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文博旅游业的新型业态发展研究

2020-11-16康婷糜娜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互联网+互联网

康婷 糜娜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博旅游景区数字化展陈和智能化管理已成为旅游业新型业态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媒体技术在文博旅游景区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刻板的历史文物遗迹又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为此,本文分别以文博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和智能化管理两部分阐述其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典型做法,分析新媒体技术与文博产品的创意融合,探索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激活文博旅游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文博旅游;数字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消费时代。人们利用手机、电脑、网络科技等手段进行沟通交流和办公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以满足个人所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旅游业消费媒介也从传统消费型逐渐转变为互联网消费型。作为传统旅游形式之一的文博旅游,是以文化为核心,以博物馆、古迹遗址、文化展览等为载体,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的一种旅游方式。可见,文博旅游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知识和文博知识,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各类传统或独特地方文化。

目前,我国文博旅游产业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人们更喜欢选择自然风光或风土人情类旅游产品进行消费。相较于观光类旅游产品,文博旅游在面对竞争时产生了产品内容无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文创类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诸多制约问题,既浪费了建设资源,又没有形成良性的社会影响。为此,国内文博旅游业正致力于与互联网相融合,改变传统文博旅游产品定义,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博旅游产品,力求市场新突破和新机遇。

一、文博旅游景区的数字化应用

近年来,为更好适应市场竞争、应对游客需求变化,文博旅游业大力发展“互联网+”概念,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实景文博旅游资源相结合,设计打造具有多元化、动态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1.虚拟技术加深旅游体验感

虚拟技术包含现实虚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两种,分别简称为VR技术和AR技术。它是将真实世界中很难体验到的信息通过电脑等技术手段进行模拟仿真制作,叠加后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了现实世界,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事物。国外许多国家,该项技术已探索性地运用于虚拟讲解、“复原”展品、“复活”展览对象并与之互动、展示暂时无法展出的藏品、创建博物馆AR游戏以及AR馆内导航等多个方面的业务内容。而在国内,AR、VR技术的应用也如火如荼。许多博物馆设计制作了文博类的AR卡片,如兵马俑、恭王府、圆明园等多个不同景区都制作了AR卡片,游客手机扫描AR卡片即可在手机屏幕中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以及声像和特效等。既能生动展示馆藏文物,又可以近距离观摩和研究文物。又比如2017年5月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看见‘圆明园”数字体验展,利用虚拟技术多角度复原了西洋楼、勤政亲贤、方壶胜境等26个景点。可见,虚拟技术以其交互性和沉浸性特點,给历史文化遗产增添了生命力,为参观者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

2.多媒体显示技术传递展品文化底蕴

多媒体显示技术是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可以通过LED屏幕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信息。该技术能将文博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展品、知识和文化充分与历史事件或故事相融合,利用动画、图像、影音等元素营造出情节丰富和内容生动的感官体验,使景区的展陈效果和游览氛围更加舒适,为游客带来的感官体验更加全面和深入。

传统文博旅游对游客时间和体力要求比较高,需要前往景区实地观光游玩,这就大大限制了许多游客因特殊原因不能选购文博类旅游产品。同样,文博旅游产品的展示也会受游客的喜好、认知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显示技术,通过手机、电脑、网络设备的系统应用,设计开发博物馆游览路线、展品描述、音频解说等内容。游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游览路线,获取喜爱的展品知识,有针对性的选择观赏内容,增强文化传播性。此外,一些博物馆还利用多媒体显示技术特点,整合展示文字和图像,辅以音频对景区游览信息进行介绍,较好的改变了原有单一游览体验,让观赏更富有文化韵味,加深游客对展品的理解和记忆。

3.全息投影技术实现展品全方位展示

全息投影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端媒体技术,具有立体玄幻的3D展示效果,区别于传统平面展示,该技术展示的物品更加立体,感官性更强,达到宣传效果更好,进而在文博旅游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全息投影成像

全息投影成像是采用虚拟成像技术将不同角度的影像投影到MP全息投影膜上,游客无需配戴3D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且观看到的展示品更加全方位、更加立体。例如,后人根据古籍想象复原的诸葛木牛流马,通过视频动画来展示其制作过程与三国时期模拟使用的情景。全息投影与智能交互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可以吸引游览者的好奇心,使游客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古时人文风情,细看历史印记。

(2)全息展示透明屏

全息展示透明屏是一款透明显示屏,具有超广角、高亮度的特点,观看者能从任何一面穿透展示物观看到影像在空中漂浮。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文博旅游活动中个体物品的展示,能够更好的表现展品的细节或内部结构。《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由于年代久远,绢本颜色早已大不如前。但应用全息投影技术后,图中的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得到充分还原,恢复往日色彩,再辅以明暗色调和声像的搭配,使得图中人物动态跃然于上,在觥筹交错间,巧妙的营造出游览者是画中人的感觉。

(3)360度幻影成像

360度幻影成像是一种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半空中的成像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和立体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与实物的结合。可营造亦幻亦真的氛围,具有强烈的纵深感,也可配备触摸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还可应用在全息幻影舞台、360度立体演示展品、真人和虚幻人物同台表演等。

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就充分运用了全息投影技术,真实再现了莫高窟第159窟的现状。首先,将洞窟、壁画、彩塑等遗产进行色彩复原,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其次,采集其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数据,构建高精度虚拟洞窟模型。最后,通过360度幻影成像技术,让展品以彩色三维影像在空中成像。精准还原敦煌壁画的同时,还结合声像效果直观演绎莫高窟背后的故事,加深游客对文物的理解和记忆。

二、文博旅游景区的智能化管理

随着文博旅游景区互联网数字化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改变了游客以往的游览体验,新奇产品的呈现、方便智能的体验都使文博旅游产品重回大众视野,同时也改变了文博旅游景区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在管理中引入智能化手段,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方式,促进景区迈向“科技化”发展趋势。

1.电子票务系统缓解客流压力

文博旅游景区电子票务系统是依托RFID技术的游客身份管理系统,就是在景区门口建立一套针对游客方便进出景区、身份信息识别、提供游览介绍的管理系统,科学有效的提升客流量控制和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检票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易复制、易伪造、统计难、人工操作压力大等问题。而自动售票和检票系统可以有效缓解游客管理问题,RFID技术是集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通讯定位技术于一体的信息识别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远程订票、实名制登记或预约游览信息等,还可以应用在硬件设备上实现快速识别检票、电子门票的识别和客流量统计管理等工作。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安装的电子票务系统,能够根据身游客份证或网络购票凭证编码实现自动识别,快速打印获取景区门票,有效缓解景区购票压力。同时,景区门口还安装了检票系统,实现购票检票系统一体化,游客只需扫描身份证或电子购票凭证就可以顺利进入景区,极大提高检票速度,避免游客滞留,还降低人工检票成本。

此外,电子票务系统还可以设定游客参观游览次数,对于一些文物保护环境要求高的场馆只允许参观一次,不得反复参观。通过对客流量的控制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也使参观秩序更加规范。

2.传感系统监控文物保存环境

传感系统可以自动收集文物存放位置的各類数据,如温度、湿度、挥发物质、光照等。检测系统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通过后台计算和分析,形成一整套利于文物储存的有效环境数据,并设定预警系统标准,对不满足存放条件的环境进行实时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和改善存放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既可以提高文博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又有利于建设和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环境条件。

3.数据分析系统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文博旅游景区依托现有数字化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游客个人信息、旅游爱好、出行需求等内容的数据提炼,加以分析后判定出游客的购买行为动线,用以完善自身文博旅游产品定位和规划,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早在2001年就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数字九寨沟”综合示范工程,其目的是依托高科技实现文化遗产的"精准"保护,并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接待服务。截至目前,九寨沟已开通网上购票、智能客流监控、环境数据监测、观光车卫星定位等多个数字化工程,运用科技手段对景区资源进行检测保护,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预测物流趋势,彻底实现了游客限流旅游管理策略、人车分流管理理念、环境变化动态监控等工作,全面提升景区的管理能力和接待能力。

文博景区的“数字化”提升是文博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景区资源管理方面,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环境的动态监管、文物的精准保护,以及展品内在的文化展示和传递。对于游客而言,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游览体验,加深对展品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景区工作人员,则为工作带来了更多便捷,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细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可见,以互联网科学技术手段为载体帮助文博旅游景区重新找到市场定位,重新设计规划旅游产品,“激活”文物遗迹自身魅力,是景区发展的“切入点”。帮助文博旅游景区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古老文明相融合的新型服务手段,是景区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是文博旅游业的最终目标,与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是推动文博景区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更全面的展现出我国的历史瑰宝和文化底蕴。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青年项目:“互联网+”视域下文博旅游业的新型业态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C00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字化互联网+互联网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