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写作指导

2020-11-16李科良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傅雷名著尝试

李科良

广东实验中学优秀青年教师;曾获广州市越秀区教师现场作文大赛、2016年广东省名著导读教学大赛、2019年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多项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

题目呈现

请以“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写作导引

一般来说作文题目由几个部分组成,审题的时候需要抓住题目中心词,同时也要注意修饰词对写作内容的限定,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考生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住关键词和限定词审题。“尝试”是一个动词,意思是“试一试”。考生需要写出“尝试做什么事”。文章应该紧紧围绕“尝试做某件事”来选材构思。“不止一次”,强调多次“尝试”,写出多次“尝试”的过程才切合题意。“努力”一词用来修饰“尝试”,表示“尝试”的态度不是一般的随便试试,而是努力去做。

二、选材方面,范围很广泛。考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经历、朋友交往、与父母沟通、战胜困难等方面的素材。

三、构思方面,考生应当按照一定的叙事顺序写出几次“尝试”的过程,并重点突出每一次“尝试”时的努力程度。在叙述“努力尝试”的过程中,考生要交代自己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四、立意方面,考生要写出“多次努力尝试”后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深入思考这样“多次努力尝试”的经历给了自己怎样的生命启示。

初稿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广东实验中学 张宇骅

“经常阅读肯定是有好处的,但阅读就一定要看好书、看名著。”爸爸抽走了我手中的漫画,递来了一本《傅雷家书》。我极不情愿地接过,但仔细一想,也许爸爸说的有道理,多读名著对自身的提升也许有用,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我尝试让自己爱上名著!

我神情严肃地坐在桌前,翻开书,死死地盯着每一个字看,生怕漏了什么。不一会儿,这些枯燥的文字就让我睁不开眼睛。但为了真正接受名著,我试着强迫自己思考,在书旁写上自己的理解。

“一般藝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偏于cold,就因为……”中英掺杂?原来阅读名著还要有一定英语基础。刚开始遇到这种情况直接略过那一句话,但为了深刻理解文章的意思,我拿出了一本英语词典来辅助阅读。文中总不乏傅雷和儿子谈论艺术的文段,那一大段的中外艺术史总是读得我神志不清、眼冒金星。可是谁是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呢?阅读名著的目的不就是要获得新的知识嘛。这样想着,我又打起了精神。读到后面,傅雷不停地对儿子嘱咐日常琐事,遇到一点点事就长篇抒情……所谓的名著就是这么构成的吗?我合上书本,把它丢在一边。我那么努力地试着接受名著,它却如此让我失望!

“这就是你平常不看好书的结果,”爸爸见我如此烦躁,便劝说道,“漫画看多了,自然对纯文字的东西有所抵触,根本没有耐心理解每字每句的意思,抓不到文章重点……你要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用心体会傅雷望子成才的用心良苦,也许你会对这本书有新的看法。”

听了爸爸的话,我再次捧起书本,试着接受文中的观点,试着理解其中的深意。奇怪的是,摒除繁杂的学术理论,我竟看到了一个从未发现的傅雷,一个关注儿子成长、有着深厚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的傅雷。

通过不止一次的尝试,我终于慢慢接受了名著。名著是需要不断尝试去接近的,接近它的语言、思想,接近那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学生写后反思

前三段略显拖沓,应该减少叙事;语言表达上只注重了心理描写,可以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读书时难懂的煎熬。第四、五段语言上用词单一,在词语的运用上可以做到多样化。

结构上前半段的阅读体验太长,后半段略有欠缺,显得头重脚轻。重点应该是对再次尝试的描写和感受,内容上“不止一次”的尝试应该要有所提升,所以再次尝试的感受和所得可以充实一些。最后一段可以用排比句,层层递进,揭示出“尝试”阅读的进步和提升。

老师评语

作者扣题意识较强,文章主要内容围绕“尝试接近名著”来写,写出了几次尝试的过程。内容符合题目要求,构思也很清晰。不过在笔墨的分配上尚有不足。作者比较细致地写了多次尝试阅读名著,换来的是“失望”。经过爸爸指导后作者再次尝试阅读,终于读懂了名著。但是这一次的尝试却没有展开描写,只是简要概述自己试着怎样做。这样略写,语言稍显无力,无法充分表达自己通过多次尝试获得成功的真实体验。

修改建议

1. 合理分配笔墨,重点处详写。

起初,作者多次尝试阅读名著,没有读懂,只感到失望。经过爸爸的指导后,作者又一次尝试接近名著,终于读懂。作者这次尝试的过程应当详写,最好写出自己这次尝试的细节和心理活动,为文末表达思想和感悟做好铺垫。

2. 借用修辞增强语言表现力。

结尾抒发感情借用排比修辞,可以起到逐层递进的效果。句式方面,可以整句和散句结合,起到变化句式,增强节奏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考场作文对文章语言的评分占比仅次于内容,所以文章结尾若能着意进行语言修饰,或运用修辞,或引用名言,则可以为全文增色不少。

升格文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广东实验中学 张宇骅

“经常阅读肯定是有好处的,但阅读就一定要看好书、看名著。”爸爸抽走了我手中的漫画,递来了一本《傅雷家书》。我极不情愿地接过,但仔细一想,也许爸爸说的有道理,多读名著对自身的提升也许有用,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我要尝试让自己爱上名著!

我神情严肃地坐在桌前,翻开书,死死地盯着每一个字看,生怕漏了什么。不一会儿,这些枯燥的文字就让我睁不开眼睛,但为了真正接受名著,我试着强迫自己思考,在书旁写上自己的理解。

“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偏于cold,就因为……”中英掺杂?原来阅读名著还要有一定英语基础。刚开始遇到这种情况直接略过,但为了深刻理解文章的意思,我拿出了一本英语词典来辅助阅读。文中总不乏傅雷和儿子谈论艺术的文段,那一大段的中外艺术史我总是读得神志不清、眼冒金星。可谁是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呢?阅读名著的目的不就是要获得新的知识,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嘛。这样想着,我又打起了精神。读到后面,傅雷不停地对儿子嘱咐日常琐事,遇到一点点事就长篇抒情……所谓的名著就是这样的吗?我心烦意乱地合上书本,把它丢在一边。我那么努力地试着接受名著,它却如此让我失望!

“这就是你平常不看好书的结果,”爸爸见我如此烦躁,便劝说道,“漫画看多了,自然对纯文字的东西有所抵触,根本没有耐心理解每字每句表达的意思,抓不到文章重点……你要静下心来,细细阅读,体会傅雷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许你会对这本书有新的看法。”

听了爸爸的话,我再次捧起书本,看到傅雷在信里对他儿子说:“也许金钱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它至少可以让我们心灵更加充实。”傅雷严密的逻辑和理性的文字背后,原来深藏着他对儿子深深的爱。这种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谆谆教导,是他对儿子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家书写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顾虑读者对象。正因为这样,这种情感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我竟读到了一个从未发现的傅雷,一个关注儿子成长、有着深厚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的傅雷。

通过不止一次的努力尝试,我终于慢慢走进了名著。

一次次的尝试,让我学会了坚持;一次次的尝试,让我由浮躁变得沉静;一次次的尝试,让我找到了一扇直抵名著内涵的大门!

优秀

作文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广东实验中学 梁宝樱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戒掉玩手机的习惯。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回到家里,妈妈就诘问:“你怎么又玩起手机了?天天都玩,还学不学习了?”“我哪有天天玩。”我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就玩一会儿,玩完就去做作业。”妈妈用食指点点我的头,说:“你今天肯定又要做到12点多才能睡觉。”“不会的,不会的……”我含含糊糊地说。

话虽如此,我却因多日熬夜做作业,身体疲惫不堪。终于,我开始努力尝试戒掉手机。

第一天,我放学回家,将手机放在离书桌很远的地方,然后开始学习。40分钟后,我开始心痒痒,玩手机的欲望控制着我的心。但越是不去理会,欲望就越强烈。忽然,“叮咚”,消息来了,那声音击垮了我的防御,直击心灵。第一天尝试,我败下阵来。

第二天,我把手机关机,丢在一边,心想:这次应该可以远离手机,静下心来写作业了。妈妈打开了房门,把我从忘我的状态中惊醒。她端来一盘水果,温柔地说:“今天很认真啊,吃点水果,休息一下吧。”我一边吃着水果,一边不自觉地拿起了手机,摸着开机键,犹豫了一下,放下,又拿起,心想:休息一会儿而已,我就玩一会儿手机,吃完水果就不玩了。哪知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天尝试,我还是失败。

一连失败了好几次。我觉得戒掉玩手机的习惯太难了,简直难于上青天。可是,什么事是轻易就能成功的呢?

我决定再一次努力地尝试。

一个星期后,在一个作业有水瓶那么高的晚上,我感到了如泰山般的壓力。这么多的作业,加上老师每天的提醒和越来越近的考试的钟声,我只好埋头苦干了。7点30分,我拿起了笔。我感到时间紧迫,没有心思去理会别的了,只看见作业里一行行的字,只听见笔与纸张摩擦的“唰唰”声。

旁边的桌子上传来“嗡嗡”的声音,手机屏幕亮了,有QQ信息弹出。我长吁了一口气,看了看手表,它显示9点30分。“不准拿手机!”我对自己说,接着又看了一眼那成堆的作业。我知道手机有信息提醒,却没有拿起它的欲望了。就这样,写完的作业越堆越多。“我做到了!”我几乎喊出声来。这次的努力让我成功拒绝了手机,专注于完成眼前的重要任务。

原来,远离手机,最需要的就是转移注意力,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这一次次的努力尝试,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战胜自己的快乐。

容国团说过:“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人生就是一个在拼搏中不断地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拼搏的过程。

老师评语

本文写的是作者戒掉玩手机习惯的经历,选材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鲜活真实。文章叙述“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的过程思路明晰,有详有略。心理描写是文章的亮点之一,每一次尝试,作者内心都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如何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写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作者需要斟酌再三。文章结尾引用名言,点明中心,引起思考。

猜你喜欢

傅雷名著尝试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