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0-11-17张欣桐田惠敏
张欣桐 田惠敏
在当前我国贸易大国地位较为稳固及国际贸易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双重背景下,迈向贸易强国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2019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作为未来我国贸易发展的顶层设计,《指导意见》确立了加快创新驱动、促进协调平衡和培育新业态等贸易高质量发展方向,并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大力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效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等新要求。
实现路径
1.重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出口的关键要素,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品。《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动一批重点行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善认证认可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推进与国际重点市场认证和监测机构互认。产品质量管理具体应从四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推广产品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创新产品质量管理工具,推广应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全面保障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
(2)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认证认可制度及检验检测体系。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拓展产品质量认证覆盖面,加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1]。
(3)简化规范认证机构审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同时加强认证活动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从业机构及人员责任。
(4)深化质量认证与监测国际合作互认。通过构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提高国内认证认可及检验检测市场开放度,加快推进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走出去”步伐。
2.加快培育中国品牌
目前我国上榜世界品牌榜单的品牌数量较少,这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匹配。《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品牌培育”,重点是要培育行业性、区域性品牌,强化品牌研究与设计,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推动品牌产品走向世界,提升中国产品与品牌影响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培育重点有四条实现路径:
(1)在国际重点市场举办中国产品品牌推介会,加强品牌交流,提升我国重点外贸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及美誉度。
(2)强化品牌研究、设计及定位,加快行业性、区域性和民族性品牌培育,促进我国贸易从传统的产品为主向品牌为主转化,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化[2]。
(3)完善对外贸易企业品牌的保护和监管,重点加强对外贸企业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监管,对假冒、仿冒品牌,伪质、劣质产品予以严厉打击。
(4)鼓励我国企业开展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走出去”,到境外注册,提升品牌影响力,并支持国内大型超市、大型卖场“走出去”,拓宽我国产品在外的销售渠道。
3.深化服务贸易改革与开放
服务贸易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全球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水平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引擎之一”,但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产业基础仍然较弱,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贸易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为服务贸易增长提供了市场需求,我国应优化贸易结构,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与开放,加快服务贸易的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1)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芯片、软件等关键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掌控能力。
(2)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利用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业态,提高全球价值链增值空间。
(3)进一步放宽文化、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和研发设计等特色服务领域外资准入和政策限制,推进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建设。
(4)建立健全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完善法律、财税、统计和科技等政策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
4.优化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
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贸易高质量稳定发展的沃土,优化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1)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精简和优化内部审核手续。同时,进一步加强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衔接,完善政策协调机制。
(2)通过推进贸易体制改革,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小微型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对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实行差别利率、再贷款等政策,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经营性、服务性费用,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改善经营环境。
(3)在沿海地区及内陆基础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港。推动自贸区、自贸港先试先行,并推广复制创新政策举措,加快形成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4)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重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加强贸易和投资领域规则与标准对接,同时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拓宽双向投资领域,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稳中提质。
(5)优化外贸国内区域布局,挖掘中西部外贸发展潜力,提升内陆全面开放水平,打造开放层次更高的营商环境。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中西部地区承接外向型企业、申建自贸区与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项目中给予支持。
政策选择
1.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为依托,优化对外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区是新时期我国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两项重要战略依托。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自贸区发展,以自贸区建设充实“一带一路”内容,有利于构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载体,从内外两方面疏通国内市场与沿线国家市场贸易“经络”。
(1)不断扩大自贸区覆盖范围,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建设“一带一路”对接示范区。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在沿线构建贸易核心区作为自由贸易的地域节点,加快形成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3]。
(2)依托自贸区优势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积极承接沿线国家的贸易外包,加快拓展研发设计、资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新兴市场及建筑、运输、旅游等传统市场,并着力打造国家品牌。
(3)进一步推动自贸区金融创新,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在自贸区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实现国际市场资金融通。同时推动自贸区打造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善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塑造自贸区的国际金融影响力。
(4)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开展信息共享、标准互认和执法互助等方面的政策沟通,加快形成国际化、便利化的贸易营商环境。
2.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动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
“创新驱动”战略是推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亦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创新力不足制约了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均在于创新。
(1)要将创新驱动贯穿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中,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提升制造和贸易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2)注重创新能力的国际开发与合作,加强国际先进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并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3)依靠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科技、人才、财税和贸易等政策体系,重点解决科技创新主体动能不足,科研力量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贸易营商环境不够优化等突出问题,整体上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3.以“四个协调”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1)注重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要积极扩大进口,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成本,在国内生活日用品、医药养老设备、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零部件、研发设计、环境保护等生产性服务方面鼓励进口。同时,提高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的程度,优化出口产品国际布局,加强与众多国家和地区在出口贸易方面的往来。
(2)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幅放宽教育文化、医药医疗、数字服务、金融商务、幼育养老、商贸物流和研发设计等领域外资准入和政策限制,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3)注重资本“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投资合作,继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将外资和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相融合,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重点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承包工程,推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认证及服务走出去[4]。
(4)厘清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基础理论的内在关系,结合不同产业政策特点分析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应用中潜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破解协调障碍与瓶颈,使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结合,促进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