛苦,删去记忆中灾难痛苦的部分,保留那些快乐美好的记忆。可是事实恰巧相反,痛苦往往具有警示作用,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对我们发出警告,提醒我们远离危险的东西。笑过也许转瞬即忘;哭过永远难以忘怀。写好灾难痛苦甚至更难,特别是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首先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人们常说鱼的记忆只有7 秒,而互联网没有记忆,这当然是不实的趣谈。但数码时代,瞬息万变,很多人、很多事随着时间推移容易被遗忘、被湮没,如同沙子从指缝中溜走。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海马区会产生一种高频的神经信号,对于新形成记忆向永久记忆转变具有关键的作用。《盼你春天归来》想尽一份力,在这个信息呈几何式增长、更迭转换频繁的时代,帮助人们建构海马区,以便留下深刻印痕和长久记忆。

声音随风而去,文字寿于金石。诗歌立象尽意,包含深情厚谊,激荡于历史深处。与处理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区域相比,视觉区域的神经元数量最为庞大。人类大脑天生容易记住意象,轻松地处理场景视觉信息。从本质上讲,诗歌把握的是更为一般和普遍的东西,历史揭示的只是具体的事件。亚里士多德《诗学》认为,历史记述的是个别业已发生的事,而诗所描述的是可能,即合乎必然律、带有普遍性的事。诗比历史具有更高的真实性,更长久。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罗念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第11 页。这是诗歌叙事伦理的最高追求。

据此可以说,如果没有诗,新冠将不存在。因为存在的只有事实,或者只是流淌的过去,如烟往事,消散的历史。当然,这历史信誓旦旦,也许写满了各种重要事迹,以及胜利的欢呼,但可能不会有《盼你春天归来》诗歌所写的疫情袭来时,成千上万生命的无助、紧张、恐慌、绝望、悲愤,无数逆行者的奔走、劳累、迷惘、叹息、呼喊,全体同胞的悲欢忧愁、生离死别、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众志成城。这些带着温度、深情和痛感的场景意象、细节片段、话语声音、氛围感受,才能超越时空,撼人肺腑,刻骨铭心,弥久不忘。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以一名普通消防员妻子的口述开始,关注被忽略的个体经验。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方式:“我决心去收集来自大街小巷的声音,捡拾散落在身边的素材,正是这样,每个人都说出了属于自己的片段”,“我写出的形象来自于我们同时代的人,我希望我的书是几代人的编年史,是几代人的百科全书”。③[白俄]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王甜甜译,凤凰出版社,2012 年,第226 页。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2015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如是说。

《盼你春天归来》中的几乎每一首诗,都是感人的故事和场景,独特、细微,有很强的生动性和带入感,第一时间记录真实的现场,读来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印象深刻的场景和意象是:刘国安《在时间的拐点,邂逅月光》渲染错乱的季节,“一滴墨汁在宣纸上恣意浸染,慌乱中总有些黑白不分”;高洪波《长发飘飘》心疼爱美的姑姑,“为了战胜可怕的疫情,长发及腰变成秃瓢”;花儿《活着》牵挂疫区友人满身风霜,“连眼神都冻得硬梆梆”;李强《战友呀战友》关注肺部CT 片有毛玻璃影被除名的无名战友;李发模《抗疫散吟》回荡“小女孩追着灵车喊妈妈的哭声,万箭穿心”,“小孙儿几昼夜独守死去的爷爷,令人裂肺”。

这些诗歌真实记录了疫情中的生活和感受,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真切而鲜活的景象和时代记忆。但愿这些因灾难而生出的恐惧和忧伤、审视与感悟,会带来新的人生。

惨淡和希望,是真相互为表里的双面,缺一不可。疫情带来了痛苦和悲伤,给生活造成困难,尽管我们可能还有很多苦难要忍受,但美好的日子终会复归。灰暗的疫情也不能遮蔽和剥夺生活与诗歌的光亮。诗歌记录历史,反映生活,同时是对历史和生活的再发现。

诗歌的再发现,表现为诗意和表达两个方面。好诗都应该具有独到意象、巧妙语辞、创新技巧和完美的形式,在诗意和表达上能动人之情、启人之思。

诗集描绘最多的形象是援鄂医护人员,出现很多同题诗歌,但是切入角度、捕捉意象、发掘亮点、阐发时空、表达方式、升华意义等不同,各呈其美。譬如同样写女护士剪掉长发,高洪波《长发飘飘》写的是爱美的姑姑成了秃瓢,采用侄子抒写视角;张增伟《写给光头护士单霞》则是采取我你对话的方式。而高洪波另外两首诗《立春的味道》和《透明的拥抱》,则分别采用儿子、父母的视角抒写儿子对爸妈的依恋、期盼,爸妈对孩子的牵挂、关爱。再如,车延高《一个超负荷的群体》勾勒的是医护群体;而小语《写给白玉兰的情诗》抒发的是个人情感。同样写“请战书”,杨正发的“请战”表达进行时的奋斗,洋溢豪情与壮志;而刘功明的“请战”立意将来时的期盼,满怀希望和信心。

波德莱尔指出:一首好诗使人流泪,这只是表明“一种在不完美之中流徙的天性,它想立即在地上获得被揭示出来的天堂”。①[法]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年,第187 页。“地上”与“天堂”,构成一种时空悖论,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汇合于一个混沌深邃的统一体中。好的诗歌可以清澈见底,却同时又深而难测。白庚胜《今年的春节静悄悄》写道:“今年的春节静悄悄,不静的是中南海的办公室”,“今年的春节静悄悄,静静地诠释生命的价值”。安静与喧闹、沉寂与繁忙、上与下、今与昔、来与去、死与生、绝望与希望、现在与未来,悖论表达构成一种张力,诗意盎然。

从创作手法和艺术追求来看,《盼你春天归来》中的诗歌风格不一,诗集宛如一条河流,时而风起浪涌、奔放雄奇,时而低回婉转、水光晴和,时而深幽曲折、逼仄险峻,但总体趋向以写实为主,直面疫情灾难。写实不是模仿或照搬生活原样,而是直面现实,植根于脚下的土地,以真实感悟为主要内容,要求对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进行高度提炼,以真切感人的形象构造诗歌艺术境界,然后慧眼独具,开发、升华出情思和意趣,从而成就诗的灵魂。

诗意是一种发现、一种超越,一种探究、一种新奇。“人类已亏待自然,或为探秘/丢了敬畏”,著名诗人李发模《抗疫散吟》反思。虽然这次疫情的毒源尚待科学家查明,但是那些为贪一时口舌之快、满足自身私欲的吃野味的人,应该受到谴责和唾弃。野生动物是很多病毒的宿主,食野味者正是缺乏对其他物种的敬畏之心,私欲泛滥成灾。蒋德明《泪水与血液养活着生命》、陈乔《上苍给人类的一封信》、项金学《病毒想对人类说》表达了这样深刻而高远的主题。

隔离是防疫的重要内容。杨传信《隔离》将一家人的隔离,看作“短暂地聚在一起,接受幸福的监禁”。庚子灾难敲响了警钟,全民族静下来,是进入深度思维的开始:拜访自己的心灵,与自己做一次对谈。对于民族而言,净化思想,理清认知,是扭转大局、放眼未来的契机。改变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飞扬跋扈、自大得意的心态,保持谦和的情怀和坚韧的精神,诚实守信,韬光养晦,是当务之急。对于人类而言,在地球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对其他的物种应保持敬畏和尊重。《庄子·秋水》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是地球的栖居者,而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主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放下成见,抛开私欲,多一些爱和尊重,是人类永远的命题,是诗歌神圣的使命。

叙事伦理与精神驰援

新冠疫情爆发,诗人以笔为旗,传情达意,抒发心怀,凝聚抗疫精神,激发不惧危难、英勇无畏的斗志。这些优秀作品营造独特意象,表现深刻复杂内涵,彰显丰富样式。也许有人认为,扎堆跟风创作,人云亦云,可能导致题材、风格等撞车与重复,现场感动式的表达缺少理性过滤和独特性,诗歌艺术创新和感染力不强。文学审美的确应该多元化,每一种真诚的诗歌创作以及创作自由都要得到尊重。但自由“liberty”有一定限度,而不是无拘无束的“freedom”。抒写大爱,鼓舞斗志,温暖人心,这种“砥砺”和“感动”是诗歌的功能和意义,是危情叙事伦理的要求和显现。在抗击灾难的关键时刻,云南一位作者发表歪诗《仰望天空》,以自得口气,蹭时事热点,抒写恶意,违反人性,嘲讽和侮辱湖北人。这是必须批判的。生死关头,需要的是众志成城,而不是撕裂人心,以邻为壑。

精神驰援,鼓舞斗志,温暖人心,是诗歌应有的担当和使命。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患难见真情,今天漠视和欺负别人,倘若明天不幸有难,别人以其人之道还之,互相伤害的世界多么可怕。人类命运共同体永远不要幸灾乐祸,嘲笑危难,伤口撒盐。彼此关爱,互相援助,方可战胜疫情,建设和维护美好家园。歪作中那些反讽、对比、借代等手法技巧在人性的光辉照映下是多么苍白无力和拙劣可笑,诗性全无,恶意盎然。

诗歌写作有叙事伦理:对邪恶和强大势力适用反讽,而对善良和弱者不能嘲笑,否则就是左书右息,是非颠倒,天良丧尽,与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没有什么区别。古人言,人生在世有三不能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戏弄和嘲讽总统,但如果嘲笑、戏弄残疾人,则可能面临犯罪的指控。因为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自身的问题已经让他们生活困难、心中烦恼甚至沉沦自卑。他们需要这个世界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歌德曾指出:“人变得真正低劣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已无其他乐趣可言。”抗疫不是哪一个地区、哪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人类面对的共同任务。全球命运相连,病毒是人类的敌人,必须摒弃种种偏见分歧,防止人类、族群、社群的撕裂甚至仇恨,形成全球性的联防联控,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是善意和美好相连,而不是恶意祸害。幸灾乐祸,是人类真正的灾难。

好诗穿越时空,使生命发光,为世界添彩。关注突发灾疫,写好公共题材,饱含着情感和思考,带着生命的热度与体温,精神驰援,激发能量,散发着鼓舞人心、战胜苦难的情绪和动力,彰显诗歌的叙事伦理和美学价值。

《盼你春天归来》不是那种“把灾难叙述为机遇”的矫情虚伪,不是严寒肆虐就盲目高喊“春天就要来了”那种浅薄廉价的历史进步主义,而是富有担当意识、历史使命和悲悯情怀的诗人如战士奔赴战场一般的主体自觉行动和精神驰援。诗人王富举慨叹:“我曾固执地认为,/在2020 年的这个春天,/写下诗句是不可原谅的。”(《我曾以为在这个春天写诗是不可能原谅的》)战斗在湖北抗疫第一线的李强坦言:“灾难来了,这一阵子,/我只有疲惫奔波,哪有诗情画意。/可这一句诗,就像该死的新冠病毒。/总也挥不去。”(《太阳底下走动着新人》)新冠病毒肆虐,仿佛一条不断拉伸的毒蛇,从湖北蔓延至全国。王久辛焦虑万分,呼喊此时“正是争分夺秒的时刻,正是人命关天的生死瞬间”(《勇士辉煌》)。全民行动,诗人岂甘落后,他们投身没有硝烟的战场。紫丁香关注贵州乡村抗疫前线,宣布“我彻夜举着诗歌,守住村口”(《我举着诗歌,守住我的村口》)。正如沈苇在《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中写道:“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这首诗应该快马加鞭。”

抗疫诗歌应运而生,集束式涌现。诗人们将审美触角扎根于疫情现实,投身没有硝烟的战场,将自己的创作视为对全国尤其是湖北抗疫的精神驰援。车延高感佩抗疫前线超负荷的白衣天使:“病临城下的生死关头,/没有硝烟的诊室和社区是你们的主战场。”(《一个超负荷的群体》)楚红城心疼逆行者:“口罩裹住平静的脸,一双大眼睛,清澈明净闪亮。”(《武汉的白衣天使》)陈群州注视请战书上的指纹,仿佛“散落着一堆一堆的红梅,春天在路上,抢着开了”(《请战书上,每一枚指纹都是热血奔涌的黄河长江》)。罗广才视野开阔,赞美“迎风的白大褂,冲锋的橄榄绿,/屹立的警察蓝,流动的志愿红”(《庚子年的春天》),从医护到军人、警察和志愿者,每一片色彩都是生命的闪光。

汹涌的疫情终究会被克服和战胜,春花依然会迎风盛开。不少诗歌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共克时艰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欧阳黔森期盼“疫尘绝,/紫气东来,/神州天广阔”(《忆秦娥》)。白庚胜坚信:“呵,抬起头,/跨过高山就是平原,/越过险滩何惧急流。”(《今日龙抬头》)刘国安认为“确诊病例居高不下,意志在折磨人心”,但正如一局“斯洛克”,“黑色球”最后束手就擒(《纵然千回百转,相信您能“一杆清台”》)。小语挂念“亲人是从春天的梦里悄悄离开的,/或者说只是轻轻转了一下身影,/所以我期盼你在春天归来时,/不要惊醒梦的春燕呢喃”(《盼你春天归来》)。

严峻残酷的疫情现实也促发诗人进行反省和追问。苏卫觉察“一场瘟疫,如一面照妖镜,多少牛鬼蛇神,取下面具现出原形”(《疫情防控中沉思》),启人心智。荒林反思“吹哨的声音我们听见太晚”(《庚子春天的纪念声音》)。周庆荣警惕“人性里有一种黑洞”(《备忘录》),引人深思。韩春燕追问“没有一片雪花会无端的降落,没有一道闪电会无故的炸裂”(《祈祷平安》),从自然景象审视,引发生命的拷问,表达人文关怀,赞美大爱无疆。这些诗歌将深切的理性反思与独到的审美感悟结合,有意味的诗歌形式与充沛的人文关怀融会,具有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贵州鄂州,风雨同州

《盼你春天归来》最大的亮点是贵州鄂州两地诗作的互文。从诗歌写作姿势和内容看,贵州诗歌多是送别、砥砺和牵挂期盼,鄂州诗歌主要为迎接、并肩战斗和真诚感恩,而贯穿黔鄂诗人诗作的枢纽是大爱。

“这个冬天,雪落在这片土地上/悲壮检测民族的活力”,这是著名诗人李发模收入本诗集的最新诗作《抗疫散吟》的诗句,悲伤而隐忍,沉潜且睿智,审慎有思力。李发模以成名作《呼声》享誉诗坛几十载,当年那个“愤怒的青年”,已是耳顺之年的“老者”,一路行来,阅尽沧桑。这是变,又是不变。变的是行文遣词的理性平和,不变的是骨子里对这个世界的针砭与企盼。“仁厚磊落,天上日月也擦亮了鞋子”,这就是身居贵州的李发模,诗心不老,激情依旧。

共饮长江水,黔鄂一家亲。贵州鄂州,“我们有着共同的字‘州’,‘州’字里有着共同的山川和河流”,贵州诗人徐必常写道,“我在祖国的版图上/寻找鄂州这座城市/这个城市以前非常陌生/如今一夜成了至亲的人”(《等待沉醉》)。鄂州诗人杨卫平眼里,援鄂英雄是“以黄果树瀑布的形象出征”(《以黄果树瀑布的形象出征》),而朱寒霜“永远记得长征到遵义的日子/永远记得远征到鄂州的日子/时间的深处有一脉相承/梦回赤水,情满西山”(《致贵州:你的名字如雷贯耳》)。贵州诗人童绥福发现:“贵州的雷山,有千户苗寨风光/鄂州也有雷山,叫医院,没有硝烟的战场。”(《出院》)

时空是诗歌世界的基本构成。时间与空间的安排和关注,是诗歌艺术个性的重要标识。从诗学空间上看,黔鄂两地诗人创作关注“地理”,有许多次“行走”,读来让人身入其境。贵州鄂州家乡情结,是诗歌出现频率最多的场景,同“州”共济,他乡即家乡,共克时艰,显示了一种赤子情怀和大爱。

贵州鄂州,风雨同州。黔鄂诗人构建了援鄂抗疫史诗和生命壮歌。“在第一时间,最好的医疗队来了。”(李鹏《风雨同舟》)“1 月27 日大年初三,首批135 名医护人员/连夜赶到古城,顾不上旅途劳顿”,“将压箱底的医疗资源悉数拿出”(余凤兰《永远铭记》)。“我的身体长起一个白萝卜”,“它来自贵州”(陈绪保《与体内的白萝卜唠嗑》)。口罩一道道勒痕鲜红,衣衫一件件汗水浸透,“确认过眼神你是最值得信赖的伙伴”(柯春《风雨同州的故事》)。援鄂队员英勇无畏,接管新冠肺炎治疗任务最重的战区——鄂州市中心医院RICU 病房,在“离炮火最近的地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共克时艰,众志成城,鄂州终于控制住疫情,转危为安。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史诗”创作有两个难点:写实失实,刻画不深入;升华无力,沦为平庸。而《盼你春天归来》大多数诗作处理得不错,意象营造、语言和立意等也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耳目一新,避免了同质化的泛滥。

疫情是一种危难,疫情中的诗歌写作也是一种词语、意象和表达的历险。诗集中有些作品写法比较传统,主题略显单薄,水平参差不齐,令人略有遗憾之感。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恐惧和忙乱中写作这篇诗评,我读到英国学者詹姆士·里德的论述:恐惧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东西,“许多恐惧都是来自我们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理解,来自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控制”,因而“为了实现完满的人生,需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获得控制恐惧的力量”。而帕斯卡尔《思想录》认为:真正的恐惧来自信念;虚假的恐惧来自疑虑。真正的恐惧是伴随着希望的,来源于信念,因为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神抱着希望。虚假的恐惧伴随着绝望,因为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神怀着恐惧。前者怕失去神,后者怕找到神。①[法]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 年,第101、184 页。

援鄂战士是生命之神。心中有爱,“不是神在我心中,而是我在神心中”,纪伯伦《说爱》如是说。爱是付出,是永远的神。黔山义重,赤水情长。56 个日夜相守,用生命呵护生命。“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倔强狂放、孤高自负的黄仲则《绮怀》中的诗句: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任凭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己的衣裳,浸透自己的心灵。这正是援鄂队员和全体抗疫勇士的精神写照,也是《盼你春天归来》的诗学诉求。期待贵州鄂州两地诗人坚持不懈,以笔为旗,不负韶华,谱写更多更好的诗篇,纪念时代的苦难和抗争。

猜你喜欢

鄂州抗疫贵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书法《竹枝词》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