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如何增加与“观众”的粘合度?
2020-11-16苏良娇
苏良娇
【摘 要】线上学习相比于课堂学习,不同的地方其中表现在:教师不能观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根据学生的状态以及听课效果立即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调动。所以,线上学习时,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线上学习效率高低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趣互动;慧关注;巧推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7-0187-02
【Abstract】Compared with classroom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is different in that: teachers cannot observe the learning status of students, and cannot immediately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and mobilizations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students and the effect of listening to the class. Therefore, in online learning, whether or not to fully mobilize children'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efficiency of online learning.
【Keywords】Interesting interaction; Smart attention; Clever advancement
特殊时期,近阶段全国范围内教育领域都在用互联网来进行网络教学。可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体验。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当下经历的,也将是持续至未来的一种大趋势。线上学习,相比于课堂学习,不同的地方表现在,教师不能观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立即根据学生的状态以及听课效果做相应的调整与调动。所以,线上学习时,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线上学习效率高低与否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能全员、全程参与线上课堂,就意味着这样的课堂深得学生的喜爱,这样的课堂能投其所“好”,能投其所“需”。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紧密的,课堂与学生的关系是包容的。学生的注意力时刻集中在线上课堂,学生的思维不断活动着,教师与学生的粘合度并未因空间限制而受影响。
一、趣互动——让“观众”有对象感
线上学习时,教师虽然看不到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学生,仍然是有同等数量的学生在电脑前聆听教师上课。教师要想象着你的面前就是一群可爱的学生,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那一颗颗跳跃的头脑,正投入地参与着课堂。因此,首先,教师要做到的是,即使看不到学生,也要想象着有学生,也要有很强烈的对象意识。那么,在语言交流上,就要求教师要有明显的互动提示。如“我这样的声音,大家听得清楚吗”“同学们,你听明白了吗?你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吗”等诸如此类的互动语言。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与他們的交流。
有的教师上直播课时,会异常的紧张。教师需要先放松心态,真正享受每一次的直播课堂。因为教师积极放松的心境,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同样也产生愉悦放松的心情。在这样放松愉悦的场域里,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弱,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教师需创设机会,有意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精彩的点评,来振奋学生的精神,如“某某同学的小脑袋很会思考啊,不小心和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来,隔空握个手吧!”也可以通过幽默的引导,来唤醒学生的耳朵。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前头脑风暴,“什么鱼不能吃?木鱼。什么池不能有水?电池。什么布不能做衣服?瀑布。”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感受了思维的敏捷。
二、慧关注——让“观众”有存在感
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学生感觉到被课堂“冷落”了,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游离在课堂之外。线上学习,学生更感受不到教师的眼神关注,这个时候,更需要教师语言上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存在感,这样学生更愿意融入课堂。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才能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课堂。教师不能把关注点聚焦在积极发言的学生身上。线上学习时,我们可以点名让某些学生回答,也可以随机抽号数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就会更广一些。线上检测时,我们可以点名让某些学生提交作答照片。通过随机点名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在电脑前认真听课。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亮点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课堂上,有些学生对某些问题望而生畏。只有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能胜任,回答正确了,教师便大张旗鼓地表扬,无形中营造了一片优秀学生的天地。那么,那些回答不了的或回答错的同学,就只能默默选择安静了。课堂上,教师应传递这样的信号给学生,即使回答错了,也会从教师这得到肯定,肯定他做过的努力,让他拥有下一次继续挑战自己的勇气。
同时,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也应有分层设计的理念与追求,为不同层级的学生量身定做不同层级的问题。不同层级水平的问题面向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如朗读课文,教师就可以多关注那些薄弱的学生,让他们来朗读。试想,如果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对他们而言,就是莫大的鼓舞。朗读正确了,教师再及时地给予具体的鼓励,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那么他们就更愿意融入课堂了。因此,课堂上,学生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鼓励,便寻求到了一份安稳踏实的存在感。这份充实的存在感,正悄悄地变成学生深度融入课堂的内在驱动力。
三、巧推进——让“观众”有成就感
课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在课堂无所事事,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那么这些学生就会表现得精神状态不佳,更别提积极参与课堂了。因此,线上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品尝到因成就而获得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应成为教师不断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教师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找到学生就近发展区,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支架。在预设的学习支架中,宜遵循就低不就高原则,即要考虑到最最落后的学生,它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支架的辅助。学习支架,不仅能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还知道怎么学。如学习《四个太阳》一课时,通过问题追问的学习支架,指导学生走进课文,品读课文。如学习支架一的问题向导:文中的小画家画了4个太阳,是哪4个太阳呢?分别送给了哪个季节?你能用“我画了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季节)”来表达吗?再如学习支架二的问题向导:不同颜色的太阳藏着小画家不同的心愿。哪些语句,藏着小画家的心愿呢?请你用“我画了_______的太阳,我想让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有了问题向导,学生在读文时就有明晰的问题意识和方向,同时,又有语言支架的辅助,学生就能轻松又规范地组织语言。
同时,教师线上教学时,应避免满堂灌,宜以学测共进的形式来推进教学。某一环节的学习后,教师可停下来,当堂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检测,并当堂反馈。教师在适当的节点检测,有利于学生运用新知和巩固新知。同时,学生刚学了新知识,这时候的认知和记忆是最清楚的,解答起来更如鱼得水。学生能在顺畅的思考与解答中,寻得一丝充实感和满足感。学生每堂课的学有所得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可视化、形象化,让学生可以清楚真切地看得见自己的进步与收获。因此,上课之前,教师应充分备课,为学生量身定做可行的学习支架,并配套针对学习要点的课堂检测。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起来了,也真正学到了,这份满足感和成就感又进一步唤醒了学生迫切想快点融入下一节课的内在期待与期许。
综上所述,线上学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挑战,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互动、课堂关注、课堂推进上多努力,那么线上课堂将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学的“大合唱”。
参考文献:
[1]郑旺盆.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9).
(責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