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11-16汪润锋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汪润锋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落實,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词,对此,教师不仅要把传授基础知识作为课堂重要任务,还要全面落实课改相关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8-028-2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新时期下,为了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积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制定科学有效的授课方案。

一、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动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教师要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们的知识能力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育方案,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其对语文的探究兴趣。当学生们有了浓厚兴趣,自然会愿意跟随教师,主动参与相关活动,并提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效率。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指导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促使学生们能够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促使学生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卑鄙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最后,引导学生们完成自主预习,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度。在课上,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信息设备,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扩充知识资源,以增强学生们参与课堂的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交流活动

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着眼于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创设丰富的交流活动,促使其能够全面参与其中,有效提高语言能力。

例如,在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到: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父母之爱。从小到大,我们感受到的或听说过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描述应该是数不胜数,那么在同学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引入相关话题,促使学生们展开交流讨论,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表达的机会,促使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养。

又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们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人物语言的感知度,同时提升自己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文改变成情景剧,促使学生们通过表演、交流等形式,更深入地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会得到切实发展。

三、注重以生为本,切实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开展学习活动,但是这样的授课形式,容易剥夺学生们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其减少思考机会。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中对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并将其视为课堂主体,促使学生们调动自己的思考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动物游戏之谜》这部分内容时,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同时学会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思路,激发探究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构建学习小组,并根据文章内容,出示相关思考问题,如:课文开头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事例?科学家把这些游戏现象分为哪些基本类型?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现象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科学家对动物游戏之谜的研究得出了哪些结论?课文的标题是“动物游戏之谜”,可课文没有揭开这个谜,这篇课文阐述的问题是否与标题不符?谈谈你的理解。通过引入相关问题,促使学生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能够点燃思维的火花,进而有效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四、设置多样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语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此过程是具有探索性的、创造性的。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设置多样教学活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发明创造也都始于问题的发现。从有疑到解疑再到创造,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对相关阅读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带到课上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相互之间交换思考问题,然后回归文本,搜索答案。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可能会预设出如下问题:林黛玉与贾宝玉见面以后,她的心理有何变化,她对贾宝玉的印象是什么?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以后,他对林黛玉的印象如何?在黛玉面前是怎么表现的?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什么样呢?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促使学生们不断调动自己的创造思维,对相关内容展开思考,同时在交换问题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文章内容,组织学生们展开续写、改写、仿写等多样化的创造性活动,促使学生们能够调动自己的创造潜能,提升创新动力。

五、拓展阅读内容,培养学生文化传承能力

文化意识包括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对此,教师可以把握好教材内容,着眼于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们进行知识拓展,以增强其对文化的认知度、认同感和传承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柳永的《望海潮》《雨霖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诗词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组织开展朗读活动,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们进行知识拓展,例如,为其推荐更多古诗词,引导学生展开诵读。在学习到《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赏析活动,促使学生们通过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熟悉度,从而有效体会文言文之美,引导学生们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高其文化传承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师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并积极吸收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先进教育,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制定出创新教学策略,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同学保持良好互动,有效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友琼.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小说为例[J].名师在线,2020(12):19-20.

[2]9年湖南省岳阳市“金鹗奖”高中教师教学竞赛语文学科决赛为例[J].语文祝宇,毛学龙.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与探索——以2019[J].教学通讯,2020(13):49-51.

[3]何振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科技资讯,2020,18(12):112+114.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观澜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