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住宅弹性设计的特征研究

2020-11-16单钰惠

艺术大观 2020年24期
关键词:居住空间灵活性

单钰惠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场所,改变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联系方式。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等多种功能都复合在住宅之中,这种新型的生活生产方式已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但紧张的住宅空间、多变的使用需求和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使住宅难以满足这些多变的功能需求。文章从弹性设计入手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对住宅的弹性设计进行思考并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弹性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居住空间;弹性设计;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2

一、对现存问题的反思

线上办公模糊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界限,萌生了一种新型的住宅形式。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作场所也不同于传统的居住空间,而是一种职住一体的复合功能空间。人们看似是在一个封闭的个体单元中,实际上每个单元的个体是以开放的状态沉浸在“共享”的线上空间里。并且,每个个体还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着各自的学习和工作。在这个大时代下,虚拟与现实空间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切的发生也赋予了住宅新的功能,或许在未来会给予居住空间新的定义。

如今标准化批量化的住宅建造使住宅的戶型单一且固定。用统一的标准面对不同的人群,选择项的减少必然会造成不平衡的供需。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但固定的户型却不能随着人们变化的需求而做出调整。人是居住空间的使用者,设计也是为人而服务的,但太过于硬性化的固定空间使居住者适应空间而不是空间适应居住者。

二、对住宅弹性设计的认识

弹性设计是尽可能地利用静态的空间来满足动态的需求,模糊固定的空间界限,拓展空间功能形态。通过留出可调整的空间余地来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化。预留出来的空间赋予了更多的潜在功能,是对常规居住空间功能和布局的提升,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弹性设计要考虑多种状态下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为使用者创造布置预留空间的条件。

开放的空间设计,解放了硬性的空间束缚,实现了居住者的空间使用自由。空间的灵活开合形成不同的组织形式,增强了空间的适应性。弹性设计将住宅分为“可变”和“不可变”两种区域,将室内功能分区进行合并或连接,各功能区域不做明显的界定,使住宅变得更为灵活,保有住宅变化余量,使住宅维持着一种不确定性。[1]按照使用者的习惯和需求对空间进行调整,对功能进行转变,居住者以定制化的方式来调节空间,赋予空间多重意义。

三、弹性设计的意义

(一)顺应时代变化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随时切换,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工作、学习和购物,人们无须位移即可高效且便捷地完成各项活动。手机、网络、各类APP就像一个一个的接口,将万物连接起来,人们在一个单元空间中也能与世界发生密切联系。而住宅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完美场所,住宅的功能日益丰富,灵活的空间为使用者们提供了多重选择,使住宅充分服务于人。

(二)顺应需求变化

弹性化的空间能够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联系起来,满足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下对空间的使用需求。人们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的社会环境等都会导致需求的变化,而太固定的空间难以满足这种变化。例如,随着二胎的开放,家庭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家庭成员的变化会影响对空间的使用需求,在同一居住环境下不同年龄段的使用需求也有所不同。对于一些极小户型来说,太过固定的功能分区虽然将空间规划的井井有条,但限制了空间的发展潜力。弹性设计使空间变得更具适应性,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行安排,这样便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空间,使空间和使用者的关系更加协调。

四、案例分析

里特维尔德曾说“艺术是现实最清晰的形式。画家通过限定色彩,雕塑家通过限定材料,建筑师通过限定空间,引导我们体验现实世界。对建筑师而言,材料和结构也很关键,然而立体形式内部及周围的空间才是第一重要的”。[2]

里特维尔德设计施罗德住宅时,用可移动隔墙、家具和色彩这三点对空间进行设定。施罗德夫人曾提出“这些墙可以移动码?”由此产生可移动的隔墙。里特维尔德在规划空间时将空间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内”空间“外”空间和过渡空间。在设计中,墙体保留了分割空间的作用却不再是空间的限定因素,隔墙可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分隔空间,各空间互相渗透加强了住宅的开放性。在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中,家具结构的互相穿插打破了原来的规整感。在住宅的设计中也体现了这种自由感,这种动态设计也提高了住宅的使用效率。[3]

保罗·欧沃里曾阐述了施罗德住宅过渡空间的要素,“这些过渡性的要素,诸如屋檐、阳台、支柱、栏杆、门框和窗框,它们联系着室内外,这些要素根据空间的布置和功能以及光线,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了室内外的过渡”。[2]

在施罗德住宅中弹性设计不仅体现在室内空间,还体现在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连接上。例如,为保证卧室的私密性将居室设置在顶层,同时还保证了充足的光照。里特维尔德将居室设计成具有伸展性的空间,利用可移动隔墙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调整空间的私密或开放。同时又将空间内的一处完全打开,将室内与室外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连,使其在保证居室私密性的同时又与室外空间取得联系。

五、住宅弹性设计初探

(一)灵活可变的空间布局

在弹性设计中空间的发展至关重要,充满灵活的设计可以使住宅拥有柔韧性和发展性。将空间整体划分为“固定”和“非固定”两部分,“固定”区域是不可移动的区域,如承重部分和密集的功能设备。此类区域划分到边缘,尽量留出开敞的可调空间。“非固定”区域是不确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具体形式,空间开敞具有弹性。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墙体的自由移动或折叠,将一间变为多间或多间变为一间,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布局,也可通过可移动家具变换空间的功能属性。尤其在极限型住宅当中,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极限型住宅主要是指户内使用面积和空间有限,无法按照传统思路将所需要的各个功能展开布置。因为使用面积有限,会造成空间局促、分区模糊、家具尺寸小、隐私差等问题。[4]通过调整和转变空间布局使空间能在不同的模式下切换,既可满足当代社会常态下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日常活动,还能满足非常态下的紧急调动。

(二)居住者的预留空间

将空间的决定权留给居住者,保留居住者对住宅空间的规划和参与。设计者提前预留出相对开敞的空间,避免将空间完全规划,留出可改区域给居住者,居住者可以赋予他想要的功能,或随时更改功能。空间自由组织,使空间复合居住、办公、学习,社交,娱乐等多种日常功能。在非常态的突发状况下也能迅速做出调整,变成应急模式。如此,即便是在有限的物质空间范围内也能保持相对开放的状态。居住者可以灵活的安排空间,以最舒服的方式生活工作和學习。

(三)人性化的虚拟空间

弹性设计要具有人性化,不仅要注重建筑的功能使用还要有对人的关注,建筑设计不能只局限于对使用功能的掌握和对视觉审美的感受。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不能只关注对物质的实际感受,还应注重人们精神上的虚拟感受,如交互、传感等。[5]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成为一个个独立且互联的个体,对于“人”的认识开启了一个新视角。在如今的社会,只注重空间的功能复合已不再满足人性化的设计需求。弹性设计不仅要实现空间布局和功能的灵活性,还要实现虚拟空间的灵活“输入”与“输出”。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即便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也能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弹性设计也要为居住空间提供一个与外界连接的“窗口”使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连,两种空间相互融合以丰富使用者的个人体验。

六、结束语

阿尔托曾说“建筑笼罩着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真正的功能性的建筑必须是人类视角的。”[3]空间并非由设计师一人掌控,使用者也有控制空间的权力。住宅的弹性设计使人与空间得到互动,这样的设计方式实现了居住形式的多样性,推进住宅朝着灵活多样、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的方向发展。弹性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设计,每个时代的设计都具有其独特的属性,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弹性设计会赋予空间不同的组织形式,给予人们不同的居住体验。穿越时间经历岁月的沉淀依旧可以满足当下灵活多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亦凡.当代中国极小住宅设计手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7(11):82-86

[2]项瑾斐.施罗德住宅及其历史意义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

[3]李若星.试论具身设计——一种身体角度的建筑设计方法[D].清华大学,2014.

[4]黄杰.灵活性住宅的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20(S1):159-164.

[5]鲁安东,窦平平.极限与常态:后2020的新型人类聚居问题[J].建筑学报,2020(Z1):28-33.

猜你喜欢

居住空间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措施
Is $2 million enough to feel wealthy 有多少钱才算富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策略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试析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环保节能
居住空间设计的思考方法
儿童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