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预防
2020-11-16洪进石卉史敏
洪进 石卉 史敏
摘要:心理问题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影响职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应当引起各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总结,其次对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单位和个体角度为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建议
职校学生承担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再加上社会环境、校园氛围等因素影响,其思想、行为方式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易引发心理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的要求,职业学校各级教育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倍加重视,并将其摆到较以前更加突出的位置。
1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心理问题与身体疾病有所不同,它是指心理或思想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情绪、状态或性格的较大波动甚至改变,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
1) 求知欲降低。求知欲降低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内在和外部因素。内在的有认识、观念、心理,如不愿意吃苦、不肯努力等,外部的如学习环境、氛围不好,两种因素常常相互影响。
2) 情緒波动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弱,遇到困难、问题情绪易发生较大波动,在乐观与消极之间剧烈变化,严重者会较大影响学习和训练。
3) 学习意志薄弱。少数学生丧失学习目标、患得患失、怕苦怕累、偏执任性,不善于采用和调整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愿意持续付出努力,学习意志薄弱。
4) 人际关系失调。个别学生因为性格、家庭的影响,不愿与周围的同学打交道、身边也没有朋友,人际关系失调。随着问题的积累,甚至造成强烈的人际关系冲突。
5) 自我认识不准。少数学生自我认识不准,总觉得自己不行,沉迷于消极、颓废中;或者自高自大,看周围都不顺眼,学习训练中易产生孤立感、挫败感。
6) 心理行为偏差。部分学生心理行为与身体年龄偏差较大,如过度偏执较真,或游移易变,严重的易发生焦虑、厌世等不良倾向。
2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 个人原因。学生年龄正处在快速成长期,心理发展不稳定[2],逆反心理强;学习压力大,而转化能力不高,易产生极端、偏激心理;遇到困难、矛盾时喜欢自己解决,但超出个人能力,不愿意寻求外界帮助。
2) 家庭原因。个别学生家庭存在遗传病史,属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少数学生在校期间,家庭遭遇重大变故;部分学生家庭性质特殊、内部关系复杂,一旦发生问题,易对学生心理造成较大冲击。
3) 环境原因。学生入校入学,生活环境变化较大,需要快速适应;学校管理过严或过松,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训练;校园生活单调,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基础差、底子薄,跟不上教学要求。
4) 管理原因。学校管理简单粗暴,管理者缺乏科学方法;人文关怀、人本管理缺失,学生精神压抑;教育管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思想易发生畸变。
3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3.1 单位角度
1) 开展心理筛查
开展心理筛查,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后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人人过关;定期普查抽查,进行跟踪掌握;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关注,巩固成果防线。
2) 及时发现问题
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及遭受家庭变故的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早介入干预,开展心理服务;对心理问题严重者,及时送医疏导治疗,避免造成重大问题或损失。
3) 加强日常服务
通过讲座、视频、网站等,加强日常服务;有意识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提升心理素质;定期随访巡诊,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为学生需求提供便利。
4) 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网站、视频等手段,普及心理常识,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心理问题;开设心理知识讲座、课程,提高心理意志品质;传授心理放松和疏导的技巧,培养和巩固稳定情绪。
5) 解决问题困难
掌握心理问题、状况及原因,根据原因性质分类解决:思想问题采取关心谈心,现实问题采取经济、司法等资助援助,帮助学生卸下包袱,走出心理困境。
6) 优化环境氛围
在学生利益事项上坚持公平公正,创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开展多姿多彩、相互合作的文体、教学活动,筑牢团结和友谊基础;拓展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营造积极上进、轻松愉快的心理文化[3];坚持人本思维,从人性角度考虑和处理各种问题矛盾。
3.2 个体角度
1) 端正价值追求
心理问题发生与个体不良价值观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个体要做到:端正价值追求,争当学习和训练标兵;多关爱自我,摒弃自轻自贱等不良心态;培养坚强意志,争做学习、生活中的强者,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2) 保持积极心态
有学者认为,个体人格发展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而健康的人格各个层次占比接近1/3。由于职校及环境的特殊性,学生本我易处于压抑状态,个体容易发生对自我认识定位不准、学习生活行为偏差等问题。作为学生个体,应主动融入集体,创造良好氛围,保持积极的心态。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避免悲观或消极。
3) 完善个人性格
完善个人性格,大胆与人交往,积极与周围的同学开展互动,避免独来独往或独处;心态平和,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以理智的情绪化解好胜、嫉妒等不良心理,将过强的好胜心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将不健康的嫉妒心理转变为奋进的力量,从而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4]。
4) 降低心理压力
放慢生活节奏,尽量处在个体习惯的学习或生活模式,使个体重归安全或胜任的心理状态;多与周围的同学、朋友交谈倾诉,舒缓释放心理压力;多参加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得到平衡,降低紧张和焦虑状态的强度,从而增强个体的应激水平。
5) 进行心理防御
正确对待院校环境氛围、学习训练等压力,使之成为自我积极进取的动力;不断接纳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积极寻找个体与外部的最佳结合点,消除不利于积极心理的外部因素,激发个体心理调整的主动性;掌握心理放松和防御手段,尽量避免一味压制自我或硬扛,取而代之采取转移注意力、迁怒于人等防御手段。
4 结束语
职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进行社会心理建设的阵地,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对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预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的对策建议。下一步研究重点是心理问题的发现及处理,为职业学校各级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黄贻苏,何颂,田长沛.职校学生心理疾病成因分析及预防管理对策研究[J].科级风,2019(27):181-182.
[2] 许爱红.浅谈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J].山东教育科研,2002,(11):49-52.
[3] 王芙蓉,吴慧,陈欢.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4):120-124.
[4] 张宝来.我军心理教育研究[J].南京:南京政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