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浅析
2020-11-16卢昕
卢昕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生本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引用新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其中一种较为突出的教学方式,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探讨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0-0072-02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多年来数学教学模式的固化思维,为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论点,开辟了新的教学之路。本文将以翻转课堂为主题,围绕什么是翻转课堂以及怎样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
尽管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致力于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依旧有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保守地选择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所以即使是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数学知识掌握不透彻,数学学习的成效也不好。长此以往,学生的智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不断下降。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学习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法得到充分锻炼,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一直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
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已经进入了后青春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比较成熟,性格也较为稳定,并且明白高考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个阶段,由于高中数学难度比初中数学难度大很多,初中阶段适用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阶段可能就不适用了,加上学习压力大,学科任务繁重,数学在高考中占据的分值也比较重。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产生了焦虑的情绪。由于学生对教师存在敬畏心理,所以学生即使遇到了问题,也不敢询问老师。长此以往,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数学课堂中获得任何有用的知识,所以学生干脆自我放弃,开始将精力转移到自己比较擅长的学科上面,导致数学的成绩没有起色。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尽管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必要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较,具备其一定的优越性。
一方面,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前教师会集中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对数学书本内容进行全方位的预习,结合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对即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既可以将不理解的问题反复多看几遍,又可以将不懂的难题备注下来。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師首先为学生梳理教材的重点内容,然后集中为学生讲解课前预留的难题,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真正地做到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地积极,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会得到改善,久而久之,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就会有较为明显的进步。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
(一)课前预习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现阶段互联网与媒体设备是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标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的资料,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比如教师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个五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在短视频中教师利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的二次函数为导入,用直观具体的数据关系,画出图像,重点内容用红色等醒目的记号标记。然后给学生预备几个基本的问题: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算法则,要求学生学会画的函数图像。然后教师将视频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指数函数y=a^x(a为常数且以a>0,a≠1),进行系统的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