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0-11-16李焕
李焕
【摘 要】新时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进行合理“放权”,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打造趣味性和效率性兼具的优秀课堂,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庞杂,小学生对古诗、现代文、词语辨析、字音字形、口语交际和写作等多样类型的语文知识的消化理解程度较浅。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促进者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教学设计和课堂流程更加贴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与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7-0078-02
【Abstract】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requires teachers to "delegate power" reasonably, and strive to be student-centered in actual teaching, create excellent classrooms with both fun and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life-lo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is complex, and the pupils have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diges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hinese knowledge such as ancient poems, modern prose, word analysis, phonetic characters, oral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Teachers, as guides and promoters of pupils learning development, must put themselves into consideration for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ir learning needs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eaching design and classroom processes are more in line with pupils cognitive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Student body; Efficient classroom
一、課前预习与课堂交流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主动探索的过程,语文教师常常将这里的“已有经验”误认为只是小学生对普遍性字词、修辞、常识的积累程度,而忽视了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对学生把握整篇课文的重要性。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不足,对长篇课文中的精细描写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整体速度较慢。教师花费过多时间让小学生在课堂中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小学生仍会对课文内容产生陌生感,无法快速开启自己的思路,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无效的停顿和偏差。教师基于学生普遍心理特点可以为其适当增加课前预习环节,然后再在课堂中对知识展开细致讲解。例如《开国大典》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全文阅读并且大致给文章划分层次,学生按照教师提前设计的导学案进行目标清晰的阅读,这样小学生在课前就能对文章的主要事件和描写有大体的印象,为课堂活动的展开和教师的讲解留出充分的时间。《开国大典》中涉及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和阅兵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通过网络查阅天安门广场的AR实景图片以及观看往年的阅兵式视频增强观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文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抗战、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事迹等资料,并且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交流展示。将过于繁重的课后作业变成帮助学生及时积累经验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课堂效率。
二、尊重学生需求,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
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习惯于全权掌握课堂进行的节奏,把学生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倡议看作是“节外生枝、拖累教学进度”的表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错误地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于教师的安排,小学生容易在某个节点因为不适应教师的讲解而对本节课很快地失去兴趣,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则完全保留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权利,教师以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留心观察小学生对学习的特殊需求,并且迅速地结合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判断,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情况下满足学生合理的学习建议。
以《将相和》一课为例,由于文中包含大量富有智慧性的人物对话,教师原本设计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蔺相如的社交与为人智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出想要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出于爱动、爱模仿的天性提出了这一要求,他们原本的目的可能只是参与一种集体性“表演”活动,教师如果不断地批评学生就会打压其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快速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部分,教师从角色神态、动作、语气和剧情流畅度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出最优小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有更为深刻的把握。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喜爱表现自己的天性,机智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三、有趣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是协同发展的,小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在进行写作时很容易偏离主题,无法形成完整的叙述框架,写出来的作文通常前言不搭后语,或者是受能力的限制而导致文章语言和情节单调乏味。教师需要切实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对其进行写作训练的过渡,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或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集体性的口语交际,提供几个关键词或范例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具体描写进行构思,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清晰完整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在活泼的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写作思路。
以《我来编童话》单元习作为例,学生一上来不知道该怎样写、写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概括性地讲述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书,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教师则顺势带领学生总结“中心人物、事件、场景、动作描写”等写作童话的要点知识,然后学生再围绕关键词“城堡、月亮、雪、小河”等展开实际习作。
在《猜猜他是谁》习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念出自己写完的文章,全体师生一起猜测文中写的是谁,课堂氛围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猜出答案之后,教师对学生提出表扬并且询问“如果加上发型特征和兴趣爱好描写是不是更容易让我们猜出来呢”,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过程中受到启发,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将安静的习作思考转换成小学生喜爱的口语交流,能够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琢磨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思维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小学生还未完全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出于智力基础和后天引导的原因每个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表现出差异性和独特性,比如有些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拼音的发音方式和拼法,有些学生则花费了很长时间却还是记不住声调。教师应该能够清晰地辨别“天生智力”“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学会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
五、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追求实时性和动态性,教师要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对小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和引导。因此教师不能完全按照已成定规的教案进行原封不动的僵化授课,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增强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情況下结合学生的需求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构建更具民主性、活跃性、开放性的新型课堂,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够高效获取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道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6).
[2]吕桂华.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校园(中旬),2016(03).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