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2020-11-16叶民亿
叶民亿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通过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落实“以生为本”,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本文对“以生为本”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实现“以生为本”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以生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7-0070-02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ls, fully implement the "student-oriented", effectively construct an efficient classroom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so that students feel deeply to the charm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experience the fun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student-oriented" and its advantages in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student-oriented" in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tudent-oriented"; Strategies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凸显。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无法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进行培养,十分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很难做到触类旁通。目前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够产生独立的认知,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以生为本及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考虑学生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以生为本”的实现可以做到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充分考虑,这样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数学学习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情感进行充分考虑,重视对学生心声的有效倾听。如: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面对那些反应能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诠释教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以生为本”的实现,有利于学生鲜明性格的形成,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有很大帮助。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文化进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思维进行培养,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
二、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现“以生为本”的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良好教学情境进行构建,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教学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运用多样化手段,构建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探究与掌握新知识。小学阶段学生十分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显著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例如:在“列方程求两个未知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相关故事进行讲述:“古时候有个大财主,他给了儿子富贵三十文钱,让儿子去市集购买年货。富贵先买了四斤炒花生,之后又买了四斤糖果,最后还剩六文钱。而炒花生的价格是糖果价格的两倍,那么炒花生与糖果各是多少钱?”在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在适当的时机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渗透。通过对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增强其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索就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下,有计划与目的地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与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前有效落实预习,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效果,让学生可以拥有充足的时间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以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与高效性,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索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能力。例如:在“倍数与因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自主探索教学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对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产生相应了解。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而在教师的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会对自身疑问、问题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出现错误的几率。通过对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形成,以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构建,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而合作学习就是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开展良好的互助性学习。数学学习有着相应的枯燥性,对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可以开展良好的自我教育与发展,进而使学生自身具备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可以对自身不足产生全面认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即便脱离了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依然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给予适当提示与纠正,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多维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强化,还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的良好发展。
(四)提升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意识的有效培养,进而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学生对知识产生一定理解后,就会从数学角度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具备的实际价值进行研究分析,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对教学素材进行挖掘,由此对教学知识进行引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产生有效感知,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此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引入,让实际问题数学化,进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促使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利息的计算”教学中,在学生明确掌握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银行利率进行调查,并尝试着储存压岁钱、零花钱,然后计算出一年之后能获得多少利息。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中产生有效联系,使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丁甲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