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演唱中咬字的重要性

2020-11-16赵俊杰

艺术大观 2020年25期
关键词:咬字民族声乐声乐演唱

赵俊杰

摘 要:在汉语发音中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三点内容,分别在于发音的方式、位置以及器官。通过这三者之间相互结合,最重要的是找准正确的发音位置。这样才可以发出标准的发音,和唱出来字正腔圆的声乐作品。因此,演奏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本文在此对声乐演唱咬字练习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声乐演唱;咬字;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5-000-02

中国是一个历史丰富,文化悠久的国度,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通过历代的积累,创作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声乐史,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民族声乐流派。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拥有独特的中国气息和中国做派。在这广为流传的民俗音乐当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5000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给中国民族声乐创作带来了无穷的创造力。本文主要是着眼于对民族声乐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对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和吐字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同时对咬在声乐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通过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的研究和梳理以提升,对声乐演唱技巧的把握和认识,进而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教导学生进行演唱训练,提升演唱技巧,抓住演唱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依照自身情况来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提升自己对音乐声乐演唱的艺术水平,掌握音乐与语言的结合。[1]

一、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一)歌唱教学的基本需求

歌唱的载体来自语言,而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音,这样对语音的研究就是声乐演唱中的重中这种,如果演奏者口齿表达不清,那么在演唱中所要表达的声乐主题和艺术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无法把感情色彩和声乐主题清楚地传递给受众,所以对于声乐的音调和发音是演唱者进行训练的重点所在,在具体的声乐训练过程中应该把发音和声调相互结合起来。

(二)使歌曲艺术形象更加鲜明

音乐演绎者在进行声乐歌唱的学习之前,应该打好语言发音方面的练习,对于朗诵和唱歌,尽管在音乐形式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对于语言和声调的拿捏上确有相通之处,在朗读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文本中所要表达的词义和主题,同时也要掌握轻音重音,停顿语调等语句上的要点合唱歌唱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音乐技巧是一致的。这样才能更加深切地表现出文段中想要表达的效果,丰富语言的情感特点,演唱者和听众能够深入其中,达到情感上面的共鸣。[2]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易出现的问题

众所周知,每首歌曲的歌词中大都包括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部分,只有一小部分的声乐不带字头,在演唱中字头部分容易出现问题。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靠的不全是有动人的嗓音和优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演唱者要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歌曲所蕴含的真情实感。

(一)字头问题

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咬字”指的是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声母在发生时不会造成声带的震动。因此,声母的发声时间比较短暂,并且无法人为的延长其发声的时间。在练习发声时对声母部分的发音节奏的要求是声音短促、有力。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所涉及声母的发声部位有五个部分,即“嘴唇”“舌头”“牙”“齿”“喉咙”。从上面这几个位置发出的声音可以统称为五音。[3]

咬字的训练综合在五个不同的部位组合中,特别是字头的训练需要这几个部位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正确的声调。如唇音发音的声母是b、p、m、f。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由于地方方言和人们与说话时语调的不同,存在着很多读音混淆的情况。如有些人在说话时常常把h和f混淆,比如湖南的“湖”,有的人就会读成“福”,而福建的“福”,很多人又会读成“湖”。诸如此类的很多读音在汉语词典中的来说是不正确的,但是对他们当地人习约定俗成的认为中,这就是正确的。这些语言的发音到了演唱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如前舌音、翘舌音、唇音、牙音、齿音、喉音等在发音时常常会存在搞不清楚哪里发力,怎样发力的情况,咬字不清晰,含糊不清的情况将会非常常见。例如:把“花篮”唱成“花难”,“牛奶奶”唱成“刘莱莱”,“那边”唱成“辣边”等情况。如果字头读不清楚,会对声乐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造成曲解,深刻影響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听众的体验。[4]

(二)字腹问题

字腹也就是所谓“吐字中字音”的韵母部分。字腹跟字头区别较大的,首先字头的发音不可以延长,字腹则需要延长,与之恰恰相反,同时在歌唱过程中的响度较大,在歌曲中属于主体部分,在发声中,字腹的发挥最为重要,而且常常决定声乐演唱中歌唱的好坏。字腹的延长部分根据韵母的不同口形一共分为四类,即“齐”“开”“撮”“合”四类,称之为四呼。

首先在发“开口呼”的时候,口形最容易打开,然而在具体的演唱歌曲过程中字与字之间的间隔比较短、因此不容易打开;其次在发“齐齿呼”时,发“i”的音,在具体练习的时候不够圆滑,不会像开口音那样好找到位置; 接着撮口呼是发“淤”音,在训练发这个音时,训练者的嘴唇容易发紧,喉头不容易打开。这样的话它们之间的共鸣就难以找到,气息不流畅,可是只要把“撮口呼”学会了,在最后学习“合口呼”就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合口呼”和“撮口呼”有很多相似之处。[5]

字腹是在声乐演唱中占主要的地位,字腹主张字正腔圆,在音节中开度最大、音色最饱满、色彩最丰富,然而人们在演唱中往往抓不住字腹的特点,无法将咽腔部位充分张开,在咬字中也无法很好地区分字头与字腹,以至于出现声母和韵母之间的混淆。

(三)字尾问题

字尾讲求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然而在人们大多数演唱中,到了有字尾处往往不能把字尾收住,不能很好地把音乐效果表现出来。例如,单元音没有结尾,但是人们在练习中往往会元音咬偏,因此无法很好地收住尾。有时就会出现首位非常僵硬和不自然的现象,并且结束有时与在时间上存在偏差。

三、正确的咬字方式

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在于节奏轻快,穿透力强,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语句轻快,具有穿透力。可是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往往难以做到。由于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过于注重發声的练习,而忽视了咬字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这会导致演唱者口齿不清晰。如果演唱者认为歌唱只是把声音放出来就行了,那他对声乐演唱的认识还不够。这过于注重声音和演唱技巧上的练习,这就陷入了误区当中,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别是民族歌曲,在演唱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吐字和咬字的清晰,注重字正腔圆的民族表达。[6]

一般来说,字正腔圆是衡量演唱者声是否拥有优美的声腔的基本要素,这也是民俗声乐演唱中极为关键的一环。音乐作曲家在对民俗歌词的谱曲中常常需要顾及字,但是在实际的歌唱的过程中更需要顾及音。

我国在声乐演唱中时更加重视以字行腔的运用,就是指在歌唱过程中以字的调、韵、声和咬字吐字作为依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咬字”的运用。民族声乐演唱中字的发音规律即是“声腔”,尤其在我国,地方戏曲声腔基本是歌曲中文字的延伸。这种以字行腔的表达方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不仅是一项基本审美标准,还是一种特别的声乐训练方式。

民族声乐在演唱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兼顾强调所有字的特征,他们往往更看重字和字在行腔之中的自然连接是否连贯、声与字的统一性。演唱者也不再特别强调这些全体字的特殊性,所以歌唱很多会出现缺乏美感、旋律性的情况,相应的产生的声音也自然不够连贯。因此这就更需要加强对演唱者母音的训练,只有演唱者能够对母音切换自如,这样才能掌握有效科学的演唱方法,学会正确的咬字手段,才能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具有表现力。[7]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演唱是以准确的咬字吐字为基础的。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将行腔运用作为声乐演唱的基本特征,将字正腔圆作为衡量演唱者声腔是否优美的基本标准。民族歌唱也要求众多歌唱者在“咬字吐字”的拿捏上狠下功夫,以求提升声乐演唱的质量,进而带给观众们更加精彩的声乐盛宴。

参考文献:

[1]勒茅珠玛.浅谈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9(11):56-57.

[2]付键楠.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19(27):222.

[3]赵忠博.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J].艺术研究,2019(04):106-107.

[4]李月华.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问题探究[J].黄河之声,2017(04):81-82.

[5]杨娜熹.浅谈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6(10):53-54.

[6]曹杨.中国声乐及其演唱中的咬字问题[J].艺术研究,2011(04):152-153.

[7]阿依古丽.声乐演唱中咬字问题浅析[J].黄河之声,2009(09):56-57.

猜你喜欢

咬字民族声乐声乐演唱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