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11-16王晓昌
王晓昌
摘 要:随着5G技术的发展,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实,网络用户的大量涌入等现实环境,这些都将会极大地推动短视频的发展。本文是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分析了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并得出在5G技术发展下,对丰富短视频内容、深耕垂直领域、加强专业媒体的整合会成为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的重要方向。
關键词:短视频;我们视频;内容为王;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59-02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依托平台内容简短精悍,同时兼具社交功能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了重要的传播媒介。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报告》再次证明了大数量的网民成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主体,而用户观看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也从纸质渠道变成了网络渠道,就目前来看发展数字经济及资讯类新闻讯息向移动终端信息产品转换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而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也正逐渐变成未来新闻产品的一种形式。
一、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
(一)从传播主体看:理想状态下的全能记者
当短视频逐渐成为新闻资讯类视觉传播的主流形态,采集、拍摄、编辑、剪辑、文字、照片、视频等一体化的操作流程便成了短视频制作的重要流程,但是从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传播主体来看,貌似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拍摄短视频,但是从制作内容上来看,短视频制作的门槛并没有变低,相应的要想做好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就必须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有过硬的文字功底以及技术能力。并随着不断优化的媒体融合趋势,全能记者在现代媒体行业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但目前的主体从业人员大部分还达不到独立完成制作优质短视频的能力。[1]这也就要求传播主体从业人员不光要对多种学科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还要锻炼和培养在摄影、制作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短视频时代的需求。
(二)从传播内容看:信息爆炸下的注意力争夺
在网络媒介不断丰富,讯息爆炸已成为现实的背景下,传者与受者的身份边界逐渐变得模糊,信息也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而是公众的注意力。而资讯类短视频因素材的获取都是现场拍摄,传播内容具有短视频时长短、现场感强、社交化等独有的特点,在满足网络用户碎片化观看需求的同时,也能较好的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特点。不仅如此,《新京报》“我们视频”还加大了对字幕以及背景音乐的制作,目的在于满足公众的需求,能够让用户在移动状态下手机小屏也能轻松地观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手机用户的部分注意力,但从传播内容来看,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内容相对浅显,作为一种直观的新媒介传播样态还是有很大的成
长空间。
(三)从传播形式看:社交平台下的全领域覆盖
在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还几乎处于探索阶段,《新京报》“我们视频”便在传播形式上实现了社交平台下的全领域覆盖,“我们视频”在财经、人物、调查等多个领域伸出了触角,开辟了《局面》《看财经》《世面》《紧急呼叫》等多个栏目。[2]而“我们视频”除了提供热点资讯,还提供泛资讯内容和精制长片,整体内容和传统电视几乎是完全错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受到网络技术和短视频自身缺陷的影响,新闻传播的形式还是不够完善,不能形成自有的品牌特色,在新闻生产中形成个性化的短视频也较少。
二、以“我们视频”为例进行现状分析
(一)建设专业化团队,延续《新京报》新闻专业主义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所追求的理想乌托邦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至少可以让我们在众多以假乱真的讯息空间里面保持一点辨识力。而“我们视频”的初创团队是来自《新京报》的跑社会新闻的记者,有着过硬的采编技能。同时“我们视频”不断地从传统媒体吸纳贤才,长期招募具有一线新闻从业经验、采访能力强的视频记者,并挖掘具备视频拍摄经验的驻站成员。在专业方面,“我们视频”也始终坚守并延续《新京报》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一方面记者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去报道新闻事件,把新闻事实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加强读者对专业权威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提升记者和编辑的专业知识能力,在面对经济或政治压力时,能坚持独立思考的原则,把真实高品质的新闻报道呈现出来。
(二)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塑造品牌形象
《新京报》“我们视频”在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制作原创类新闻短视频,在泛娱乐化的短视频环境下,“我们视频”加大了对原创新闻短视频的投入,提供专业化和职业化训练,在暗访、人物、纪实等方面投入了更大的成本,目的在于打造精品,让人耳目一新。总之,从长期的新闻实践来看,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依然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而优质内容也越成为稀缺资源。例如:《新京报》中《局面》栏目的推出,“涛涛”“凉山孤儿”等热点词总能刷屏社交网络,而《局面》主持人王志安也成了“我们视频”制作优质内容的重要一环。[3]这就要求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生产时在对事实真相审慎的同时,要加大对其品牌形象的塑造,也要擅于挖掘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
(三)探寻移动互联网规律,强调协同作战模式
移动互联网具有现场感强、时效性强、视频时长简短、字幕要求醒目等规律,这就要求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在生产时应更加谨慎。如《新京报》“我们视频”的作战模式是与有着强大传播渠道、用户基础雄厚的腾讯合作,以优质的内容资源,通过腾讯平台传播给用户。由此可见,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一方面应加强内容原创的力度,加强短视频新闻内容的报道深度和采集广度,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媒体资源整合,并与其他平台进行协同作战模式,用高质量的新闻视频内容和高效的作战模式增强对用户的粘合力度。在互联网时代大的浪潮之下,《新京报》“我们视频”不应该停滞不前,要时刻有着危机意识,并且不断创新新的模式、新的内容,这样才能始终处于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领先位置。
三、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趋势
(一)专业媒体持续整合,强化把关人身份
短视频作为一种移动化、碎片化的讯息传播载体,与处在互联网时代下大眾的使用习惯和信息接收需求高度契合,而在用户接收更加多元化、接地气的信息时,也身处更加混乱的信息环境中。这就要求参与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生产的专业人员加强自身媒介素养,一方面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媒体责任担负起来;另一方面要强化自身所拥有的把关人身份与媒体公信力,让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变得更加有权威性。专业媒体作为把关人的角色,不仅要对自身所从属媒体机构负责,也要认真对待接受信息的用户。而机构媒体精心培养一支成熟的坚守新闻生产规律、互联网传播规律的优秀团队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丰富短视频内容,深耕垂直领域
通过对《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内容分析,发现要有足够数量的优质内容,才能有更稳定的读者群。比如说2019年11月28日《新京报》“我们视频”策划制作的五集系列短视频《地震妈妈的母亲节》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最佳微纪录片奖”,也是当时唯一获奖的短视频新闻制作单位。这就要求在短视频传播碎片化的同时,要全面拥抱短视频到深耕垂直领域,而加大对优质原创内容的创作是短视频取得高播放量与高阅读量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短视频深度系列报道的重要一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对短视频内容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苛。
(三)新技术推动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发展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在给全媒体生产提供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势必重塑新闻内容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和反馈等各个环节。比如拍者素材的上传时间更短,这也意味着媒体取得新闻线索的时间更短;获得素材后的审核编辑时间也相应变短,至于传播,就更快捷了。[4]在网络技术不断升级的现实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的图文传播模式,短视频的生产与观看越来越被用户所喜爱,而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也将成为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方式。总之,从时效性、丰富性、传播力等方面看,5G带给媒体人的一定是竞争者更多、品质要求更高、处理速度更快、内容更加丰富,挑战也更强烈的未来。
四、结语
当短视频具备其他媒介形态所没有的优势的同时,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也伴随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短视频以“短”取胜,对事实真相的呈现往往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对深度报道的探究还在起步阶段;同时,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技术运用也较为单一,报道形式趋于模式化,并没有体现出短视频在技术创新和丰富表现力方面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过程应用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技术,像做新闻一样做好短视频的运营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优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推广,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到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魅力。同时,在短视频内容整体从泛娱乐化转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短视频新闻的生产还需要遵守新闻专业主义,以高质量的内容和正确的价值观构建产品与品牌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突破9亿[J].青年记者,2020(13):46.
[2]王捷妮.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探究——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J].采写编,2020(2):28-30.
[3]王利霞.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0):80-81.
[4]徐颖奇.从新京报《我们视频》看纸媒的突破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1):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