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缺乏以小生行当为主的剧目
2020-09-14虞文兵
虞文兵
一、传统小生主演的剧目逐渐成为以旦角主演的剧目
在黄梅戏的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剧目的丰富和观众的需求出现了不少以小生主演的大小戏,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戏曲受到其他艺术冲击后,黄梅戏是在一个非常畸形的状态发展的,或许很多剧种都有这样的问题,靠女性演员吸引观众的目光和关注,黄梅戏的剧院、剧团捧出大量的女演员, 比如“五朵金花”,还有现在举办的黄梅戏青年比赛“寻找七仙女”。从比赛上就看出没有男演员的事,黄梅戏的今天就是“阴盛阳衰”局面,剧团演出排演的戏都是以旦角为主的剧目,可是剧团里,艺校每年都培养了很多的优秀的男演员大部分没戏演出,都在跑龙套或伴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把一出以小生主演的剧目《孝子冤》,找了个编剧,改编了这个剧本,改名为《慈母泪》,把原著小生张秀这一男角色的故事,改编成了旦角发生的故事,用女演员来主演,故事的情节完全一样只是换了角色性别,黄梅戏的传统梁祝题材剧目《山伯访友》,梁山伯是一号角色,但新的黄梅戏《梁祝》是以祝英台为主。还有传统剧目《赶子图》说的是落难公子张保童受陈家母女救助后高中状元的故事,可是现在只演旦角陈月英给张保童“送茶”这一段,还有大戏《渔网会母》文武小生寻找母亲的故事,现在只母亲“认子”这段戏,包括很多花腔戏中很多都是小生和丑行主演的,现在也都没了,都以旦角为主。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失传了很多的传统小生剧目。
二、 黄梅戏生行行当之间的表演是模糊的
黄梅戏最初是独角戏,一人唱,自叹的形式唱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后来两小戏时有了小丑、小旦,再到三小戏的阶段出现了小生。黄梅戏发展到能演大戏的时候,行当里就有了正生,也就是京剧中的老生。在黄梅戏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演员属于半职业的演员,这就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演员之间的串行,因为男女同调,演唱黄梅戏的男演员都需要很好的大嗓,所以一个院团出现个能挑梁卖座的男演员是很难得,黄梅戏发展的时间较短,所以小生与老生,包括花脸行当,都没有独立的行当声腔系统,只是在唱腔韵味处理方面,借鉴其他剧种的行当的演唱音色和演唱方法,演员在跨行当的表演时,程式的动作上吸收借鉴了京昆的各行当的表演程式方法手段,早期黄梅戏演员或许一直到现在只要有嗓,什么行当都能演,行当程式不规范这种现象一直伴随着黄梅戏的成长,黄梅戏一代宗师王少舫先生,他是京剧麒派老生出身,但他改唱黄梅戏后,主攻小生比如《天仙配》的董永,但同时也要演老生,比如《女驸马》中男一号刘文举就是老生,另外还有出大戏《罗帕记》中前面的王科举是小生,后面十八年后,又要变成老生,这个角色王少舫先生演合适,包括当代的黄梅戏主要男演员都是小生、老生全演,所以在舞台上小生的表演有老生的味道,老生的表演又有小生的东西,还有当今现在黄梅戏演员在排演新剧里会演年龄跨度很大的角色,所以黄梅戏现在男演员的行当是模糊的,没有专攻,包括女主演旦角没有自己的专攻。
三、大量的排演现代戏,演员只有人物,没有行当
黄梅戏从小调衍变成大戏,一直潜移默化的遵守着所有戏曲发展的规律,在遵循着戏曲美学的原则上在不断壮大,可是发展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提前开始变革,尤其在改革开放后黄梅戏大的院编创新戏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黄梅戏开始大量排演现代戏,黄梅戏通过媒体推出了大量现代黄梅戏电视音乐剧,这类的戏曲电视剧,电视剧的导演要求只保留黄梅戏的音乐,而且用通俗的歌唱的唱法来演唱,而黄梅戏的锣鼓、程式、念白通通都不要,说话就用电视剧的普通话对白,例如黄梅电视剧《家》《春》《秋》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媒体宣传了黄梅戏,但给黄梅戏界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先全国很多观众以为黄梅戏像唱歌一样,没有锣鼓、没有程式、念白是生活中的普通话,这样的戏曲电视剧影响到舞台剧的创作,很自然地接受话剧加唱,古装戏都改良服装,贴近影视装写实的风格去掉水袖,生行不穿厚底,老生不带髯口贴真实得胡子,表演淡化程式,很多新排的剧目几乎听不见锣鼓,作为地方戏没有语言的特色,和声腔的特点还能成为地方戏吗?黄梅戏的发展本身就不长,基础就不牢,大量新编新创的剧目都是在淡化戏曲程式的表演,以民歌和通俗方法演唱戏曲,再加上话剧加唱,相当一大部分知名的黄梅戏演员认为,这才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正确道路,在这些排演的大量的新剧目中只有男人、女人,没有行当。
四、黄梅戏小生今后的现象
黄梅戏小生很多的剧目面临失传,得不到继承,谈不上发展了,小生这个行当可能永远是陪旦角演戏的配角。只要有黄梅戏就是《天仙配》“树上鸟兒成双对”,在全国各剧中戏曲专业的朋友们提到黄梅戏总是仅知道这两段唱腔,能代表黄梅戏小生行当的角色只有“董永”这样的角色。并且认为黄梅戏的小生行当表演风格都是“董永”这个形象的风格,像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的“牛郎”的人物形象、穿戴、表演基本一样。很多兄弟剧中的朋友,包括戏曲观众都认为黄梅戏的小生最适合演“董永”这种类行的角色,不需要太多的程式表演风格,贴近生活韵白。同行认为,黄梅戏的小生在驾驭“巾生”“官生”“穷生”等比不上越剧的小生,更别提能否演“雉尾生”“文武小生”。黄梅戏小生的戏路是很窄的,黄梅戏的小生仅仅现在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观众熟悉的朗朗上口的唱段,有真正些好的有演唱水平有难度的传统唱段,除了黄梅戏业内圈内演员知道去演唱,大部分观众是不熟悉的。
这样长此以往,黄梅戏小生行当每个演员唱的表演风格、演唱方法也是近似的,没有个性,没有特点,何谈将来会有流派产生?如果在这样继续下去,多少年后,黄梅戏这个剧种只有生行和旦行,没有其他行当的存在了,黄梅戏的未来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