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2020-11-16何舒茵
何舒茵
摘 要 初中阶段,语文情感教育是人文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体现,是一种相对于以往认知教育来讲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实现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的完美融合,才可进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进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对初中生们的语文教学不可以只是单一地考查其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还要重视起对其心灵以及道德品质的考查与引导。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情感教学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途径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8-0110-02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所体现的含义不再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性教学,而是对学生认知能力与道德素养的全面性考查与培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如此教学环境下,对语文课堂的内容要求也就更加严格且全面,教师如何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为此,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起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并且将其作为教学中心,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
一、情感教育简述
所谓“情感教育”,即是指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理论,以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为前提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当下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中,情感教育就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不仅可有效提升初中生学习水平,还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以及辅助性工具将课文中涉及情感元素的内容细化,并且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渗透性地理解到作者想要描绘出的感情色彩以及中心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教学质量
语文学科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征,在初中阶段课程中,教师通常可通过美化课本内容,应用“情感教学”理念营造出一种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气氛。比方说,在遇到一些关于描述自然风景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感教学,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课本所描绘出的唯美景色之中;在讲解关于革命题材的课文时,合理应用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仿佛置身于革命时代,充分感受革命先烈们的爱国情怀;讲解具有神话色彩的课文时,情感教学可使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唯美仙境之中。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调动起学生情感,提升教学成效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在初中教材之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审美的景色与人物,可有效培养学生情感审美能力。例如,学习描述某一季节的课文时,可以发现文中通常描写了行人、山水、飞禽、花朵、天空、河流、草木、雨等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逐步描绘出一副色彩缤纷的季节画面,教师可利用音频、画图等一些辅助性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鉴赏大自然的魅力所在,有效培养学生情感鉴赏能力。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情感是行为的向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核心工作之一就是通过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形式来帮助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语文情感教育就正好可以做到,进而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通过角色扮演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授课时,语文教师可依据课本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营造表演情境,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故事情景中经历人物历程、体会作者情感、理解人物性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丰富情感体验、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笔者就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角色,小孩、骗子、大臣以及皇帝,分析角色情感,随后要求学生自行进行选角与分组,将文章改为小话剧提前进行排练。学生排练进度大概完成后,在课堂中组织相关的话剧表演,各小组依次上台演出,依据其对角色情感的诠释程度,予以评分以及简要评价,最终选出“最佳小组”予以奖励,并且进行演出感悟与交流。如此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自发自愿地分析人物情感,深入解读课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情感教育,有效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合作能力。
(二)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学习时,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只有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之后,才能有效跟上教师教学思路,才可为“情感教学”的有效展开奠定良好基础。而情感教育理念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丰富学生联想力与想象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了解学生兴趣来制定教学方案,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逻辑思维不再受其它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思维方式不再受课本的条条框框所约束,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对未来生活生出无限憧憬与向往。例如,笔者在讲《藤野先生》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就引用了“情感教学”法则进行授课。首先为学生们分析了该篇文章所要描述的中心思想,简要讲解了此文的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到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作者以怎样的表达形式描述了此文,又在体现内心情感时运用到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该篇文章中所表述的画面与图片,随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情感,想象一下在文章背后,还有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情节,还有可能体现了哪些作者情感,拓展学生想象空间,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促使课堂充满活力,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三)通过朗诵,深化情感理解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授课时间会选择在解析课文内容前,让学生默读一遍课文,通常会忽略了让学生朗诵课文的教学环节,以默读代替朗诵,然而朗诵与默读的学习效益是完全不同的。某些文章的情感只有借助大声朗诵的学习方式才可以从语感中充分地将作者情感表述出来,因此,语文课堂中的朗诵环节是不可替代且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可在大声朗诵全文后,更加全面地掌握作者情感。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难免的,而“朗诵”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语文课堂之中,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防止学生出现思想开小差、上课打瞌睡的状况。例如,笔者在讲解光未然所创作的《黄河颂》这首诗时,可以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黄河的磅礴气势,但这远远不足以表达出作者身处在抗日时期时抗日救亡的情怀与保卫祖国的决心,只有引导学生大声朗诵此篇文章,才可以使学生们切实体会到其中作者所寄托的情感,全面发挥出情感教育的效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情感教学是组成高效率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为此,强化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践积极探索有效的情感教育路径,进而实现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祁贵山.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2]杨鹏臻.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