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中的应用
2020-11-16陈璐
陈璐
摘 要:扬琴演奏中表现手法和演奏技巧对乐曲表现力的提高十分重要,现今对于扬琴技巧传承的文献资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提出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中的应用。将轮音技巧应用在作品创作上,表现出作品丰富的情感;将轮音技巧应用在乐曲表现上,丰富乐曲形象与风格;将轮音技巧应用在演奏音色上,使乐曲演奏中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希望通过多个方面应用轮音技巧,为扬琴演奏与教学发展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使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中得到灵活应用。
关键词:轮音技巧;扬琴演奏;应用分析;艺术表现;演奏音色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2
扬琴是我国发扬已久的民族乐器,应用十分广泛,已经成为普遍流行的乐器之一,深受各地区人民和文艺爱好者的喜爱[1]。扬琴自身的音色比较清脆,不但具有独奏的条件,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乐器伴奏,拥有很多特殊的演奏技巧[2]。在演奏过程中,扬琴主要以单音为演奏基础,同时单音也是一切扬琴演奏技法的基础;双音分为同音和和音,是左右竹同时弹奏发出的声音,演奏时需要注意手腕与手臂的训练;轮音也被称为轮竹,通过左右琴竹弹奏出密集而均匀的音,采用轮音技巧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往往用于抒情乐曲中,是扬琴技法中用的比较多的技法之一。
扬琴作为一种没有延音的弹拨乐器,发音方式是典型的点状发音,在演奏中有些呆板、突兀、不连贯,而轮音技巧的应用可以将散落的点组成连贯的线,起到润色声音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但是扬琴演奏中依然呈现着线性思维,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中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表达,在演奏表现上没有明显的加分。这主要原因是扬琴演奏的训练学习文献资料中缺少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资料,使得人们在学习扬琴演奏时缺少对轮音技巧的训练与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提出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中的应用。
一、在作品创作上的应用
轮音技巧对扬琴演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演奏作品来体现,只有将轮音技巧应用在扬琴演奏作品中才能体现出轮音技巧的功能和意义。
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作品中的应用会给演奏作品带来不一样的演奏方式和音色,作曲家在创作时,根据轮音技巧的特点对整个乐曲做一个合理的设计,使轮音技巧很好的应用在乐曲中,在演奏中更好地表达作品,满足扬琴作品创作的需要。
早期扬琴作品大多是从民间曲调中改编而来,演奏技巧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乐曲也比较容易演奏,如《雨打芭蕉》和《苏武牧羊》等,均是早期演奏作品。而轮音技巧的出现,使得扬琴演奏作品中逐渐复杂,其表现的音色更加优美动人。如乐曲《映山红》,其中慢板部分就运用了整段的轮竹技巧来表现,显得更加绵长、悠远,再加上力度的强弱变化,使得该乐曲同时富有更深的情感意蕴,在听觉上造成了“如歌”的倾诉,乐曲中蕴含了更深的情感,听众也能通过演奏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就说明在扬琴演奏作品创作中应用轮音技巧,通过调整轮音密度的大小和力度将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乐曲风格。
然而轮音技巧在演奏作品创作上的应用并不局限在简单的“點”的密集组合上,在“点”的基础上,又发掘出了由不同的“点”组成的“线”,使作曲家创作出的扬琴演奏作品具有更多的变化,意义更丰富。如古曲《昭君怨》,该乐曲中包含单音轮、八度轮和二度轮音,其中应用最为明显的就是乐曲第一段。这首古曲在演奏中单音轮奏近似人声说话的速度、不快不慢,音调虽平静舒缓,但极具悲凉,仿佛从音乐中体会到主人公哭泣的声音;乐曲的二度音对手指的控制逐渐加强,音头也逐渐由弱到强慢慢拉起,表现出了主人公内心悲愤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对于八度轮音,在演奏中则是由强音头逐渐变弱,以此来表达主人公的矛盾心理。从这一古曲中就可以看出,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只有根据乐曲的题材和情感来合理设计轮音技巧,就能表达出演奏作品丰富的情感。
二、在乐曲表现上的应用
扬琴的演奏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乐曲,在扬琴乐曲演奏中往往通过色彩、响度及演奏技巧将作品中的情感情绪传递给听众,由此可知,在扬琴演奏中演奏技巧与乐曲表现是相互依存的,轮音技巧的应用对乐曲表现非常重要。
成熟的乐曲表现主要体现在乐曲形象和乐曲风格上,其中乐曲形象是作品的核心,是决定作品技术价值的标志,具有极为强烈的感染力。在扬琴乐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大概分为四类,分别是作者自身形象、作品人物形象、群体形象和少数民族形象,这些形象均可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呈现在观众面前。乐曲风格则是乐曲艺术的创作、表演中体现出的风韵和格调,轮音技巧的应用是乐曲体现出不同的乐曲风格,对乐曲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乐曲形象和乐曲风格往往通过乐曲的演奏传递给听众,轮音技巧的应用使得乐曲表现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如地方音乐风格,同一地区或同一民族的音乐文化必然有很多共同的艺术特征,受到当地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扬琴的演奏形式变得极具有地方音乐风格。将轮音技巧应用在其中,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地方音乐风格,更好地帮助演奏者处理乐曲和演奏好乐曲。如中部地区追求清秀、柔和的艺术效果、北方地区委婉深沉的音色、南方地区流畅爽朗的音乐风格、西部地区热烈豪放的音响效果等均可通过复杂多变的轮音展示出来,展现出不同地域的风情。在多数演奏中,演奏者更喜欢在乐曲中寄托自身的情感,这就造成在乐曲演奏中表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风格,个人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其生活环境、人生经历、自我意识及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的情感往往是更加复杂的,这对于乐曲演奏技法要求极高,想要在乐曲演奏中便显出演奏家和作曲家个人独特的乐曲风格和情感,轮音技巧的应用必不可少。
轮音技巧在扬琴中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以因演奏的强弱、疏密的不同变化取得不同的乐曲表现下过,有可以根据乐曲的内容、风格和情感,提高扬琴乐曲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在实际演奏中,应用在乐曲表现力上最多的是“不定数轮”,从演奏方法的角度分析,“不定数轮”与“定数轮”是完全一致的;从技巧上来讲,不定数轮技巧的特点是,在时值一定的情况下,击弦的次数不必按照每拍击弦多少次的模式严格要求,在演奏中只要求节奏均匀、统一音色力度,直到时值满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前注意声部力度的控制,使主旋律有所突出,避免喧宾夺主。
三、在演奏音色上的应用
不同的乐器表现出的音色不同,扬琴作为中国典型的古典乐器之一,其音色与古筝、二胡等乐器不同,扬琴的音色主要通过琴竹敲击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生,不同的演奏技巧对扬琴音色的影响较大,演奏时的力度、方法都是影响扬琴音色的重要原因。如在弹奏时用手指指甲抓琴弦,扬琴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如果用手指指腹抓琴弦则会使扬琴发出的声音变小,音色比较柔和。
在乐曲《鸟之舞》中,用拨弦技巧可以模仿出鸟鸣声,通过这种模仿使乐曲得到升华,艺术表现更加丰富。而在大自然中除了鸟鸣声还有很多美妙的,如水滴声、风声、风吹落叶声等,这些声音中蕴含着大自然的蓬勃生机,通过轮音技巧将这些声音与乐曲所表达的含义结合在一起,提高扬琴的表现力。扬琴自身的音色明亮、清脆,在演奏中既能表现出优美的慢板,又能演绎热烈的快板,其自身的演奏音色十分丰富,在不同的音区表现出的音色各不相同。轮音技巧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表现和提高扬琴的音色,弹奏出扬琴的主旋律,更好地突出乐曲主题。轮音技巧的特点使得将其应用在演奏音色表现上,既可以应用在快板上也可以应用在慢板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另外,虽然扬琴是一种弦乐,但是其表现技法却十分丰富,如扬琴独奏曲《龙船》,这是一首极具民族传统风格的乐曲,乐曲中蕴含端午节民间紀念屈原的情感。在演奏中乐曲与锣鼓相结合,在演奏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演奏技巧表现出人们情感的变化,音色变化极为丰富。无论是传统的扬琴乐曲作品还是现代作品,很多作品中都运用了轮音技巧,如《林冲夜奔》作品演奏中,通过或绵长或急促或强劲的轮音表现出了林冲身负不白之冤,英雄无用武之地,悲愤而无奈的心情,通过轮音技巧表现出的音色将这一情景和感情描绘得惟妙惟肖。所以说,在演奏中掌握不同的轮音技巧,对提高演奏时的音色和情感表现十分重要,轮音技巧在扬琴演奏中是不可或缺的。
四、结束语
现阶段,扬琴已经在民族乐器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广为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这与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在本文研究中,基于轮音技巧的特点,将其分别应用在扬琴作品、乐曲表现和演奏音色上,扬琴乐曲树立起独特审美趣味,最大限度地为提高扬琴乐曲演奏艺术表现力提供坚实的表现基础,使扬琴及其相关文化成为无法磨灭的民族性的烙印。
参考文献:
[1]沈颖颖.扬琴教学方法的探究——以扬琴的轮音技法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21):102-103.
[2]钟钰.扬琴曲《凤凰于飞》演奏技巧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