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16李泓皓
李泓皓
摘 要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和生活联系紧密的重要课程,可以说生活就是该门课程的基础所在。所以回归生活组织开展教学非常有必要,能够确保教学有效性,而且还能很好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关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8-0161-02
朝着生活化方向发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教学趋势,而且还是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很多都是来自于生活,所以将其与生活有效结合可行性很强。不过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大都侧重于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到教学发展。而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达成。
一、九年級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原则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法律意识、道德品质等的培养。就目前情况来看,生活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青睐,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还得严格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一)评价多元化
就当前情况来看,评价的单一性已经严重影响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生活化教学存在着显著的开放性,所以如果仅靠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针对此,要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评价中,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如学习态度、活动表现等等。同时,还应该将各种评价方式有效结合,如组织学生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评。这样,便能将评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生活化教学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威严不容置疑。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即便有意见也不敢提出来,严重阻碍到生活化教学的推进。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在学生发表错误观点的时候,教师不应该责备和批评,而是应该了解他们错误观点形成的原因,然后帮助他们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给予学生充足的尊重。这样,便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上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至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九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能够积极主动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依旧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阻碍到生活化教学的落实,教学质量也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观念与方法落后
虽然新课改提倡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过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样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情况,阻碍到生活化教学的落实。而且,很多家长也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觉得只有学生成绩好才能上理想的高中。这样即便部分教师有心改变,但是迫于各方面压力也只能沿用传统灌输式模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数成绩,不过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阻碍。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因为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沉闷无趣,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这种模式会逐渐让学生产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思维,只需要在考试前背诵一下即可,没有认识到该门课程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因此在具体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学生开小差、看别的书等等,导致九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三)评价方式单一
就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来说,考试分数是其评价的唯一指标。在这种方式引领下,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盲目进行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体验等比较忽视。而从学生角度上来说,为了考一个理想的分数,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虽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着一定的探究能力,不过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欲望,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教师教学比较浅显
就当前的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学浅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法治意识方面,教师基本就是照本宣科,给学生简单地播放视频课件,没能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还有部分教师在社会法律事件讲解中,就是单纯地介绍,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和激发,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分析
由上可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德育发展。针对此,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合理渗透生活化元素,这样能够很好转变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现状,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针对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来说,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实践建议。
(一)应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整个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乎到后续教学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就是用苍白的语言导入,这样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有着很强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将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具体可以通过贴近生活事件或者问题来实现,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感受经济改革》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便可以从生活观察角度着手,如“你们和父母乘坐高铁暑假出游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呢?”然后展示之前火车站排长队买票的图片与视频;询问学生有没有网购的习惯,有没有感受到市场服装摊的生意比往年更加冷清。这时,很多学生都会说有这种感受。之后教师便可以接着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样便能很好激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欲望,为接下来顺利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九年级学生虽然自制能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过他们的表现欲望却十分强。因此,在具体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安排学生表演生活情景剧。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來自于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获得启发。而通过情境创设,能够很好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我的毕业季》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班整个初中阶段的各种活动视频与图片,带领学生回忆,让学生明白自己就快要毕业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学习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勾起学生的美好回忆,让学生认识到整个初中阶段经历的可贵。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热情。
(三)与时事热点有效结合
关注时事热点能够很好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合理引入时事热点。法治教育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所在,其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法律知识,而且还得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以《全面依法治国》这一课程知识为例,教师便可以引入与此相关的时事热点,然后组织学生对其展开讨论与分析,以便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不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脱离法律的轨道。又如在《展现中国风范》这一课程知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冠病毒”这一热点,让学生看到我国在全球危机中从容的姿态,还有就是无私帮助其他国家的大国风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教学质量更进一步。
(四)合理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活动才是对所学知识巩固与检验的做好方法。因此,教师也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合理组织课外实验活动,以便有效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更加社会化。
例如在《建设美丽的中国》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图片与视频,以便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美丽的中国。之后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美丽中国需要各个层次人员的努力建设,而我们同样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也有着建设责任。然后组织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到指定的地点植树、清理学校周边的垃圾等等,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加深,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德育课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不可能脱离生活而存在,要不然很难将自身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在教学整个环节都合理渗透生活化教育模式,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达成。
参考文献:
[1]陈俊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21(01):152-152.
[2]吴长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法制博览,2019,21(21):290-290.
[3]李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12-113.
[4]张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19(07):67.
[5]刘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