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校园传承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11-16钱鑫时国庆周芷琦钟成朵
钱鑫 时国庆 周芷琦 钟成朵
摘 要:黄梅戏是安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个地方剧种,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安庆地区黄梅戏的校园传承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从黄梅戏的传承路径、传承效果、传承制度、组织形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黄梅戏的校园传承现状,并结合调研材料对其传承现状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梅戏的校园传承对策。本研究为中国传统戏剧的校园传承对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黄梅戏;校园传承;传承现状;传承对策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3-00-02
安徽黄梅戏,起源于中国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受宋代的民歌和元代民间杂剧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民间戏曲的风格和雏形。明清时期,黄梅县戏风昌盛。清乾隆五十一年,湖北黄梅地区发生重大水灾,导致大量难民迁移到安徽安庆地区。难民们在南迁安庆等地的同时,也将黄梅戏带到了安庆。黄梅戏以抒情的风格为主,韵律清新明快,曲调婉转悠扬,内容通俗易懂,因而黄梅采茶调在安庆民间得到快速传播。采茶调逐渐融入安庆地方戏曲,安庆悠久的戏曲文化环境以及当时徽班的崛起,使得当时的采茶调慢慢向传统戏曲形式演变,成了黄梅戏,从而流传至今,影响深远。黄梅戏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地方剧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遇到了新的困境。因此,国家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和戏曲振兴工程等,通过传统戏曲进校园、进教材,来推动黄梅戏在青少年之间传承,发挥传统戏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以安庆地区黄梅戏校园传承现状为研究对象,考察学校在黄梅戏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便推动黄梅戏传承发展。[1]
一、安庆地区黄梅戏的校园传承现状分析
安庆地区是安徽黄梅戏的起源地和重要传承地。黄梅戏在此地的校园传承现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了解黄梅戏在安徽省各类校园的传承和发展状况。
(一)传承路径
地方戏曲承载了各地优秀的文化传统,将地方戏曲的传承融合到学校教育中去,是国家戏曲振兴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培养黄梅戏传承人,2011年,经教育部备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艺术院校——安徽黄梅戏职业学院。该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是培养黄梅戏人才的储备地。近年来,该校为黄梅戏的专业学习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并与全国各地的文化传媒公司、剧团、教育机构等合作,为学校开展国家和地方戏曲教育培养了一批黄梅戏优秀艺术人才。
2015年,安庆开展了“黄梅戏进校园”的特色活动工程,在市区和安庆怀宁县先行开展校园建设试点。该项活动有效带动了安庆城区和怀宁县区黄梅戏传承建设的共同发展。同时,国家“高雅艺术进校园”政策倡导以来,“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在安徽部分高校也陸续开展起来,许多学校专门引进黄梅戏戏班和专业剧团去校园表演,激发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提供优质美育体验,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为进一步推动黄梅戏的传承与传播,2016年,安庆市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的黄梅戏剧目和教材,利用互联网开展黄梅戏表演活动和教学活动,建立黄梅戏博物馆,不断丰富黄梅戏文化传播的渠道。[2]
(二)传承效果
国家实施黄梅戏非遗传承保护以来,在安庆市政府及安徽省等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更多地了解到黄梅戏,对传统戏曲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黄梅戏在安庆以及全省部分高校的知名度有较大提升。
据统计,开展线上调查问卷323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56份。其中高校中对黄梅戏表示感兴趣的学生占调研总数的81.8%,表示今后愿意多接触和了解黄梅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2.3%,并且参与调查的大部分学生都对黄梅戏的经典曲目表示比较熟悉。
总的来说,黄梅戏传承效果十分明显,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当代青少年。在安徽各地高校的努力下,培养了很多热爱黄梅戏的工作者和戏剧人才,对全国范围内黄梅戏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三)传承制度
黄梅戏传承有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国家对传统戏曲的校园传承十分重视,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确提到加强传统戏曲在校园中的传承,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制定新形势下的戏曲教育工作,对普通中等职业艺术教育学校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在地方上,各级财政部门切实落实大中专院校的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与此同时,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也于2016年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戏曲传承发展的通识学科教育,鼓励高校开展或者举办以戏曲为特色的教学。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呼吁和推动下,黄梅戏在安徽全省各类学校的校园中得到了进一步传承。
(四)组织形式
在社会上,一些民间黄梅戏剧团,大多数都是民间黄梅戏的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全国范围内也有大量的传统戏曲公司、戏曲影视机构等。这些传统戏曲组织形式和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学习黄梅戏与以黄梅戏为职业的人员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个人方面,政府和学校鼓励民间戏曲表演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到戏曲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设立了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戏曲职业院校成立名师工作室。黄梅戏民间艺术、非遗传人与戏曲职业院校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专业知名度,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多的传承途径。
二、黄梅戏校园传承现状的原因分析
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型影视和流行歌曲的崛起,在全国范围内,传统戏曲的发展渐渐遭遇到了瓶颈。黄梅戏也是如此,市场急剧萎缩,导致其发展前景堪忧。目前,高校黄梅戏的校园传承多以课堂上教学著名黄梅戏曲目和活动表演为主,学生日常接触到戏曲的时间并不多,难以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黄梅戏演艺市场萧条。演职人员待遇差、工资低,演出经费的缺乏也使一些演出活动在大量服装道具的购置上产生困难。像大多数中国传统戏曲一样,黄梅戏演艺业缺乏根本的保障体系,演出人员没有生活保障,缺少足够的安全感,整体上害怕学习黄梅戏没有前途。所以这也导致了黄梅戏如今人才流失,专业艺术学校和剧团难以吸收新鲜血液。
黄梅戏发展理念创新不够,年轻人对于戏曲文化的兴趣比不上那些多种多样的节目或者影视剧,认为看戏听戏都是老一辈的娱乐。同时,老套的曲目也无法再满足现在观众的需求,戏曲艺术的诗词储备也相对匮乏,黄梅戏几乎很难找到继承人来创作出新的优秀剧本了。早期黄梅戏的传承发展与作品创作,始于农耕时代的生活环境,而现代工业文明已经使黄梅戏的生存空间发生根本变化。所以,黄梅戏如何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如何结合现代社会环境创作出现代青年人喜爱的作品,是值得黄梅戏家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黄梅戏的校园传承对策分析
黄梅戏的校园传承任重而道远。
首先,要加大戏曲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向青少年普及黄梅戏。学校可以邀请著名戏曲演员及戏曲教育家举办戏曲专场演出和报告讲座,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增加学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黄梅戏产生兴趣。
其次,学校可以将黄梅戏纳入艺术教學选修课程,取其优势与其他专业进行合作创新,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再次,继续打造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在各类学校进行推广。学校以社团和剧目展演的形式,鼓励学生去接触和学习黄梅戏,使黄梅戏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艺术的传承推广融为一体。
另外,创建黄梅戏等传统戏曲艺术表演等系列活动,将其纳入高校大学生的比赛,邀请业界著名专家为评委,为黄梅戏选拔更多人才。学校可利用社团、广播等活动进行宣传,鼓励学生们学习戏曲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黄梅戏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黄梅戏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对祖国、对家乡产生更深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虽然现在黄梅戏的传承发展遇到了瓶颈,但是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地方政府和戏曲传承人的努力,黄梅戏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期盼。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黄梅戏,国家需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理应担负起传承黄梅戏等国家传统戏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J].四川戏剧,2015(07):2+173.
[2]赵岚.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评鉴,2018(11):136-13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